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野平的艺术三部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野平的艺术三部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个充满诱惑,挑战权威,期待大师,孕育希望的时代。但不幸的是画坛成了一个上不遮天、下不盖地的名利场,几乎每天都在制造神话,就像深秋的街边树,飘落的十枚树叶中,准保有一两枚是砸中匆匆路过的书画家的。这当然是一则刻薄的都市笑话,但从一个侧面可以想见,如今的书画家遍及城乡各地,献艺五湖四海,把原本仅仅属于遣兴咏怀的案头雅玩最大化地夸张,打磨成令人垂涎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不知道这是喜耶,悲耶?

名作铸风流

应野平的画维护大真,培育大善,创造大美,回归大朴的时代。画家的社会地位、创作环境、经济收入乃至名气,都远远高于、好于、多于、大于任何朝代。与他们的先辈前人相比,那真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当然记得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失意贫病,只活了54岁,“点秋香”,享艳福,则是后来好事者向他泼的脏水。徐文长一生坎坷,九次自尽未遂,最后,神经错乱,误杀发妻,身陷囹圄。“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他自嘲式的辛酸写照。而山人、苦瓜和尚们都被逼到深山老林打坐参禅,青灯黄卷,晨钟暮鼓。唯有驿动的文心催生出他们惊世骇俗的绘画。海派先驱任伯年身前光鲜,身后萧条。蒲作英出身低卑,朝廷规定他们这样的“堕民”,不得与平民通婚,不准应科举,不能进入朝堂庙堂,不可为人师表,只配做杂役、干苦力。以致后来蒲作英到上海卖画,参加雅集时,有“雅士”鄙其出身,不愿和他同桌用餐。

如今不同了,画家凭本事赚钱,名正言顺,豪宅、名车、锦衣、玉食,都是辛苦劳动所得,画家爱财,取之有道,合情、合理、合法。可是,论到创作的执著、拼搏精神,那就要打上大大的折扣了。试问:又有几人超得过张大千、齐白石?不说超越,又有几人的画艺接近于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潘天寿、徐悲鸿?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谢世16年之久的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三绝”大师应野平。应野平画了一辈子的画,治艺精勤,心无旁骛,处世淡泊,宠辱不惊,待人真诚,倡导信义。在上海艺术界,他是出了名的谦谦君子,与钱瘦铁、贺天健、朱屺瞻、刘海粟、吴湖帆、来楚生、谢之光、唐云、王个簃、程十发、林风眠、谢稚柳等名流缔交数十年,切磋交流,挥洒合作,友情笃厚,淡淡如水,又亲如手足。各地大家李可染、吴作人、黄永玉、关山月、徐邦达、方济众、王季迁也与他惺惺相惜,翰墨相酬。应野平长期在美术院校执教,桃李满天下,成才者甚多。他视学生为子弟,除了将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还从生活上悉心关怀,并从经济上给予贫困学生有力的资助。他的学生现今都是六七十岁的中老年了,每忆及恩师的种种好处、高尚人格,莫不感念万端,泪洒衣襟。一位仙逝多年的老画家能够留下如此广泛良好的口碑,足以体现他的博大襟怀和深沉的人格魅力。

应野平成名甚早,于上世纪40年代初两次举办个展,郑午昌先生撰文评价:“盖其天资人工,克备四美,故其所作,日新月异,出入宋元、人物、花鸟、虫鱼,无不精工,犹擅山水,于黄大痴、王叔明法,所得更深。”“识者观之,当能欣然相颂野萍(应野平原名)之成功也!”

艺术三部曲

应野平的绘画大略经过了 “三部曲”。

其一,学习传统,夯实根基,转益多师,去芜存箐。他从四王入手,追踪石涛、梅清等,上溯宋元,究心于范宽、郭熙、马远、黄公望、王叔明、倪云林。师承之法,除了实临、意临、背临外更多的是靠“阅”,凡遇古人名迹,反复阅读,熟记、硬背,了然于胸,视野渐阔,眼力愈准。主张“不学古法,不成己法;能用古法,方得个性”。固守古法,终为画奴,不通古法,断源缺水。其后来所作,不以具某家笔墨为能事,而将前人心迹涵咏其中,入而能出,脱离窠臼。

其二,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坚持写生,反映现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应野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及神州大地,采集天地之灵气,视通烟云之变幻,捕捉创作灵感,力求眼到、手到、心到,在审美观念上产生了突变,确定了表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风貌、讴歌现实生活的艺术观念。他坚持到工厂、工地、渔场、码头、农村、农场体验生活,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熟悉了劳动者的生活、工作状况,了解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萌发了旺盛的创作欲念。他踏着海浪,顶着烈日,攀着险径,冒着风雨,画了数以千万张的速写和写生稿,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归后,经过加工、提炼,构思、酝酿,创作了《盐廪》、《千帆迎晓日》、《黄浦江边闹革新》、《茶山景色》、《沈家门纪游》、《桐庐纪游》、《广州纪游》、《井冈纪游》等作品,有的入选上海市美展,有的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大量发表、展出。无论数量、质量,在上海、全国都首屈一指。画图铸风流,赞颂新时代;名作登大堂,笔墨寄情怀。

其三,变法创新,独辟蹊径,别树一帜,启迪后学。花甲之年的应野平积多年创作经验,全身心地探索变法创新,义无反顾地朝着艺术高峰挺进。作品立意清新奇特,构图充满张力,气势磅礴;线条苍劲老辣,灵动多变;笔墨淳厚滋华,神韵悠然。水墨画泼洒淋漓,烟云吞吐,青绿山水色彩富丽明快,气格雅逸。

他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以书入画,以诗铸意。他擅隶书、行草,运用书法的笔意、笔性、笔势增强线条的表现力和韵律感,使画中的物象有骨有肉,姿态多变,产生古拙、雅致的金石气息,构图虚实相生,欹正相谐,常以自作诗词题于画幅,生发立意,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邃意蕴,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欣赏性,行家称他为“画坛诗人”,既是对他笔墨的肯定,又是对他敏捷诗才的褒奖。

二是以神铸形,以情感人。应野平四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尤对黄山云海观察入微,画时不为实景所囿,善于剪裁,以神铸形,着力刻画名山的精、气、神、韵,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并把这种独特的美感真切地传递给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在应野平毕生创作中,以描绘黄山的作品最为精彩,数量也最多,尤受国内外行家青睐。他的黄山画作自成一格 ,雄视古今,被百岁老画师朱屺瞻赞为“新黄山画派”。应野平曾赋诗:“登山涉水几经春,到此方知造化真,四面云山无法画,一身雾气有心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黄山这座“中国画家的课堂”(李可染语)亦师亦友的不解之缘和真挚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