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析《指南》从“观察”入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析《指南》从“观察”入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为了评估他们的兴趣、特点和需要,以便观察更有效地拓展他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如何观察、了解幼儿提供了导向型的引导,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内涵。《指南》由学习与发展领域、子领域、目标及其若干典型表现构成,为我们全面、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幼儿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与便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了解幼儿。

【关键词】 观察;指南;幼儿

“观察”的话题伴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一直与我们一路同行,我是一位90上岗的老教师,所以看着观察慢慢走进幼儿园,来到了孩子的身边,其实观察的种类很多,我们经历的观察方式也很多,早些年“课堂观察”风靡中小学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怎样的“课堂观察”适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12年《3-6岁幼儿园发展指南》的试行出台,似乎让我们感觉对幼儿的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幼儿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原先的《纲要》相比,它的操作性更强,但如何运用《指南》发展发展幼儿、评价幼儿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问题已经存在,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策略,如何带领老师一起实施《指南》,寻找适合评价孩子最佳方式,于是当先考虑的就是专家引领,在张春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团队慢慢进入状况,具体实施还是以“观察”方式展开,从目标入手,以“区角活动”为现场,了解孩子的表现与发展,想要解析指南》,我们观察先行。

一、探寻“指南――观察”的连接点

观察是教师为儿童提供适宜性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儿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儿童特点的活动方案,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实这样的道理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懂,但落实于实际的工作又开始迷茫,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提前与专家进行沟通,最后决定还是从聆听入手,了解“观察”到底应该怎样做?如何开展?在经过研讨交流后,我们还是发现指南―观察的前沿阵地应该是“活动区角”,于是让张老师结合区角的具体情况对全园教师进行了一次讲座,题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张老师从区域活动的概念讲到区域活动的规划再到幼儿发展目标与区域活动的链接,运用很多的现场观察实例帮助教师了解“指南观察”的实质需求,它的观察是一种现场真实再现,它的记录是一种客观白描,不需要主观臆断。

通过现场张老师的分析讲述让我们知道在应用《指南》去观察了解幼儿的时候,首先需要熟记其中的领域及其目标,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形象。这样有利于我们在和幼儿一起活动的时候,或在观看幼儿自由游戏的时候,抓住他们比较经典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地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能做够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计划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观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重点性,观察前要很清楚我们自己想要知道的是什么,尽量避免无目的为了观察而观察,记录一些无意义的活动内容。

二、踏进“指南――观察”的新阵地

怀揣着对《指南》的半知半解直接进入了区角活动的观察现场,因为在听取张老师的讲座后,我们发现其实要观察幼儿,其实材料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前期的材料准备应该着重分析,于是借助有专家现场亲临现场的机会对班级的材料、幼儿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我们借助《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中的量表展开,通过这张量表我们希望看到老师可以将观察到的事加以组织,在运用指南目标、课程目标比较发现孩子的发展情况以及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而对现场组织教师来说也可以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并想想如何进行回应,接下来需要运用那些策略,或许像这样有系统的观察我们还未进行真正的状态,也或许很多教师本身对《指南》的了解模糊不堪,对观察量表的操作定义又是不够理解,所以最后记录情况出现很大的分歧,同样的现场最后呈现的记录内容完全不同,有的记录比较大面、泛滥,而有的教师则比较注重细节,关注孩子的过程,有老师记录的内容虽说把小朋友分开了,但观察的内容确实很少,而且适合分析的点也不多,有老师记录表观察的比较细致,记录也很客观,适合作为现场交流分析的依据。

张老师对参与观察的教师表格一一进行审查,经过专家的诊断,其实我们的记录还是存在问题,白描性的文字记录我们老师只要抓住点,观察投入就能做到,但是后面的回应和思考还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需要怎样进行思考?我们的思考应该从哪里入手?回应应该怎样去记录?谁去做回应?我们的观察似乎进入一片沼泽地,但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排查。

三、收获“指南――观察”的新成果

“观察”的过程也是以一种体验的过程,我们的团队与“观察”同行、成长,在专家引领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欣赏一路的风景,孩子的自我展现,教师的探究摸索,但是闭门造车的“观察”永远只会让观察走进死胡同,现在在《指南》背景下的“观察”需要我们有重点,有创新,在读懂量表的情况下怎样的反思才是长效的,有发展生命力的,当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记录中也有量表的记录方式得到了专家的认同,经过多次实践反思,我们发现现在记录表中教师能将观察与《指南》目标进行对比,知道孩子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是我们指南目标中的哪些点,而他的具体表现是否能够达到《指南》中的基本目标,通过这样的观察与记录能够了解孩子目前的发展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材料或者区域内容,而对教师而言这样的反思让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解读了《指南》,在不断的观察中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终于,观察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迎来了曙光,我们一起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找到了观察所需的长足发展,虽然我们还做得比较粗浅,比如,在对照指南目标时还要考虑幼儿园实施的课程目标,量表的设计中要把回应放在后面部分,回应应该是教师根据现场表现主持教师在后面要做出的调整等等,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很兴奋,因为我们找到了观察的正确方向以及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观察中,教师对目标会越来越熟悉,配合“发展连续表”的使用也让观察和记录越来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