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直击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及评委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过程都是一次新闻摄影理论与实践的高峰论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作为本届华赛的组织者、见证人之一,记录下评选中部分典型问题的争论,并做总结与梳理。就新闻摄影理论、实践而言,这些议题与观点值得关注。
3月25日在杭州落幕的第八届华赛评选过程异常精彩。华赛评选过程向媒体开放,多家主流媒体见证评选全程,评选秉承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原则,来自多个国家的12位评委针对照片及评选规则展开激烈讨论,有时甚至针锋相对,但却充满学术的理性和睿智。
用“新鲜、特别”打破视觉疲劳
新内容、新呈现手法往往是抓住评委快速流转眼球的关键。近7000幅照片在屏幕上一一掠过,评委们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摄影记者拍的照片。在阅读这些不同的照片并进行筛选时,评委们既要高度敏感,又要极其细心。在疲劳的视线里,突然出现一幅(组)新鲜、特别的照片,确实让人精神一振。
在经济及科技类新闻组图评选过程中,本已产生5组入围照片。在评委会主席提醒是否有评委要在淘汰的作品中提出需要复议(即“复活”议程)的作品时,美国评委Mary举手要求再看一次组照《摇晃的财富——民间借贷风波下的温州》。在大家重看一遍后,Mary要求查看照片文字说明,随后请求对此组照片进行重新投票,其理由是:该组照片风格独特,表现手法新颖,传达出一股内在的气氛。话音刚落,有评委立即起身反对,认为这组照片思路紊乱,画面不知所云,文不对题。随即,另有评委赞同“复活”,理由是虽然此类题材非常不适合用摄影手法表现,但这组照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旁边的一位评委马上针锋相对地指出,尽管能看出照片作者想尝试手法创新,但是他失败了。主张“复活”的评委Mary再次陈述:“我不觉得他失败了,这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里财富拥有者的困境,看到了他们和这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作者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能提出问题的照片,是好照片。”持反对观点的评委认为,创新应被鼓励,但将有严重缺陷的作品送来评奖则不合适,这会造成对新闻摄影的误导。对此有评委反问:“我们肯定这组作品,就是鼓励创新精神,就会有更多的创新者加入到队伍里来,这不是很好的导向么?”
讨论一时陷入僵局。最后,评委会主席重申华赛兼融并蓄、鼓励创新的指导思想,提议投票复议。结果,该组作品被艰难“复活”,并且不可思议地在最后投票中揽得该类金奖。
影像的国际视野
在华赛等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中,具备国际视野的参赛作品更能引起评委,特别是国外评委的共鸣。在一组表现北京堵车题材的照片入围前五名时,争议出现了。一位国内评委提出,这样的照片我们四五年前就在拍摄了,题材老了又老,你到北京大街上随手拍摄一个小时就能够拍到。一位国外评委起身走到他身边说:“在你们看来这题材是老了又老,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地球另一边生活的人来说,这种情景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国际比赛,所以应该有国际视野……”虽然该作品最后还是被淘汰出局,但它引起国外评委的关注。
在经济及科技类新闻组图评选中,针对组照《中医》,有评委提出该组照片题材很普通,表现手法较粗糙,甚至以往几次世界性摄影大赛中也多见类似照片。但国外评委意见却相当一致,他们非常喜欢这组照片,觉得中医文化很神秘,很有看点。在最后投票中,它获得该类别银奖。在新闻实践中,如何跳出区域限制去选择拍摄题材,如何对文化、传统、文明进行深层次、多层次的思考是每位新闻摄影工作者必修的功课。
追究影像细节
7000幅照片只有四天三夜的评选时间,每幅照片在屏幕上的停留时间为4秒左右。在4秒内,评委们既能敏锐地评判照片总体价值,又不会放过每张照片的细节,最后给出照片能否入围给出专业判断。拿评委自己的话来说:“总体评判决定初步入围,入围之后就是挑毛病”。在挑毛病过程中,实际是看照片细节是否经得起放大和探究。
日常生活类新闻组图《车窗里的春运》以并列重复的镜头语言透过一个个列车车窗来表现车厢内的春节回家故事。该组照片几次入围都很顺利,评委的肯定态度非常一致,但在决赛最后关头,有评委指出车厢的颜色为何如此鲜艳、干净,是否用PS手法处理过?其他评委也提出了自己的怀疑。有评委以蓝色车身上的红色斑痕为例,说明如果采用PS,这块红斑就不会保留。另有评委以自己亲身经历说明车站工作人员对车身、车窗会做随时清洗。随后,评委们通过查看文字说明与数据,确定这些列车并非同一辆列车,才排除PS嫌疑。
自然及环保类新闻单幅作品《藻中游》描述一个孩子在布满绿藻的水面中游泳。有评委提议将照片局部放大,指出小孩手臂上带有学习游泳的充气袋,认为实际中孩子旁边应还有其他人陪伴,而摄影记者故意不将其拍入画面,另外,这样的生活情景是否存在摆拍嫌疑?
画面细节直接影响着照片水准,评委们将细节提高到作品主体价值判断与作品真伪考察的高度上来。他们对细节的探究认真到苛刻的地步。
关于评选规则的争论
围绕参评作品展开的争议有时会牵涉到对比赛规则的争议。这项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规则是否合理,二是可否突破规则行事。
当“复活”照片将威胁到一幅入围照片时,有评委表示反对,坚持要按华赛比赛规则办事。这时,来自法国的评委、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激动地说:“我们从地球的另一端来到这里,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并推选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当评选结束,评委员们做最后陈述时,有人希望华赛能在评选规则上更宽松、更开放。
对于华赛的一些规则,有的评委提出疑问,例如“复活”环节是为避免好作品被遗漏错过,但被“复活”的照片与之前已经入围的作品一起平等进入最后一轮竞争,势必挤掉一个被合乎规则选出来的入围者,这是否公平?有评委指出:这是对评委们集体投票成果的否定。再如,一些参赛作者的同一稿子,发生多类别、多项目投稿,这是否允许?一些不适合华赛分类规定的参赛作品是否应取消参评资格?或评委会是否有权将其放到与之相合适的项目中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