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路向北 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路向北 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元2012年12月22日,出发,向北。

这天,太阳虽然没有依旧升起,可是天还是依然亮起。玛雅人的预言注定要被另一个预言替代,也许我们往往就在各种预言的被替代和被证实中,迷失了,当然也不知道“北”在哪儿了。

“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一辈子都不会去做了”,忽然想起了这句话,这是彼岸影片《练习曲》中主人公东明相说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明相就要大学毕业,为了给青春留下一个别样的回忆,他只身踏上了单车环岛的旅途。逆着东北季风,七天六夜,风餐露宿,明相完成了自己的青春“练习曲”。也许我们早过了唱练习曲的日子,现在该唱咏叹调了,不过如能把咏叹调唱成练习曲,也是一种情趣吧。

这个时节,南方人去北方是需要一点勇气了,尽管做了很多功课,不断传来的寒潮消息,以及在南方从未出现的零下几十度的低温,还是让充满期待的心惴惴的。

最喜欢在飞机上瞭望纯净的白云和湛蓝的天空,更期待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浩渺。飞临东北大地时,晴空无云,万米高空直视无碍,一片白茫茫。但是,山峦和河流依然用冰雪勾勒出奇妙的画卷,冰雪覆盖着的河流,宛如巨龙游动。终于知道祖先是怎么想象出龙这神奇的图腾的。这时候,“原驰蜡象”似乎不足以表现北方大地的辽远和广袤。

和白雪亲密接触是在驰名的亚布力滑雪场。有着二人转才能的导游,一路渲染冰雪和低温的可怕,因之,我们去雪场之前就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穿上厚重的滑雪靴,就犹如航天员准备起航的感觉,迈不开步了,在雪杖的帮助下勉强走进雪场。雪场比想象的要小。教练一再鼓励,我还是感觉踩在冰面上,不敢动弹。摔了两跤之后,也摸到点感觉了。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因为暖暖的阳光,没多久,就浑身是汗了,于是索性脱了外衣,也为了留下第一次滑雪的英姿。冰雪不过如此,低温不过如此。于是壮着胆来到半山腰,在教练的帮助下,竟然也顺利滑下来了,这时,很有一种自豪的体验。滑了两圈之后,就坐在雪地上和教练闲聊。教练是本地青山村人,除了这三四个月做滑雪教练,平时在家经营着一个网店,销售亚布力山区的土特产,为消除我的顾虑,特别补充了一句:她的网店开张不久,只有两颗星。这让我对东北人的实在多了一份敬意。亚布力,俄语,意为苹果乐园,多美的名字。

在返回哈尔滨的路上,看到了一条令人不解的标语:“我们的历史,伴随着这个城市成长了100年。”北国名城,怎么历史这么短?导游很快为我们释疑,一百年前哈尔滨只是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还是因为俄国人的缘故,很快发展起来的,这从哈尔滨随处可见的俄式建筑就可见一斑。在黑龙江,夜色来得特别早,不到四点,夜幕就降临了,加上冰雪,所以我们的车速不是特别快,正好“慢慢走,欣赏啊”。据说,时速保持在二三十公里,风景的美丽可以加倍。车窗外,茫茫雪原在夜色中显得更为多彩,更加迷人。我最喜欢在晚霞里,欣赏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

在松花江上,坐冰滑梯,看冬泳,让人遐想。可一下车,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和四五级以上的大风,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风如刀割。此刻所有的雅兴就全在想尽办法不让自己一寸皮肤暴露在寒风里。然而,受不了江上景色的诱惑,沿着江边,一路小跑,一边捂紧身体,一边不停地按快门。坐冰滑梯是不敢了,看冬泳是必须的。在江面厚厚的冰层上,凿出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微型泳池,四周站满穿戴厚实的人们,不同年纪的冬泳表演者轮番上阵。印象最深的是一个82岁的老人,在刺骨的寒风中,稳步走来,平静地进入冰池,又一脸轻松地上来,依然紧绷的皮肤,轻快的步履,平静的笑容,令人顿生敬意。在江边,在冰雪一片的寒风中,一辆摆满冰糖葫芦的小推车,艳丽的色彩格外醒目,恰似一团火。不过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下,这糖葫芦成了坚冰一块,真的咬不动。

这个季节去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非去不可的,而且要在晚上。经历过下午的寒风,很多同伴心里都打鼓了。据说游冰雪大世界,就如同在冰箱里度过一个多小时,很考验人呢。一走进冰雪大世界,迎面就是一个硕大的冰雕温度计,显示零下28度。晶莹剔透的冰雕群俨然一个冰清玉洁的童话世界。无法一一描述每一座冰雕的气势和精致,只能用相机不停地记录各种灯光映衬下的缤纷多彩。印象最深的是神采毕现的孙悟空,翘首遥望西天圣殿。这时候,一轮圆月静静地守候着,感觉又在广寒宫里了,没有嫦娥舒广袖是不行的,如能喝一点吴刚的桂花酒,那就如入仙境了。

一路向北。从南方去黑龙江旅游,哈尔滨其实还是中转站呢。从哈尔滨去漠河,要坐三个多小时的飞机,中途经停加格达奇。加格达奇,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驻地。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场烧了近一个月的森林大火。很长时间,这里的人们不再唱“你就像那一把火”,也不再喜欢那个混血儿歌手。

中午到达漠河,阳光普照,没有一丝云影。继续向北,直达北极村。到村子里已天黑,原以为我们可以体验睡土炕的感觉,没想到,北极村的农家乐,和宾馆的标准间没两样,不知道该庆幸还是遗憾。

黑龙江环绕着北极村,江对面就是俄罗斯。在这里更能真切感受俄罗斯文化的无处不在,这里的标志牌可以没有英文,更不会用日文,但肯定有俄文。对俄罗斯文化了解不多,最喜欢的还是“套娃”。有关套娃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我还是记住了这个故事:

二战期间,有一个俄罗斯小伙子要离开家乡奔赴战场,他用传自父亲的套娃手艺雕刻了一个直筒形套娃,送给心爱的姑娘。姑娘一层层打开套娃,对着最小的娃娃悄悄许下心愿,又层层合起,期待着心爱的恋人平安归来。战争结束了,姑娘终于盼回了自己的爱人。自此以后,俄罗斯小伙就用直筒形套娃来表达对姑娘的爱慕。

娃娃们相互套在一起,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啊,就像有个套娃上写的:无论如何,思念会指引着你的心,一直牵挂那个带给你无限温情的人。这时,室外是零下四十多度,可我们感觉不到寒冷。

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到北极村的第二天清晨,天还微微亮,我就穿戴整齐,一个人走出村庄,来到黑龙江边。晨曦中的黑龙江还笼着薄薄的面纱,江边的圣诞广场,两条巨龙静静地卧着。刻有“神州北极”四个字的石碑,清晰可辨。这时候,江边白雪雕成的城堡,显得温润而又神秘。逐渐泛红的霞光,是从江对岸慢慢显露的,把宽阔江面的白雪和对面平缓的山坡照得层次分明。绝美的景致,让我全然忘记了是在零下三十度的北极早晨。走上江岸,回首村庄,低矮的民居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出了迷人的金黄,炊烟随风摇动,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当手感觉刺痛背上感觉冰冷时,我才猛然醒过来,赶紧往回走,到所住农家,厚厚的羽绒服都冻硬了,手和脸揉搓了十几分钟才缓过来。同伴提醒,赶快吃点热的去。

到了北极村,几乎人人都会想到一件事——找北。去北极点,我们不是步行,也不是坐车,而是坐北极村独特的交通工具——马拉爬犁。驾爬犁的是一个一米九多的大高个。我们躺在爬犁上,盖着厚厚的棉被,滑行在雪道上,穿行在原始森林里。我们一边欣赏着林海雪原的美景,一边和驾车大哥唠上了。

“大哥,家里几口人呢?”

“三口,有媳妇、姑娘。”

“姑娘多大了?”

“九岁,上小学。”

“咱北极村有学校吗?”

“有,可以一直上到初中毕业。高中去漠河,大学就不知道到哪儿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发现了很多的“北”字:有的写在树上,有的刻在石上;有的是经典颜体的“北”,有的是唐太宗所书的“北”,几乎包揽了从古至今所有能找到的名家所书的“北”字。沿着形态各异的“北”字,终于走到了我国最北端的广场——北望亚口。“北纬53°29'52.28'' N 东经122°20'43.48'' E”的标志就立在这里,这里就是祖国版图的金鸡之冠了,旁边一块巨石上刻着“中国北极点”。呵呵,当中一块石碑把你想要说的话写出来了:我找到北了。

我真的找到北了?这时,一个小伙子了上衣,一个姑娘给他拍了照片,又赶忙帮他穿上衣服,紧紧拥抱着他,轻轻地吻了吻他的脸颊。在这样的气温下,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得到这样的拥吻,应该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吧。

一路向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