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语》等艺术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语》等艺术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叶适文集中,墓志铭所占比重相当大。他的墓志铭创作汲取了《论语》中以简洁传神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情态中显示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短短几语便把人物的生平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塑造了各具神采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诸子散文;叶适散文;艺术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 I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39-01

以《论语》《孟子》和《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儒道家思想是汉文化或中华文化的根基和主体。叶适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博采众长、文体兼备,在散文创作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通过分析《论语》《孟子》《庄子》等艺术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及影响,展现和说明先秦儒道二家诸子散文艺术中华文化中的地位重要意义。

一 《论语》的言简意约、雍容和顺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

《论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记录人物语言行为为中心内容的诸子散文著作,也是语录体散文的开端。从文学的角度看来,《论语》以简约优美、含蓄隽永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博得历代文学家的高度推崇。这种艺术主张也成为历代文学家在创作时所追求的艺术标准。就以叶适为例来说,他主张作文语言应简直不繁絮,中和而无迫切噪忿之气:“禹偁语简不回護,……夫世有直道自有直气,而为真宗言此不疑,真宗亦未尝以为谤者,直道素明也。自庆历以后,议论浮杂,直气空多,直道已散…”

在叶适文集中,墓志铭所占比重相当大。他的墓志铭创作汲取了《论语》中以简洁传神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情态中显示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短短几语便把人物的生平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塑造了各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如叶适为陈傅良妻子所做的《张令人墓志铭》写出了一个穷达毁誉,有无皆乐的女子形象:其家甚贫,后得巨款,“过洞庭,管押者忽告曰:'某所行李有盗'家人皇骇,夫人笑曰:'即如是所失不过财物。若贫,即不失矣。'”丈夫宦海沉浮,受召复罢,“往来业业数月,夫人率男女笑相随曰:'以为高则余不安,以为罪当逐则宜尔。'”(《水心文集》卷十五) 仅此二言,即把张氏旷达的胸襟绘在纸端。再如《高令人墓志铭》(这是叶适在失去妻子的极度悲痛中撰写的)侧重于描写妻子一以贯之的日常表现,赞扬她“刚简无欲”、“静密有智”的品行, 以短短数语就让妻子高氏的形象跃然于纸上。(《水心文集》卷十九)

二 《孟子》浩气磅礴、议论严密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儒家的又一部重量级散文集。从形式上看,《孟子》篇幅加长,议论增多,结构完整。《孟子》不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彩,喜欢使用排比句式。这样就使其文气势恢弘,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一章为了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批评农家学派所认为的人人都应该从事衣食劳动的“下乔木而入幽谷”是使社会倒退的主张,先对此先避而不谈却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一连串问题分析的层层逼近,使得对方无可辩驳。叶适的政论散文也呈现出磅礴的气势,严密的逻辑,在层层推进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

叶适积学富瞻,才高识远。他的政论散文不仅内容宏博,而且有理有据,逻辑精严、说理透辟。他所写的大量奏札、状表、奏议,大多系论述精到、逻辑严密的政论之作。如《上西府书》是他在刚步入仕途时向签书枢密院事叶衡上书,纵论天下大势,从唐末五代论至当今形势,毫不讳言、实事求是;直言自己政治主张:“用今之民,求今之治,则亦变今之势矣。……先定国是于天下,然后收召废弃有名之士,斥去大言无验之臣,辟和同之论,息朋党之说”,(《水心文集》卷二) 层层递进、精到严密,系统地阐了发自己的治国理念。再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对于林栗的弹劾内容一一辩驳有理有据、酣畅淋漓,充分体现了叶适的论辩特色:“盖见大臣以下,畏栗凶焰,莫敢明辨,积在厉阶,将害大体尔。伏愿陛下正纪纲之所在,绝欺周于既形,无惟其近,惟其贤,无惟其官,惟其是,摧折暴横以扶善类,奋发刚断以慰公言,国家之本,孰大于此!”(《水心文集》卷二十七)

三 《庄子》恣意纵横、恢弘雄肆特征在叶适散文中的体现

“《庄子》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为文学价值的诸子散文” 《庄子》善于虚构故事、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呈现出恣肆、纵横自如、跌宕跳跃、变化无端的艺术形式。这种大胆夸张、豪放雄肆的散文文风,宋代文学家中苏轼最得其神韵。刘熙载在评论苏轼时说过:“出于《庄》者十之八九”。 正因为如此,叶适极为推崇苏轼这种雄肆风格,赞赏苏轼起伏纵敛的文笔、纵横捭阖的气势与凌厉恣肆的文风:“独苏轼用一语,立一意,驾危虚行,纵横攸忽,数千百言,读者皆如其所欲出,推者莫知其所自来,虽理有未精,而词之所至莫或过焉,盖古今议论之杰也。轼自以为'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

这种风格在叶适散文创作中具体表现为:慷慨激昂的情感、纵横自如的结构、灵活多变的句式、辩博华丽的语言。叶适半古代经典史籍和时代政治形势融合于胸中,他的奏议、廷对,论恢复、更法、慰民心、裕民力、治世,不仅援笔千言且结构句式不住常故,在情感的熔铸下呈现出恣肆雄放的气势。例如《实谋》首段以排比句列出朝政之弊端,通过今昔对比提出“四累”(财以多为累;兵以多为累;法度以密为累;纪纲以专为累)。接着分四段采用铺排手法对弊端进行具体分析,结尾处以“故财以多为累而至于竭”、“故兵以多为累而至于弱”、“故法度以密为累而治道不举”、“故纪纲以专为累而至于国威不立”, (《水心文集》卷四)相似结构首尾呼应,铺张扬厉、气势恢宏。再如《国本上》首段设喻:“夫植木于地者,其华叶充荣者,末也,其根据盘互者,本也;此众人之所知耳……”将其“臣之所谓本者,本其所以为国之意而未及于民” (《水心别集》卷二)的深奥道理阐述得通俗形象,深入浅出。

结语: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最重要的奠基部分和我国散文史的源头之一,它们以独特的文化品格、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各具个性的艺术魅力,向人们昭示着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其中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尤以儒、道、法三家为最。特别是《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达到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不只是在散文方面,对小说、戏剧、诗歌等领域也有很大影响。故,清代章学诚说:“周衰文弊,六艺道息,而诸子争鸣。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专,至战国而后世文体备。”(《文史通义·诗教》上)。

参考文献

[1]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M].中华书局,1977

[2] 叶适著 刘公纯等校注.叶适集.[M].中华书局,2010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刘熙载.艺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