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部展现东方巴黎别样风景的作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部展现东方巴黎别样风景的作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简介

20世纪4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她开始了命运多舛的一生。王琦瑶本是个幸福的小姑娘,但自从她遇见了摄影师程先生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她从一个学生开始蜕变,一鸣惊人地摘下“上海小姐”第三名的桂冠。暗恋她的程先生知道,这个姑娘要展翅高飞了。的确,王琦瑶这一飞,竟然鸟瞰了上海这座城市如何被时代洗刷的整个过程。

1948年,掌握军政大权的李主任以爱俘虏了她,使她游走在充斥着靡靡之音的百乐门舞厅。而她也心甘情愿地做他的终身伴侣,乐意相信这第一个男人会是她最后一个男人。然而,李主任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只是托程先生告诉王琦瑶一个讯息。

过了好几年,王琦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过着小户人家的生活,响应着那个时代人人节约的意识,甚至生活中也只限于跟已婚的程先生作适可而止的交往。王琦瑶以为下半生会一直这样风平浪静地生活着,直至富家子康明逊的出现。康明逊在她眼中总是缺乏那么一点轩昂、一点气概。然而当王琦瑶心甘情愿跟他过一辈子时,他却要跟家人去香港做生意了。王琦瑶怀着孩子继续留在上海,她拿着积蓄换了一段名正言顺的婚姻,跟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办了结婚手续。这件事只有程先生明白,她是为了挽回自尊。

1968年,王琦瑶有机会跟离了婚的程先生迈进一步。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程先生不得不去云南一个小镇支援边疆。二人不知不觉已过了漫长的日子,他们都以为这次暂别应该会是转眼便又重逢的。谁料到这一别竟是10年,王琦瑶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并做了当年母亲不曾做的选择:离开。

缘分还是让王琦瑶再次与程先生相遇,程先生却介绍了一位跟王琦瑶女儿年龄相仿的男孩老克腊给她。这个“上海小姐”按捺不住对爱情向往的心,不顾自己57岁的年龄,爱上了只有26岁的老克腊,产生了一段畸恋。而对她来说,老克腊只能是把她带回40年前的道具,而不是和她一起上演40年前戏剧的男主角。她跨越30年“距离”的谈情说爱,只是缘于她一辈子从没有在“爱”字上得到满意的结局和她原始的欲望。然而,随着老克腊的离去,王琦瑶也失去了最后一点生命的依托。

似乎所有她爱的人结果都一样:选择离开。再没有人会像她一样坚守自己的城市。她在上海繁华过、寂寞过,最后湮灭成灰……

综合评价

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将这座城市写成一个在历史研究或个人经验上很难感受到的一种视野,它体现人间情怀,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

《长恨歌》是关于一个城市和女人的悲剧故事。小说第一部用整整一章勾勒了上海的全景图,包括建筑、精神和人。小说描绘的弄堂,是上海绝对的存在,是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居所。小说还描写了上海的流言,它的特点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它不仅是上海弄堂不可或缺的生活,更是弄堂居民一种真实的精神状态。而小说描绘的闺阁,则在上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王琦瑶们居住的地方。小说从物到景到人,写活了一个城市,凸显了人物灵魂。

《长恨歌》中穿插着大量以城市为主题的散文、随笔以及大量脱离情节的分析,特别是细腻传神的城市素描令人耳目一新。《长恨歌》的语言饱含诗意,尤其是开篇描写“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的句子,精致而华美,那一字一句都透着令人眩晕的艳丽。除了语言的诗意,比喻的运用也相当奇特。作者能够紧紧地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令人惊喜的比喻句。

书中警句

1.给时间做个漏真是对得没法再对,时间真是不漏也漏,转眼间不走也要走。

2.这世界的整块砖和整块石头,全是叫这些细碎的填充物给砌牢的。可别小看这些细碎的小东西,它们哪怕是这世界上的灰尘,太阳一出来,也是有歌有舞的。

3.这孩子的头没有开好,开头错了,再拗过来,就难了。

4.因是没有将来,他们反而更珍惜眼前,一分钟掰开八瓣过的,短昼当做长夜过,斗转星移就是一轮回。

5.这真是长有长的好处,短有短的好处。长虽然尽情尽兴,倒难免挥霍浪费;短是局促了,却可去芜存精,以少胜多。

6.无论这城市有多少空房子,总有着足够的人再将它们填满。这城市的人就像水一样,见空就钻。

7.这天是老,水是老,石头上的绿苔也是年纪,昆山籍的船老大看不出年纪,是时间的化石。

名家评点

1.小说中,上海独特而神秘的弄堂和她的市民一样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为诸多诗意的描绘提供了场景……小说的角色,或是或非,都有一种独特不变的特质,不光超然于历史的教训之外,也丝毫不受个人经验的影响。……王琦瑶承受了最多,却改变最少,正是王安忆对女主角复杂而敏锐的描述最好地展现了她小说家的天赋。迈克尔・贝里和苏珊・张・伊根优雅的翻译中,只有少数被不和谐的美式俚语破坏,有助于我们了解,王安忆何以成为华语世界最受好评的作家之一。

――[美国]弗兰西尼・普罗斯

2.王安忆的《长恨歌》自出版以来,得到的好评如潮,许多评论家甚至断言,说王安忆直逼张爱玲。一片喝彩声中,却很少有不同的评论,这真不是王安忆的幸运,更不是中国文学评论界的幸事。……《长恨歌》里把张爱玲没有全面写出的上海风情给予了全面集中的描述,这种描述是全方位地展开,淋漓尽致地铺张,连一个边边角角都没有放过。这本来就是王安忆的叙述特色,是无可非议的。但恰恰仅是这一点就与张爱玲没有可比性。面面俱到地描述上海,并不就是写上海写得老到,反而越是写得全面和具体,越容易使人感觉出作家的艺术准备究竟是否到位。文坛的先例是,越是面面俱到,越是面面不到。何况,在《长恨歌》里,我们见到了太多熟悉的作家身影。分不清是王安忆写他们还是他们替王安忆写。当一个作家的作品里非常容易地让人认出前人的作品的身影,这毕竟不能说是一种成功吧?

――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