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袁家骝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袁家骝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91岁高龄的袁家骝在其妻吴健雄去世五年之后,于追忆和孤独中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北京和纽约举行了规模不等的悼念活动。人们由此而缅怀上个世纪那个属于他们那一辈科学家的寄托着理想、责任与真诚的纯真年代。

袁家骝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高能物理学家,他在“中子的来源”、“高能质子加速器”、“共振物理学”等领域,都有世界级的发现和成就。不过,提起他,人们却会首先想到两个人:袁世凯和吴健雄――只因他是袁世凯的孙子、吴健雄的丈夫。难怪袁家骝去世之后,有作者撰文称,“袁家骝的成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却依然避免不了笼罩在他人的光环之下,不能不让人感到一点点遗憾。”

不过,假使袁家骝泉下有知,想必对此不会有不平。出身于官宦之家的他,既选择了科学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事实上也就选择了寂寞、清贫和奉献。他的所有亲人、师友对他的评价,不约而同地指向“朴素善良”、“仁爱宽厚”、“舍己为人”,这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完美人格。

虽是袁氏家族的成员,袁家骝的一生完全靠着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其炫目的家世并未能让他沾光。三岁时,其当了83天“洪宪皇帝”的祖父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撒手人寰,袁家从此家道中落。好在他天资聪颖,总算在亲友的资助下进入燕京大学求学,并以对无线电的兴趣,与有着同样爱好的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结下忘年之交,后经司徒雷登引荐赴美留学。

在美国,他先后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靠奖学金和兼做助教继续学业,终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本来他计划获得学位后即回国,但恰逢抗战时期,北平、上海、南京已陷敌手,加州大学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先生告诫他:“为了科学,希望你们能留下来,将来你们的所学一定会有机会报效你们的国家。”他只好选择了科学,而后来回国的机会一次次消失,最终只能成为“美籍华人”。许多年后,他得以报效祖国的机会是,在从1981年起的12年间,在他和吴健雄的全程参与下,中国的同步辐射加速器于1993年10月正式启用。

二战期间,袁家骝从事国防军事设施连波雷达的研制工作,这种雷达使飞机的飞行高度及飞机间的距离可以自动控制,战后被应用于民间,大大增强了民航飞机与轮船的安全系数。二战后,他先后在美国国家科学实验室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基础物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也许在袁家骝个人看来,他更大的成功在于和吴健雄共同拥有的人生。他和吴健雄同年出生,同年到美国留学,同年获得博士学位,共同生活了55年。这段姻缘,成为科学界的一段佳话。

1936年,比吴健雄早一个月来到美国的袁家骝带着她参观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物理系。这次参观改变了吴健雄的计划,她留在柏克莱念书,和袁家骝成了同学。那时的吴健雄,青春美丽,才貌出众,追求者众多。

袁家骝对于吴健雄终于选择了他是倍加珍惜的。婚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和辅佐吴健雄上。他的儿子袁纬承在追忆父亲时说:“父亲在各方面都很支持母亲,他们感情非常深厚。”吴健雄也曾在一封给好友的信中写到,袁家骝在家里的庭园里种了包心菜、玉米、番茄和西瓜,还买了柴在家中给壁炉生火,“坐在壁炉边,感觉到家是如此的安逸和舒适。”

55年共同生活,两人在事业和精神上都已融为一体,1997年吴健雄辞世后,袁家骝的身体一直不好。据他身边的医务人员回忆,在最后的岁月里,由于记忆力衰退,袁家骝经常记不得妻子早已故去,言谈中还时常提起她,问身边的人:“健雄去哪里了?”

袁家骝生前的几个心愿都与夫人有关。吴健雄去世后,他只身带着200万元人民币来到吴健雄的家乡江苏太仓,捐助吴健雄之父吴仲裔创建的明德学校;他一直惦记着南京的吴健雄纪念馆,那是为纪念他夫人吴健雄而创建的。他的遗愿就是要和吴健雄一起安葬在江苏省太仓市明德校园内,永远不再分离。

奇特的家世、艰辛的人生、非凡的成就和高尚的品格,构成了袁家骝完整的人生。有趣的是,袁家骝去世后,人民网推出了“马三立、袁家骝为何身后风光各异”的讨论。巧合在于袁家骝和相声大师马三立在同一天去世,一位作者注意到马三立身后备极哀荣,而官方关于袁家骝逝世的报道只有寥寥50多个字,以至于发出了“媒体决不可以忘掉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感慨。其实袁家骝并不需要如明星般的热闹。人的一辈子选择各异,追求也各异,而成功的标准也不一样。袁家骝一生脚踏实地做事多,求于名利闻达少,而生命自因此放大了价值。在当今这样一个喧闹纷争的世界,他留下的除了那一份学术遗产,更是一份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