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雪崩危机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雪崩危机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月初,黑龙江大秃顶子山传来噩耗,一群滑雪爱好者在大秃顶子山滑雪登山时遭遇雪崩,一人因此遇难。这是有记载的记录中,我国滑雪登山爱好者首次因雪崩遇难。

雪崩危机对于滑雪登山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和审视的课题。大多数滑雪登山爱好者此前对雪崩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基本的认识是只有在高海拔地带才会发生,而且雪崩常常是与高难度攀登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认识的产生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对雪崩知识系统的学习机会,也没有专门机构对山区雪崩进行研究和预警。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我们需要补上这门登山的必修课:另一方面,在滑雪登山者由传统滑雪登山路线转向探索新的山峰路线时,需要警惕雪崩的可能存在。在中文里,“危机”一词是“危险”和“机会”两重意义组成的。危险意味着死亡阴影的笼罩,而机会则代表着生存的希望,这是东方人对待危机的智慧。

在积雪的山坡上,当积雪内部的强度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应力(挤压、拉伸、剪切)时,向下滑动,引起雪体滑动、崩塌,这种自然现象称为雪崩。最常见的雪崩是聚积的雪突然滑下斜坡。当山自身的一部分突然垮掉,导致岩石、砾石和沙的混合物一起滑下时,也可发生雪崩。当暴雨、地震或积聚的压力达到某一点(此时结构突然变得不稳定)时,也可能引发此类现象。

落下的雪花结构会影响雪的堆积方式,决定了雪层之间的稳固程度。山坡上的积雪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最初是天空降雪下来形成积雪层,这些积雪层在冬天不断变化,有些变硬,有些变软,两者持续循环。压在上面的新雪迅速冷凝,比下面的雪层更密更重,使得覆盖在整个山坡上的雪不稳固容易塌陷下滑,从而造成了雪崩。雪花落到地面,重力把雪花压成紧密的结晶,彼此连结。

根据这个原理,可由山坡的角度未判断发生雪崩危险程度的高低。平缓不超过30度的山坡上,重力会把积雪固定住,不太可能发生雪崩。而在陡峭超过60度的山坡上,雪还未堆积成块便已滑落,也不易形成雪崩。但是,介于30度-60度的山坡上的积雪,既有一定的重力又没陡峭到积雪可以滑落的地步。每一片雪花都堆积凝结,为数百万吨的积雪仅能暂时维持平衡,随着气温的变化,使部分雪层软化成颗粒状的“糖雪”。此时,任何响动都可能触发雪崩。积雪一旦松动,“糖雪”就会像小钢珠般滚动,越滚越大,越滚越快,最终让下滑的雪块加速到高达240公里的时速。

雪崩可以根据生成条件的不同加以广泛的区分:“人为雪崩”和“自然雪崩”,其中“人为雪崩”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滑雪、徒步或其它冬季运动爱好者都会引发雪崩,将自己或其他人埋在雪下。这种事故通常都是致命的:如果深埋在雪下半个小时无法获救,雪崩遭遇者有一半都无法生还;“自然雪崩”则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产生的。例如,如果降雪量非常大,雪很可能会松散的堆积在陡峭的山坡上——这是雪崩产生最理想的条件。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时候人为会引发雪崩,但是气象条件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所在。

大多数的雪崩都发生在暴风雪爆发时或爆发后,这时的雪通常是相对不稳固和松软的。春季由于解冻期较长,因此是雪崩最易爆发的季节。如果要引发雪崩,让雪运动,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25度至50度的陡坡;大雪覆盖;有些雪层松动,不牢固;受到外界影响,如有人走在或者跳到雪上。

在进行冬季运动和其他休闲运动时,需要将运动地区维护的更加安全,并且向公众传授良好的教育计划有助于使游客对于雪崩的危险性更加的敏感。大多数的山地运动地区已经开设了这方面的教育。早期预警技术在结合相关气象数据接收站和网络预测,以及预测雪崩多发地区潜在影响的情况下,已经变得愈发成熟。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专业的电台和互联网络都定期雪崩警报并且鼓励人们按照地方最新更新的情况行事。在雪崩地区会张贴有关雪崩强度和危险程度的国际标准警报通知。

TIPS

浮雪雪崩(也称为松雪滚落、雪滑坡)

典型事例:1991年南迦巴瓦雪崩。

片状雪崩(也称为雪层滑崩)

典型事例:2002年希夏邦马西峰雪崩。

浮雪雪崩是低附着力的松雪,因少许松动滚落,而带动路径上其他松雪的滚落。这些滚落的松雪在重力加速度下,越滚越快,可以造成长距离的雪崩,虽然只有表层的松雪,但也有可能因牵动范围大、距离远、速度快,而发展成致命的雪崩。浮雪雪崩的特点是表面或接近表面的积雪点状发生、拖曳滑动,一般呈三角形,多发生于30度以上的雪坡,常常在暴风雪后升温发生。湿且重的表层雪崩,发生在春夏解冻或夏天的大风雪之后,相对容易预测。湿雪下滑通常由于攀登者引发,由一点向下成三角形扇面发生。一般下方的人被扫走,比上方引发雪崩的人处境更危险。避免湿雪下滑就要夜里攀登,上午之前离开雪坡。如果穿过一个可疑的坡面,记得保护下方的人。2002年6月,在四姑娘山三峰的攀登活动中,发生了队员被流雪打落的事件,那就是典型的湿且重的表层流雪。片状雪崩是紧密的雪层因受外力或重力的影响而整片滑动崩落。在不同雪层之间,当其结合不密实的时候,少许外力即可触发其雪崩。雪层滑崩的厚度从两厘米到10米以上都有可能,但人力所引起的雪层滑崩,其厚度通常小于1.5米,事实上大部分少于0.6米,雪层的厚度与危险性并无直接关系,有些只有几厘米厚的雪层滑崩依然造成登山者丧命,其重点在于人在雪崩过程中的卷入情形。这种雪崩的范围由地形与雪况来决定,从几米到两公里宽都有可能。雪层滑崩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触发深雪层、雪层破裂、形状呈四边形。片状雪崩的雪质是另一项重要指标,因硬雪或软雪、湿雪或千雪、雪的密度等因素,会影响雪崩的速度、强度、雪崩量。湿雪崩速度约10-35米/秒,而速度较快的干雪崩可达20-7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