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对公共艺术进行了概述,从公共艺术的核心—“公共性”入手,论述了“公共性”的含义、内容以及表现。指出公共艺术主要表现在:艺术的当代性;空间的共享性;民主的决策性;主题的关怀性、平民化;审美的互动性。
【关键词】 公共艺术;公共性;空间共享;审美互动;关怀性主题
一、公共艺术概述
艺术源于生活,但最终要回归生活,这是艺术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公共艺术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它与古典艺术、现代主义艺术有所区别。它不是一种艺术形式,也不是一种流派或风格,而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具有边界的不确定、非主义、非流派的特性,是一种带有社会属性的艺术主张。
严格意义上看,公共艺术不仅包括视觉范畴的造型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摄影、书法、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地景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高科技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也包含了诸如音乐、戏剧、舞蹈、影视及其他综合媒体的公开的艺术表演形式。
二、公共艺术的核心——“公共性”
1、公共性的含义
公共艺术是以大众需要为前提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在政府、部门及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的大众文化运动。它包含艺术创作、公共空间和大众参与三项要素。所谓“公共性”是指艺术要发挥社会作用——既要解决包括审美问题,也要解决社会民主、大众权利等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在公共领域解放艺术,让艺术进入公共平台,让每一个人都享有创造权、决定权和分享权,让艺术更好的回归生活,走向大众。
2、“公共性”的内容
公共艺术的核心观念是对于“公共性”的诉求——让大多数人更自由、平等的分享艺术成果,它也是艺术历史发展的延伸。按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性即意味着公共领域、公共论域、公共空间的三者结合。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它讨论的是公共的事物。同时,它与权力机构也是相对立的。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领域。例如故宫、龙门石窟是公共领域,但不是公共艺术。
公共空间是指公众共同打造,平等享有的自由聚集的共享空间,它与私有空间相对立。它包括共享空间、集合休闲空间、平等自由空间、表达表现空间以及言论空间。例如飞机场、公园、火车站等是公共空间,但也不是公共艺术。
3、“公共性”的表现
公共性意味着交往、沟通。它是在尊重每一个社会个体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强调共同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正如孙振华先生所说:“公共性的前提是对每一个人的尊重,是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肯定和尊重,没有这些前提就没有公共性可言,也没有公共艺术可言。”这种公共性主要表现在:
(1)艺术的当代性。“公共”是社会的意思,是指公民共同享有的意志、平等、民主、自由的权利。公共艺术的“公共”,不仅是指空间与场所的共享性,而同时含有社会、政治意义。公共艺术具有鲜明的当代特征,也就是当代性。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有特定的历史概念。不同社会的公共艺术表现不同,公共艺术的服务对象也由宗教到统治阶级,再到公众的转变。它使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2)空间的共享性。公共艺术首先是处于公共空间中的,大家可自由的观看和参与。公共场所是它的物质形态和载体。公共艺术应该尽可能表达民意,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隔绝的状态。公共艺术的核心观念是对于公共性的诉求。它针对的不仅是公共空间的审美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的功能和权利问题。调整公众与艺术家的相互关系。公众和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上应该是以交往为基础而进行互动,相互之间进行良性的交流、沟通、选择、影响。
(3)民主的决策性。民众参与公共艺术创作活动,有利于公共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真正结合。这种参与可以通过公开决策过程、公开制作现场等方式程序。就像威廉莫里斯曾说过的:“要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艺术的话,那么艺术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4)主题的关怀性、平民化。使用大众话语、凝聚大众意志、表达大众诉求,这种诉求不能只围绕权势和金钱,更应该是公共空间的审美和思想的表现,更重要让公共艺术更贴近、关怀人们的生活主题。
(5)审美的互动性。就是运用明确易懂的形式,强调艺术的通俗性,从而刺激大众的参与、互动。公共艺术强调的不是个人的创造和风格,而是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特定社区人群沟通。公共艺术突出的不是艺术家的身份,而作为艺术家和观众是平等的、分享的艺术,体现公共意志的。譬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球形电影馆,外表的材料是镜面不锈钢,建筑师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使天上的云、地上的树,无一遗漏地反射在球体的表面,并随着球面扩张成弧形、向四周蔓延开去,真实与幻觉交织在一起,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体,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人们去探索、去创造、去追求新的梦想。
三、结语
“公共艺术”(Public Art)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中的客观存在。它首先表现为它对民主、自由的诉求,承担某种使命和职能—有关社会问题的。它要进入更广泛的社会交流,是艺术与整体社会的纽带;是社会公共领域、文化领域的公共共享平台;也是当代政府、公众社会和艺术家群体之间进行合作、对话的重要领域。公共艺术正是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加上现代科技手段,着力于创造完善物化空间,以更积极的态度寻找具有人性化的、自然化的一门实用和审美功能融合的现代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政治学[M].公共艺术在中国[M].香港:香港新源美术出版社,2004.
[2] 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远出版社,2007.
[3] 杨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卓千晓,女,设计艺术学硕士,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室内软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