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结合工程实例浅析深基坑事故原因与处理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结合工程实例浅析深基坑事故原因与处理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也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对施工场地周边的情况事前勘察不到位,没有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同事对基坑的防排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酿成事故的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深基坑事故原因处理方案

【关键词】:基坑支护; 防排水;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市某综合办公大楼工程,用地面积17743.95m2,建筑面积57236 m2,大楼共计18层(其中地上16层,地下2层)。基础主楼部分采用筏板基础,其余部分纯地下室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防水板,并设抗浮锚桩。

根据地勘报告,各地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下表

在基坑护壁支护方案选择时,参考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支护方式:北侧基坑边离工地围墙不足1米,墙外为市政绿化带,采用护壁桩支护方案,桩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径1米,桩顶设置冠梁,桩间采用挂钢筋网片喷射C20混凝土护壁。其余三侧采用喷锚护壁(土钉墙),土钉支护钢筋网为双向φ8@200,Φ14加强筋间距同土钉间距,土钉成孔直径90mm,采用φ48焊接钢管直接打入后注入水灰比0.5︰1水泥浆。护壁采用C20混凝土,厚度50mm.施工单位按此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经验算合格。

2、基坑事故情况

该工程土方及基坑支护为业主单独分包,并委托了专业的基坑变形观测单位进行变形观测。基坑支护施工结束,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主体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基础垫层施工时,发生了举世瞩目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离该工程直线距离约为90公里,但经过一周的观测,未发现异常,经相关单位复检后,恢复施工。

7月26日,工程所在地发生大暴雨灾害,降雨量达到创记录的114毫米,7月27日下午在基坑西侧距基坑约2米处发现可见裂缝,且不断开展,于次日凌晨发生坍塌,形成长度约80米,宽约3米,深10余米的坍塌面,幸运的是,由于坍塌发生在夜间,加之施工单位派人密切观测,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量土石方坍塌在正在施工的地下室底板上(主楼部分已施工到地面一层,该部位属主楼外)污染了钢筋和已浇筑混凝土。

3、事故处理及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建设、监理、施工各相关单位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对其余几方未坍塌的基坑护壁加强观测,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对事故进行了分析。

3.1、基坑西侧经事后查明,在外侧10米外为建好未使用之该市地铁一号线(该段已建好,但全线尚未建好),此地铁线为该市第一条地铁线,在工程所在区域系使用的明挖施工法,即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做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且地铁开挖深度远低于本工程基坑深度,在基坑边约3米外均为地铁施工后回填土,在基坑采用护壁方案时,因对此情况不甚了解,采用了土钉墙喷锚护壁,土钉实际上有大部均锚入回填土中,削弱了锚固力。

3.2、该工程所在地原属市郊,大量旧的管线无准确数据,事故发生后发现,在护坡内约6米深处有一废弃的排水管(原用途不明)内流出大量的雨水,经分析认为,在暴雨时,该排水管所在的管道系统积聚了大量的雨水,直接冲入护坡内。

3.3、西侧1米处即为施工场地临时围墙,围墙外为市政绿化带,因为景观的需要,绿化带为中间高,两边低,在围墙外未设有排水沟,在罕见的大暴雨来临时,由于围墙的阻挡,大量雨水直接浸入基坑边坡,增加了土体重量,增大了边坡土体的土应力,造成了坍塌事故。

3.4、在汶川地震后,余震不断,有多次发生5级以上的余震,客观上对基坑边坡的稳定起到了不好的作用。

4、针对专家分析的原因,对这起基坑事故采取了下述措施:

4.1、对已坍塌的西侧基坑护壁,在联系了相关部门后,办理了占用绿化带施工手续,分上下两段来处理,第一段高度为6米,按1︰1的坡度,将坍塌的土石方挖去,然后编织双向φ6.5@200支护钢筋网,喷筑厚度50mm混凝土C20护壁,第一段完成后,挖出宽度1.5米的水平台阶,以下为第二段,按1︰0.3的坡度挖去坍塌的土石方,设置土钉墙喷锚护壁,土钉支护钢筋网为双向φ8@200,Φ14加强筋间距同土钉间距,土钉成孔直径90mm,采用φ48焊接钢管直接打入后注入水灰比0.5︰1水泥浆。护壁采用C20混凝土,厚度50mm.土钉间距横向1.5米,共设置3排。经计算,能满足基坑边坡稳定要求。

4.2、在基坑边做好防排水措施,东、南两侧位于施工场地内,基坑边1米位置已设置有排水沟,而西侧和北侧由于围墙的原因,在场地内无法设置排水沟,西侧围墙已坍塌,故在基坑边设置排水沟,对已发现的废弃排水管,在实地勘察确认后,用高标号混凝土将管道堵死,防止有水再次流入。北侧在围墙外沿围墙脚设置排水沟,并保证雨水能及时排走。

4.3、在基坑护壁上按间距3米左右设置200*200方形泄水孔,4、及时排出边坡中的水。

在按上述措施处理后,基坑边坡变形监测单位也加强了监测,直到施工结束,均未再次发生基坑事故。

5、经验和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施工场地周边的情况事前勘察不到位所致,没有采用合适的支护方式,加之对基坑的防排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酿成了事故的发生,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这起事故告诉我们,作为专业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在施工中不能仅凭经验,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施工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基于科学数据的分析,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