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理教学中读图训练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教学中读图训练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地图是地理信息空间规律分布的载体,也是学习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学习的过程不在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的过程。图像化探究式学习---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新课改、新理念两者之间进行的有机整合。通过独具特色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地关系理念,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有效地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焕然一新。

地图被称为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信息空间规律分布的信息载体,也是学习地理信息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因此学会运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科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通过地理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信息归结到图中进行整合归纳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晰地表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利于被学生发现接受进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读图能力越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越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实、持久。

一、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比率是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进而得出,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极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像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地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新课改下的地理科学。以提供大量的地理图像,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相似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鸣”状态,在学生置身于地理教学情景之中时,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地理教学中有效穿插地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协调地利用图像和图景,可以促进地理科学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转移,从而是学生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二、学生缺乏地理识图、描图、析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描图习惯,缺乏描图分析地理信息的习惯,查其原因可分为:其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只注重地理课本文字基础知识的传授,没有强调描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学生析图能力的培养训练,或只是简单画一个草图,使学生缺乏描图的意识习惯;其二,学生有以下两种:一是学生怕描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机械性的记忆。二是有描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等于没画。描图不清楚,不该描的描了,该描的却没描,从而引起对知识理解错误,久而久之就不爱描了。面对这些原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描图的习惯。

三、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必须去读图、读懂图。要达到这一点除了教师的示范外,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求知的欲望。其次,学生有了读图愿望后就要培养他们读图的基本技能。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手脑并用,把"听、看、动手、记忆"结合在一起,做到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有机统一。在地理教学中,我初步地探索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 ,并实施于教学中,收到一定的效果。

1、在看图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的景观图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课改中许多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图像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刻意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看图兴趣,进而养成看图的习惯。

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地势哪边高、哪边低、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2、有效利用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进而刻意地讲图

教学中应注重地图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利用地图设问,引导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地图信息,通过地图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养成读图思考的习惯,通过师生互动活动,既能活跃地理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和理顺学生读图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去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更能使学生直观地记住各种地形名称及具置,避免张冠李戴。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我把教学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东西半球图"制作成幻灯,引导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

3、多图多问

地理信息和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要素与其他要素间或多或少发生关系。因此,对一个问题的分析,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反映在地图的阅读上,就要注意图与图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和《地球光照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①判定近日点或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地球在近日点得到热量与远日点得到热量的多少的比较。③在近日点和远日点时地球北半球分别是什么季节?④日地距离的变化能否改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造成的冬夏季节?读《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亚洲的自然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因为,中国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辽阔的国土,使得中国具有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复杂多样。引导学生读图:①中国的纬度位置特点。②中国海陆位置特点。③中国地形的特点。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⑤中国季风气候类型、特征及形成原因。学生在多图多问中更容易学会科学地应用地图揭示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效进行填图、绘图

当图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一定印象后,可通过填充图册练习填图,或引导学生在纸上描绘出相应的地图轮廓,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以巩固所学,接着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纸上模仿并独立填图,最后通过投影展示效果,通过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读图,可以在图中感悟地理事物,在图中感知地理信息,并通过读图,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地理事物的思想感情,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日之事,是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够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论》 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4)

《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