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与美的关系理论之历史变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与美的关系理论之历史变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艺术与美是西方文论中的两大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在产生之初其关联并不大,在历史与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西方哲学产生之初,艺术与美是互不相关的;在罗马时期两者逐渐靠近,到了20世纪又再度分离。艺术与美的关系理论的发展之变迁,究其原因,是两者争夺地位的结果。

【关键词】艺术 美 发展流变 历史变迁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15-02

艺术与美这两个概念,从现代艺术与美的角度来看,两者似乎是不可分割的一对概念,虽然彼此有区别却又相互依存。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自古有之,而是从彼此毫无关联走向融合,又从融合走向分离的过程。这一发展流变过程经历了文化的发展、政治的更迭、学科的建立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一 哲学源头:艺术与美毫无关联

在哲学产生之初,艺术与美是毫无关联的两个概念。古希腊时期,“艺术”一词之意与现今不同,是指“技艺”的意思,即表示的是制作某种对象所需要的技巧。正如塔塔尔凯维奇在其《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中所说的那样:“举凡技巧都需以某种规则之知识为基础,是以缺少规则或方案便不能成其为艺术。”①从此可以看出,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一词换为“技艺”更为合适。这时的艺术是指那种依靠理性的活动,是为了某一种固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的产物。如果非要对这种艺术进行评价的话,想必古希腊人的评价标准定会是实用与否、达到目的与否,而不会用美进行品评。

与此相应的,美这个概念在西方文论源头上也与今日不同。从词意学角度来看,古希腊时期的美的概念要比现在宽泛得多,其外延所至,不仅仅涉及美的事物、形态、色彩等,对于那种合规律性的风格、精妙的思想也同样适用。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才将美的概念的外延相对缩小,他们将美的概念界定为“那透过了视、听而予人的东西”;斯多葛学派也将美的概念缩小为“美是那具有合适的比例和诱人的色彩的东西”②,斯多葛学派对美的概念的界定,显然是接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是“和谐”的理论。除此之外,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对于美的定义还有许多说法,大体都不尽相同。因此可以说,那时的美的概念是十分庞杂的,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在西方哲学源头,艺术与美的概念是不相关联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概念不存在,相反,那时美与艺术的内涵与现代之意不同,因而同现代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必然不同。在柏拉图那里,艺术属于第三层世界,它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现实世界又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因而艺术的目标则是要为现实服务的,即达到理念世界最高的美——“美本身”。柏拉图所说的美,是好、善的同义词,是理念的显现,与现在美的概念并不相同。古希腊时期的其他著名学者,如亚里士多德,在其理论著作中,也没有将艺术与美结合在一起。从此,不难看出,美与艺术的关系理论,在西方哲学源头上是不相关联的。

二 美与艺术:逐步靠近到真正融合

美与艺术的关系,到了古罗马时期开始发生了转变,两者开始相互靠近。而到了十八九世纪,美与艺术在黑格尔理论的推动下,真正融合在一起。

1.艺术与美的逐步靠近

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已开始用美这个概念来评价艺术,这是因为哲学的发展,让古罗马人认识到事物的美与艺术的美不是一回事,持此观点的学者,以神学家普罗提诺为代表。普罗提诺是第一位明确提出美与艺术相关联的哲学家,他认为艺术作品就是一种体现了美的事物,即“艺术是美的占有者”。作为新柏拉图主义者,他所说的美与柏拉图的“美本身”有相似之处。在普罗提诺看来,人们对艺术与美的观照,并不是为了获得感官的愉悦,而是要达到心灵的感悟,即神的境界。普罗提诺“将事物的美与艺术的美分开,认为美的根源并不在美的事物本身,神才是美和艺术的来源”③。他对于艺术与美关系的看法,是建立在他的“流溢说”、“太一”的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他强调人应超越于物质的与具体的美的存在,而去领会美的本真,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此可以看出,古罗马时期,美的概念已相对于古希腊时期的范围有所缩减,艺术与美的概念开始靠近。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美的概念又靠近了一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盛行,因而文学艺术也迅速发展,“美”这一概念开始在艺术领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此时,艺术的生产者——画家、雕刻家、建筑家等,他们的地位也提高了。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开始被当作投资方式来对待,一些有钱、有地位的贵族们,开始购买艺术品,并把它当成是一种投资,因此,艺术及艺术家的地位提高之后,艺术逐渐与工匠之列相脱离。

在艺术的划分上,同样可以看到艺术地位的上升。古代人和经院哲学家按照创作是单靠劳心,还是同时需要劳力加以区分,将艺术划分为:自由的艺术、粗俗的艺术,粗俗的艺术也叫做机械艺术。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则分为三种:哲学与学术性的、劳动技术性的以及艺术。此时艺术已有了“美的艺术”的意义,这是一种欣赏的艺术;与此同时,画家、雕刻家也不再被认为是机械艺术的匠人,他们被说成了自由艺术的创作者。

2.艺术与美的真正融合

艺术与美的融合,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其关系理论有了重大突破。1750年,美学学科正式建立。与此同时,工艺与科学完全脱离了艺术,艺术在概念上重新加以界定,认为只有美术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在18世纪,法国的巴多列出了五种美术——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和舞蹈,并且还加上两种相关的艺术——建筑与雄辩。④巴多的这种划分,在19世纪十分盛行,但19世纪艺术一词的概念更为狭窄,它只将美术包括在内,这种美术又被视觉艺术所独占。此时,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对于艺术与美关系理论的定义,在实际上推动了其发展。

黑格尔认为:“认为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因此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叫做‘美的艺术’。”他认为“艺术表现的是普遍需要,是一种理性的需要”⑤。他把艺术的创作当成一种有目的的精神劳动,是为了发现美,并在其中得到自我观照。在黑格尔那里,艺术与美的本质都是理念,他将美与艺术提升到了同等的高度,而两者都是为其本质理念服务的。至此,艺术、美的概念完全融合,美学也就是艺术哲学。

三 艺术与美的再度分离

艺术与美的概念在黑格尔那里真正整合在一起,但是进入20世纪之后,两者的关系又开始发生了变化。进入20世纪之后,文学界与艺术界百家争鸣,各种流派层出不穷,美学与艺术这两门学科,开始构建自己的学科内容,因而美与艺术再度分离。

到了1900年之后,人们开始怀疑透过美去界定艺术是否有效。而到了1950年左右,人们开始一致相信,这种定义是无效的。自此,艺术与美的概念史,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此时,越来越多的理论家认识到,艺术并不是仅仅关系到美,对于其表达的思想性与表现性也是有关系的。塔塔尔凯维奇在其《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中写道:“虽然在理论上,艺术的概念,唯一的标准便是美,但在实际上,关于诸如思想的内涵,表现性、严肃性的程度、道德的正直性、个性以及非商业的目的等等的考虑,也都扮演一部分的角色。”此时,艺术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只关乎美。人们重新去思考艺术的本质,不再忠诚地认为艺术是美的产物。

可以说,艺术与美关系理论的变迁,并非20世纪一时兴起,它早在19世纪时就已有端倪。如在19世纪,一些“先锋派”艺术家开始发端,他们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家,将艺术常规打破,从而寻求一种新的艺术理念。先锋派所寻求的新的艺术理念,否定了传统艺术标准——美,虽然在19世纪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但其到了20世纪却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并对艺术与美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先锋派艺术以新奇、极端著称,这些特点与传统的美不同,其形式不一定是和谐与美的,其艺术所产生的效果也可能不是美的,但其艺术的地位,却没有因为缺少了美而下降。先锋派艺术家们通过自己大胆的差异、惊人的才华,使先锋派取得了胜利:如早期的波德莱尔、洛特烈阿蒙等人,以及19世纪的印象主义学派、象征主义学派;20世纪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成为20世纪艺术发展的成果。先锋派者不再用美来对艺术进行定义,相反,而是用反叛、新奇、革命性的形式来表现艺术。

先锋派艺术家的创作理论,是艺术与美关系理论发展的一种结果。至此,美与艺术关系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与艺术的概念开始分离,但并不是说艺术中不再以美为标准,只是艺术的标准不再仅仅把美当作标准,开始变得多元化。

四 总结

纵观艺术与美关系理论的变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其流变的原因是艺术与美争夺地位的结果。艺术与美两者由于其含义、概念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两者不同的关系,这种不同的关系,就是其争夺地位高低的象征。

从学科建立的角度上,艺术的概念要比美的概念产生得早,美学这个学科也在18世纪才得以确立。因而艺术与美的外延和内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最终得以融合。到了20世纪,美学与艺术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艺术的特性并非仅仅是美,对其本质问题,人们开始进行多元的思考。艺术的形式也变得多元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理念、形式与表达方面,这导致了艺术与美关系相分离的情况。

注 释

①②④〔波兰〕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潭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③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⑤胡经之、王岳川等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第二版)(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