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应用航片进行县级综合资源调查和农林牧区划的实践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应用航片进行县级综合资源调查和农林牧区划的实践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以甘肃省西和县为例,介绍应用航片进行土地、土壤、森林、植被、水域、矿产、道路、交通、河流、地形、地貌等综合资源的调查方法和区域划分成果。方法简便易行,数据准确可靠,特别适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居住复杂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半发达地区以及东部热点地区推广使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无限的空间实用价值。

【关键词】 航片;综合资源调查;实践;研究

多年前,我用西和县的16个航片拍摄带、近300张航片,对照中国人民总参谋部测绘局出版的五万分之一军事地形图,对全县近二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点、河流走向和流域特点,土地面积、森林面积、土壤种类和区域特点,在立体镜下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在贴制航片图总体掌握全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区勾绘、分片比对判释、分类型选点验证、确认各种界线、勾绘图斑,分片、分区计算面积,分层分析化验各种土壤的各种养分、绘制图表.对全县的整体情况分类、分区、全面汇总,进行详尽而科学的了解.在很短的时间就查清了我县境内的基本情况,掌握了科学而详细的数据资料。并对全县的自然面貌一目了然,地表资源清清楚楚。

1 我的调查结果是

西和县地处秦岭山地的西延部分,在地质构造上属秦岭褶皱系的海西褶皱带断陷盆地.由于受秦岭褶皱系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再加流水侵蚀下切,境内整个地形中部呈弓背状隆起,中间高,南北低,呈人字形.北部以漾水河流域为主,南部以西汉水流域为主,东部以晒经河、马元河流域为主.全县地形形成按流域自然分区的特点.全县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共有耕地及耕地土壤总面积1386053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9.64%,(约二分之一);林地及林下土壤580742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8%,(约五分之一);荒、草地及荒草地土壤792679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8.39%,(约三分之一).耕、林、荒草地土壤面积之比为5:2:3。海拔高度大部分在1000-2500米之间,相对高差1500米,平均海拔1750米。境内山地占95.26%,河流川地占4.74%,山地明显多于川地. 河道约占整个川地的四分之一(由于发展变化,村镇道路面积没有另作计算,而包含在相应的图斑中)。全县共有8个土壤类型,17个亚类,36个土属,35个土种。主要以山地褐色土为主,其次为山地棕壤,山地草原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潮土、淀土、红土、垆土等八个土类。

全县按地形地貌和流域特点共分为五个大区和六个亚区:

1.1 北部漾水河流域黄土梁峁沟壑区: “北部漾水河流域黄土梁峁沟壑区”是以县城所在地为盆地中心的漾水河流域.该区包括汉源、西峪、石堡、长道、大柳、稍峪、兴隆、卢河、十里、何坝、姜席、苏河等十二个乡镇的大部分地方。面积817652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9.28%).其中耕地面积708610亩,占本区面积的86.66%,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51.12%),是全县主要的旱作农业耕作区.该区东北紧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堡。区内遍布旅游景点,有法镜寺、斩蟒洞,白雀寺、晚峡湖风景区,观山、皇城公园,红岭山、九眼泉,香山、黄江水库、铁姑坪梳妆台,云雾山、云华山、塔山烟云 ,流传着一串又一串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和一个又一个有根有据的历史传说,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西北部靠近礼县龙王山一带的苏和乡一带富含一定的沙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不辞辛苦的淘金者。

该区按海拔高度和垂直地带性又分为三个亚区:

1.1.1 “浅山川道区”:以海拔1600米以下漾水河两岸超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组成的“浅山川道区”,面积193516亩,占北部山区面积的23.67%,(约五分之一稍多);占全县总面积的6.93%。其中耕地185483亩,占本亚区面积的95.85%.其余为河道占地。气温高、地下水位较高、有一定灌溉条件,是本区主要的高产农耕区。

1.1.2 “半山黄土区”:以漾水河沿岸海拔1600-1800米2-4级阶地组成的“半山黄土区”,面积522649亩,占北部山区面积的63.92%,(五分之三以上);占全县总面积的18.72%。其中耕地506514亩,占本亚区96.91%.气温较高,土层深厚,和浅山川道区联片,但无灌溉条件,地下水位较低,产量明显低于浅山川道区。

1.1.3 “高山石质砂土区”:由海拔1800米以上,漾水河四级以上阶地的梁、峁、沟、湾组成的“高山石质砂土区”,面积101487亩,占北部山区面积的12.41%(约十分之一多一点),占全县总面积的3.63%。耕地仅有16613亩,占本亚区16.37%,且多是气温低、坡度大、土层薄、产量极低的陡坡地.该区1、2、两区以耕地为主,3区主要以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的石质山地为主,土壤多为石质性的山地草原土和粗骨质的山地草甸土为主,属典型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区。

1.2 南部西汉水流域山塬峡谷区:“南部西汉水流域山塬峡谷区”,面积800417亩,也占全县的三分之一(28.67%).主要以山大沟深高差悬殊的西汉水流域山塬峡谷为主,包括大桥、蒿林、太石河、龙凤、西高山、石峡六个乡的全部和大部。气候温暖,垂直变化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该区的主要特点。耕地及耕地土壤354952亩,占本区面积的44.35%,(约一少半),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61%,(约四分之一).其余有林地面积206474亩,占本区面积约四分之一(25.8%);疏林荒地225771亩,占本区面积的三分之一(28.2%);也占全县荒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8.48%).

该区以地貌类型也分为三个亚区:

1.2.1 “西汉水流域干旱峡谷区”:县境内西汉水中上游北岸以北山为主的“西汉水流域干旱峡谷黄土区”,主要是以东西走向的青岗岭南北两侧、大桥、蒿林两乡为主的大部分土地。面积348364亩,占南部山区面积的43.52%,(约五分之二多一点);占全县总面积的12.48%;其中耕地面积195505亩,占本亚区的56.12%,(约二分之一以上).林地和荒草地分别占6.36%和35.52%(三分之一),其余为河道占地.该区主要特点是,日照充足、降雨少、蒸发量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1.2.2 “太石河流域温湿林农区”:西汉水支流“太石河流域温湿林农矿区”,地处太石河流域及境内西汉水下游南山被森林履盖的原龙凤乡境内。面积269087亩,占南部山区总面积的33.62%(十分之三多一点). 占全县总面积的9.64%。区内以林地为主,其中林地及林下土壤184308亩,约占该亚区面积的68.49%(十分之七),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1.74%(三分之一);耕地仅有53372亩,占本亚区面积的19.84%(五分之一),大部分土地分布在海拔1200米左右太石河两岸的低山坡脚和川坝河谷地带.其余25162亩是疏林荒草地,分布在太石河两岸的半山地带,不到本亚区的十分之一。河道面积6245亩,仅占2.32%。

1.2.3 “南部中度切割的石质山塬区”:由三个以高差500-1000米以上的深沟相互分割而成的西高山、仇池山、川儿三大片为主的“南部中度切割的石质山塬区”.包括西高山乡的全部、大桥乡的仇池山、石峡乡的川儿片。本区面积182966亩,占南部山区面积的22.86%(五分之一)。占全县总面积的6.55%。其中耕地面积106075亩,占本亚区面积的57.98%(多半),且都是土质肥沃、地势较平坦,产量很高的紫红土.群众历来用歌谣比喻:“上了西高山,赛过徽、成县”.但山塬周围42.02%的崖坡地,却都是山高坡陡、基岩、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石质性难利用地,约有76891亩。垂直高差大、,水土流失严重的石质性难利用地,约有76891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流传着许多真实而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传说中的伏曦在仇池山造八卦、仇池国辖西南五地、杜甫精典诗句:“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均出自此处。

1.3 中部弓背状隆起带-高寒阴湿土石山区:以县境内中部的香山、猿嚎山、箭竿山、洞山、茅草山、青崖梁、豁豁山、喇嘛嘴、石马山、石龙王山、石头窖山、大高山、大帽嘴梁等十几座海拔2000米以上大山组成的“弓背状隆起带-中部高寒阴湿土石山区”.主要包括洛峪乡、何坝乡、河口乡,十里乡、卢河乡的南部,六巷乡的大部,石峡乡的西北部。面积530386亩.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一(19%).耕地面积220836亩,占本区总面积的41.64%,但山大沟深、气候阴湿、土壤粘重,土层较薄,土石相间,除海拔1700米以下的河谷山脚地带外,其余土地全部呈点、片状分散悬挂在海拔1700-2000米的陡峭山坡上.少量山头有点片状灌木疏林和幼林.

1.4 东部晒金、马元河流域石质山区:“东部晒金、马元河流域石质山区”:是以县境内东北部罗卜山、马家大山、老人山、乱石山的石灰岩地貌为代表,以马元、晒金河流域为主形成的两个狭长并列的山间盆地,我们称做“东部晒金、马元河流域石质山区”。包括马元乡、晒经乡的全部和稍峪乡、兴隆乡的东部边缘。面积260905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34%(不到十分之一),境内地形、地貌、土壤较复杂。1900米以上有荒草地142232亩,占本区面积的54.51%(二分之一多),是本区多数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面貌,主要以高海拔、气候冷凉、土壤瘠薄的难利用地面积最大,已经是我县最大的、天然的、飞播造林区。与其相间的有林地及林下土壤35971亩,占本区面积的13.79%(十分之一多),与少量疏林相间。1900米以下为砂岩和土石相间,耕地79563亩,占本区面积的30.5%(约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狭长的山间盆地和河道两侧及山麓坡脚地带.其余是河道面积.

1.5 中东部草关林矿区:以中东部山华嘴、画眉山为主形成的“中东部草关林矿区”,是西和县最大的森林覆盖区.总面积382668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3.71%。其中林地和林下土壤337688亩,占本区面积的88,25%,占全县森林总面积的58.15%。森林大部分覆盖在画眉山、三华嘴为主的石质山地上,山势陡峻,岩石,土层很薄,最薄处只有几厘米,覆盖在乱石嶙峋的坑洼缝隙中,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厚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从航片立体镜里看下去,植被差的地方,犹如多日饥饿、皮包骨头的动物毛皮,和北部黄土梁峁沟豁区形成鲜明对照。该区耕地仅有22092亩,不到本区的6%,且多呈点片状分布在山脚林畔.卢河乡的东部草关、歇台寺一带,六巷乡的东北部都以这种地貌现状为多。全县最大的邓家山铅锌矿和尖崖沟铅锌矿及陇南二矿也分布在这个区。

2 我的具体调查做法是:

2.1 贴制航片图。贴制航片图。是根据航片编号,对照1:5万军事地形图,把全县16个航片拍摄带的269张航片,按照横向重叠和纵向重叠的原则,排列出来,(约两个乒乓球案大小),有个总体的全貌,再根据地形图上本县的边界用特种铅笔在航片上也标上边界,有个总体的轮廓。

2.2 初步预做判释,在航片图上勾绘制作有分区、分片、分类界线的草图。初步预做判释,在航片图上勾绘制作有分区、分片、分类界线的草图。是指按地形地貌特点、河流走向 、流域特点,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耕、林、草地的分布状况,在立体镜下分区、分片、分类观察,初步预判;用特种铅笔勾绘制作有分区、分片、分类界线的草图。并按各区、片、类、的特点编号,设置有代表性的剖面验证点,编上剖面号。

2.3 初步转绘,制做工作底图。初步转绘,制做工作底图。是指把航片草图上标有的边界线、分区、分片、分类的界线和编号,以及选定的剖面验证点及剖面编号,在立体镜下,转绘到1:5万的地形图上来,做为工作底图。

2.4 外业实地验证、现场选点、采样,对照航片、工作底图、确定各种界线。外业实地验证、现场选点、采样,对照航片、工作底图、确定各种界线。是全部工作的关键,也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地面部分,一目了然,很直观,根据现状具有一定的专业测绘知识和经验,就可以确定界线,标上相应的代表符号,就可完成外业验证。而地下部分,就不那么简单,它不但需要地面验证的全部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农业、土壤、地质、考古、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和物理、数学知识。仅土壤界线复杂地带,就需多点采挖定界剖面验证。典型剖面取样的深度达1.5米以上,现场观察的项目有:颜色、质地、孔隙度、松紧度、容重、石灰反应、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侵入体、土壤湿度、土壤空气等。 送入化验室还要分析土壤有机质,速效N、P、K和全量N、P、K,离子代换量、pH值,机械组成,矿物质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2.5 室内详判,确定各种图斑界线,二次转绘,计算面积。室内详判,确定各种图斑界线,二次转绘,计算面积。是把外业验证的资料,根据实际情况,纠正误判,消除误差、清理数据,确定各种图斑界线和代表符号,在立体镜下对照不同区域航片重新转绘到相应的正式图纸上,并计算面积。

2.6 分区、分片、分类汇总,面积平差,制作各种图表。分区、分片、分类汇总,面积平差,制作各种图表。面积计算结束后,要和上级下达的理论控制面积“接轨”,也就是消除误差,保持一致,叫做面积平差。要按分区、分片、分类的每一个图斑大小按比例平差,保持面积的平衡。平差后再次汇总,制作了“西和县土地、土壤面积分区汇总表”。“西和县主要土属、种养分状况剖析表”。“土类及耕、林、荒草地土壤面积与养分数据表”等七种表格。还绘制了1:5万的,集“西和县分区区划图”,“西和县土地利用现状图”,“西和县土壤图”,“西和县耕地分布图”,“西和县林、草地分布图”,“西和县河流与交通图”等7 种图纸于一身的、类容丰富的一张综合图。

2.7 全面综合评价,分析汇总,编写调查报告。在绘制各种图表后,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对土地面积和土壤面积、土壤养分,土壤分布地带、分布规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论证,分区汇总,编写了五万多字的《西和县土地、土壤资源调查与区域划分报告》。通过了原天水陇南地区交接会议的验收和甘肃省农业区划办公室的鉴定结论。

参考文献

[1]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写。

[2] 《甘肃省综合农业区划》。由甘肃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写。

[3] 《.陕、甘、宁、青、新、蒙、鄂七省区县级综合区划培训班教材》。由西北林学院王国礼编写。

收稿日期:200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