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议语文教学的“语言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议语文教学的“语言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这是真理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不停息的发展过程。让语文课程回归本真,是语文教学应有的境界。

“言语性”似乎更接近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一是它基本上已经剥离了包裹在语文课程的层层光环,进入具体的语用层面;二是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讲,它不是从广义文化学或哲学的层面上对语文课程的本质继续抽象,而是在正视语用的现实实践中,具有方法论或认识论上的积极意义。

“语言”概念本身既包含了一切语言现象的存在,又蕴含了自己的本质规律,它既指共性化的静态符号系统,又指个性化的动态的具体语用,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它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所谓主观性,指语言受情感或价值因素的支配,是由人的语言表现欲使然的情感宣泄与形象塑造,是语言的个性表现,具有生成性。所谓客观性,即语言的对象性,一是指语言表达内容与现实的一致性;二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性(语法、逻辑、修辞)。语文学习既有语言规则的基本把握,又有具体的语言实践,既有生成性,又有对象性,二者同样具有不可剥离性,是互为依存共同发展的;第三,语文学习的实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一句话,就是学习语言规则,把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创造性地发展语言,丰富语言。对课程性质的追问,还是具体一点、朴素一点、大众化一点好。在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上,有些人似乎不引证一下柏格曼、海德格尔、卡西尔,就不足以证明言语性的理论依据。本人以为,当代的一些青年学者(当然也包括一些时髦的权威)老爱搬用一些洋概念哗众取宠,有些人甚至套用洋概念伪作自己的原创,以概念推概念,玄而又玄,君不见现在有些课程论者躲在书斋里构筑自己的理论乌托邦,书斋外照样是一片应试的田野。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以语言性为核心,就包容了语文课程实践的一切目标。其一,低限目标:语言文字符号系统的把握和语文学习态度的养成。包括识字、写字、汉语拼音、普通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掌握基本的语修逻文知识,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热爱祖国语言文化,养成端正的语文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二,中限目标:培养语感,训练阅读,学会表达,在语言的实践感悟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包括文言作品),具备搜集处理语言信息的基本能力。其三,高限目标:通过对祖国汉语言文化的理解、感悟、把握、审美,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继承民族智慧,形成民族文化个性,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浸染,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尚的爱国主义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创造品质,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

语言是人类文化全部信息的基本载体,由此决定了人类一切生活领域都离不开语言的交际作用、传媒作用,人类文化的任何领域都不是绝对孤立的,任何学科壁垒都是相对的,人类文化与社会实践的相互渗透、联系、影响与依赖,就决定了语言的实践性与综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是实践的语言,实践是语言的实践,实践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语言的开放性,因此,语言又具有发展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不停地追问,由此引起了语文教育的一次次讨论和一次次改革,这固然反映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求真热情,却也使语文教育走了不少的弯路,造成了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影响了课程实践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保证课程实践方法论正确取向的基本前提。课程性质决定实践策略,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由此才能根据课程目标的达成确定正确的实施策略,真正使语文教育走出少慢差费的怪圈。

语文课程的语言性采用的是一个在语言发展史和语文教育史中形成共识的通俗概念。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易于接受,易于推广,避免了因概念的抽象性给人们思想认识上人为设置的障碍,且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性质的包容性,在现实的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确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对营造绿色语文教育生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