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6—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与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6—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与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湖北省2006-2011年687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的品种(系)占4.08%,表现感病的品种(系)占95.92%,感病品种(系)所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区试对照材料的感病率为98.75%,每年感病对照材料稻瘟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奠定了基础。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稻瘟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区试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湖北省;2006-2011年

中图分类号: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90-03

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同时也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水稻的高产、稳产乃至稻米的品质。化学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频繁的使用会带来残留、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复杂性和易变性,加之水稻品种自身的遗传变异,可能使一个抗病品种在连续种植多年后丧失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导致病害的流行[1-4],目前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新品种鉴定和大面积推广之前,鉴定和评价其对稻瘟病的抗性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研究对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明确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现状,为湖北省水稻新品种的合理布局、抗稻瘟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767份,详情见表1。

1.2 鉴定方法

1.2.1 栽培管理情况 病圃位于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望家村。该地四面环山,雾多露期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复杂,是稻瘟病常发疫区。病圃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田间布局按照文献[5]操作。区试品种(系)按季节正常播种育秧,采用水育秧,每品种(系)栽4行,每行10穴,单本种植,株行距16.5 cm×16.5 cm,其后插2行10穴诱发品种(系)。小区间隔45 cm,中间栽一行诱发品种(系)。病圃四周种植诱发品种(系)。增施氮肥,防虫不防病,人工除草,试验区周围栽保护行。

1.2.2 田间调查 苗瘟在水稻3叶期每品种(系)调查发病较重的20~30株;叶瘟在水稻分蘖盛期每品种(系)调查发病较重的20~30株;穗瘟在水稻黄熟期每品种(系)随机调查120穗,以穗瘟和主轴发病为主。计算发病率,病级划分及记载按参考文献[6]执行。

1.2.3 数据归纳 抗性综合指数=叶瘟病级×0.25+穗瘟病级×0.25+穗瘟损失指数病级×0.50,抗性综合评价的分级标准见表2。感病率=(高感数+感病数+中感数)/合计数×100%;抗病率=(高抗数+抗病数+中抗数)/合计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照材料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情况

共鉴定2006-2011年对照材料80次(份),鉴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抗稻瘟病鉴定没有高抗和抗病对照材料,表现中抗的有1次,占1.25%;表现中感的有19次,占23.75%;表现感病的有40次,占50.00%;表现高感的有20次,占25.00%。6年对照材料的感病率分别是100.00%、100.00%、100.00%、100.00%、90.00%、100.00%,平均感病率为98.33%,总的感病率达到98.75%。

2.2 感病对照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情况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区试试验结果,每年均设了早、中、晚稻的感病对照(表4)。在早稻中,有3年达到高感水平,3年达到感病水平;在中稻中,有3年达到高感水平,3年达到感病水平;在晚稻中,6年均是感病水平。整体来说,每年早、中、晚稻的感病对照材料对稻瘟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

2.3 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

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在687份鉴定材料中,抗稻瘟病鉴定没有高抗的品种(系),表现抗病的品种(系)有5份,占0.73%;表现中抗的品种(系)有23份,占3.35%;表现中感的品种(系)有328份,占47.74%;表现感病的品种(系)有220份,占32.02%;表现高感的品种(系)有111份,占16.16%。结合各病级数量统计(图1)可知,所有区试品种(系)中,对稻瘟病表现感病的品种(系)多于抗病的。

由2006-2011年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病率情况(表5、图2)可见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病率较低。从图2还可看出,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随年份推移,呈先下降、后平缓、继之上升再下降的特点,说明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可能与稻瘟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有关,同时也说明湖北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还有待加强。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除了与品种抗性、栽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外,还与气候条件和菌源数量有关[7-9]。特别是采用病圃自然诱发方法鉴定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时,病圃地点选择尤为重要。2006-2011年,研究共鉴定了水稻区试对照材料80次(份),结果表明区试对照材料有较高的稻瘟病感病率,感病率为98.75%。早、中、晚稻感病对照材料的稻瘟病病级为7~9级,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试验所用稻瘟病抗性鉴定病圃设在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望家村,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优势,区试对照材料和感病对照材料均能正常发病,且发病稳定,为水稻区域试验的抗病性鉴定打下了坚实基础。张舒等[4]对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纹枯病鉴定也将病圃设在湖北省远安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区试品种(系)对稻瘟病表现抗病的占4.08%,表现感病的占95.92%,感病品种(系)所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说明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的水平较低,这与林志强[10]和陈志谊等[11]对福建省和江苏省水稻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结果一致。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能与稻瘟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有关,也说明湖北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还有待加强。

研究通过对2006-2011年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了湖北省近年来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瘟性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稻新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瘟性育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曾凡松,向礼波,杨立军,等.251份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1,41(4):399-410.

[2] 张 舒,喻大昭,陈其志,等. 湖北省水稻大面积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94-97.

[3] 刘晓梅,郭晓莉,李 莉,等. 1999-2008年吉林省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59-160.

[4] 张 舒,陈其志,吕 亮,等. 自然诱发条件下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 25(3):236-240.

[5] DB42/T 157-2003,水稻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鉴定操作规程[S].

[6] 杨仕华,廖 琴.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 李明贤. 稻瘟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7(1):36-37.

[8] 刘晓梅,任金平,郭晓莉,等. 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J].吉林农业科学,2004,29(2):30-32.

[9] 颜 群,高汉亮. 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新品种(组合)对稻瘟病的抗性[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5):540-541.

[10] 林志强. 2005-2009年福建省水稻审定品种抗稻瘟病鉴定与评价[J].福建农业科技,2009(3):56-57.

[11] 陈志谊,刘永锋,吉健安,等.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J]. 江苏农业学报,2006,22(4):384-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