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专学校物理教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专学校物理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72-01

教学方法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教师掌握了较好的教学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对我们的教学思想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生认真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物理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绝大多数的中专学校物理教师,都是从狭窄的专业模式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大学时代学习的知识很多已经陈旧、过时,如果试图靠吃老本,那是绝对行不通的,是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现代社会青少年学生的知识信息来源非常广泛,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各种新问题,他们希望从教师那里找到正常答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然而当今学生这个“杯子”起来越大了,如果教师还靠自己桶里原来那么点水,怎么能够学生舀的呢?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应有一桶流动的水。常言道:流水不腐,即我们的知识应该吐故纳新,使我们具有一桶永远是新鲜的水,富有营养,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水。中专物理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运用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这种现象对目前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成为“瓶颈”因素,严重地制约与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中学物理教学,使中专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知识更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2 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专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2.1 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中专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上此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像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同样教学,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象历届学生,努力争取成功。”比如在上第一堂课时对学生说我们先来看个小魔术,然后拿出一个杯子和一张纸让学生检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纸,然后装满一杯水,把纸放到上面,再问学生,杯子倒过来后纸会不会落下,水会不会流出,让学生议论一会后,再做出倒杯纸托水实验,此时学生都会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异和喜悦,这些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高涨的情绪,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接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3 培养学生“三种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中专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中专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即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中专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①观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记忆能力;④实验操作能力;⑤积累资料能力;⑥讨论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表现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3.1 培养观察能力。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3.2 培养实践能力。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提倡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3.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学会分类“列表法”、“树状分支法”等,对所涉及的知识予以梳理归类,既一目了然,便于对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