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发展历程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发展历程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提出、公允价值计量在少数几个特定行业应用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应用。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应该不断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会计人员的专业和道德素养,最大可能地保证会计信息为各相关方所有效使用。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发展历程 应用前景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计量面临着例如会计报表相关性、金融衍生工具等多方面的挑战,越来越不能满足会计主体相关利益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这种单一计量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出并快速发展。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提出

将“公允”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国家是英国。1844年,英国的股份公司法中就明确规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必须“充分和公允”;在1948年,又将公司法中的这种说法修改为“真实和公允”。

在我国,首次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是在1998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 《投资》 《非货币易》中,首次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发展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国际上的发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一直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积极推动者。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遵循了由表外披露到对部分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再到对所有金融工具均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逐步推广到非金融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1995年,国际会计准则中全面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到2005年修订时,IASB对这一选择权作出严格的限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借助公允价值计量粉饰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始试用阶段、暂停使用阶段、重新应用阶段。

1998年6月,财政部正式《债务重组》准则,首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越来越容易取得, 财政部决定将重新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且应用范围也较以前有较大推广,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保持了高度协同。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前景

1.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必然性

尽管公允价值确定较历史成本而言难度有所增加,但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计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相关利益各方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成为必然。

首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美国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我国目前加入WTO,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十分必要。

第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企业内部的需要。公允价值的引入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经营能力,实现资本保全,在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减少企业资产贬值;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和收益状况。

第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目标转变的需要。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的目标已由以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己任的责任观,开始让位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的决策有用观。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相关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公允价值因其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已被认可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

2.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

公允价值自产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的争议。2008年9月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界更加猛烈地抨击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在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二,公允价值的金额难以取得。我国市场并不是十分活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对于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是不确定的,在计量的操作上难度很大。

第三,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报表,虚增会计利润,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第四,中介机构尚难以真正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中介职能。一些中介机构缺乏诚信,对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评估有失公允,资产评估的客观性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第五,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具有较高水平的会计人才较企业对这类会计人才的需求而言数量较少,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

3.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相关建议

为使公允价值计量更好地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服务,笔者提出了以下相关建议:(1)健全法律制度环境,尽快形成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2)降低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3)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4)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2] 王淑栋:公允价值运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

[3] 朱 宇:刍议公允价值[J].商场现代化,2008,(3)

[4] 包干宁:公允价值的应用历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