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有效的实施自主探究性性阅读学习,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不是自发产生,而是需要教师启发、诱导、深化和巩固的。所以在自主探究性阅读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应被忽略,相反应当更加加强。那么,在初中语文自主性阅读中教师应发挥什么作用呢?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而阅读的过程相对于初中学生的心智来说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而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根本。
教师怎样才能发挥出这样的作用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才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杜绝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或将文本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地“追问”学生,还理解于学生,还体验与个体,正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根本的、持久的内动力。
二、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一)探究“难”点。一篇课文,学生总有难以理解之处,或是思想感情,或是表情达意,或是前后变化之处,或是貌似矛盾之处。学生心中的疑问,就自然成为自主探究的话题,此点不必赘述。
(二)探究“美”点。一篇课文,必有诸多“亮点”:记叙文以情动人,议论文以理服人,说明文以知授人;小说人物鲜明生动,散文形散而一线贯之,诗歌深情而音韵和谐,戏剧冲突层出不穷;安徒生想象丰富,莫泊桑出其不意;马致远小桥流水,坡大江东去……在探究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文里文外的“美”,充分探究美形成的原因,充分感受美的效果与魅力。
如《在山的那边》,可探究蕴含的哲理,《芦花荡》可探讨诗意的写景,《紫藤萝瀑布》,可探究细致、生动的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探究修辞手法的妙用。总之,初中语文课文,几乎每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教会学生发现“亮点”,探究“亮点”,是实施自主探究性阅读的必经之路。
(三)探究“空白”。“空白”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如《最后一课》写完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此处就留有大量的“空白”,韩麦尔此时在想些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是自主探究的大好素材。类似的例子还有《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
(四)探究“瑕疵”。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管教材中的文章不乏范例,但随着时代的推移,有的思想和做法难免过时。如愚公之舍易求难、诸葛亮之愚忠与事必躬亲,即使在写作(或印刷)中,白璧无瑕也是会有的。如《听潮》中写道:“彦,这里会塌了”“了”就应改为“的”。还有巴金《繁星》,“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星”去其一为妥。
引导学生探究教科书的瑕疵,与文本较量,与名家辩论,不仅可以使经典更具现实的意义,还能打破学生迷信权威的思想桎梏,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创造思维,实在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三、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评价刻意追求“标准答案”,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这样会严重的挫伤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是交流、沟通、互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观念,从而取长补短,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培养学生在探究性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老师要学会宽容、忍耐、等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出“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成就感的激励下培养学生持久自主探究阅读的动力。
除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外,教师还可将学生的“成果”扩大,在学校、局域网,甚至有关杂志投稿,让学生在“成就感”的内动力推动下,将自主探究性阅读深入、持久的进行下去。
总之,在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只有“导”的好,学生才能“探”的好。好教师的惟一标准,也只能是使学生“乐”探、“善”探。惟其如此,自主探究性阅读才能真正、有效、长期进行下去,学生才能获得自我教育、自我感化、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