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越古城 道教圣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越古城 道教圣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脚踏乌江河,石笋对石鹅,哪人能识破,金银用马驮。”千百年来,在福泉这块土地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首关于财富的民谣。当人们发现磷为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探明了福泉磷矿储量达3.2亿吨、五氧化二磷含量达28%-36%之间,这个千年谜底才逐渐掀开神秘的面纱。

福泉因“磷”出名,享有“亚洲磷都”之称誉。然而,在这个拥有2000多年遥远而厚重历史的古城,那些残垣断壁上的历史沧桑,那些岁月洗礼留下的文化积淀,比得天独厚的矿藏资源更让人惊叹。

福泉古称“平越”,有着久远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至少在商周之际,这里即为古牂牁国领地,牂牁人曾向中原王朝进贡丹砂,春秋时参加过齐桓公称霸的“癸丘会盟”。自战国以降,这里成了且兰国都,古夜郎国在这里留下了竹王城遗址。秦统一中国后,设且兰县。秦灭汉兴,且兰复国。汉武帝开辟西南夷后,由于且兰君拒绝派兵助汉攻伐南越,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国灭,汉即在此设牂牁郡治。隋唐以至宋元明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平越(福泉旧称)大都是卫、府、道、州所在地。如今,在福泉市,很多历史遗迹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海桑田。

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福泉古城垣,现存小西门水城及五个城门洞和部分城垣。小西门水城古城垣是福泉市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古城,南北呈圆弧状,东西为半圆形,依山形、地势、水流而筑,体现了古代城池的特征。城分内城、水城和外城三部分。内城高居山脊,俯瞰全城;水城拦腰截江,勾连上下;外城突兀平野,屏藩三方。三成一体,守望相衔,壁垒森严,固若金汤,举目眺望,三重城环抱,形成梯级防线,依山傍水,上下贯通,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被誉为“贵州的八达岭”。

除了古城垣,福泉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如竹王城、皋杨桥、豆腐桥、武胜关、福泉山等,或透露着历史信息,或诉说着神话传奇。其中,道教内家功的开山鼻祖张三丰在福泉山修道养性,扶危济世的神话故事更是在黔南、黔北、黔东乃至贵州全省广为流传。

福泉山因山上有泉名“福泉”而得名,是道教三大名山之一。福泉山位于县城南隅,是明代武当真人张三丰修炼八年的地方。山上有高真观,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从地理角度来看,张三丰选择在这里修炼是有道理的。当年他在武当山得了道,云游到此,站在福泉山上极目远望,见四面群峰环抱,山下有一小河,河水与岸边的草坪相接,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阴阳分明,一座低矮的小山,形似入水的千年寿龟,弯曲的河水就像一条修炼成仙的巨蛇,形成了自然的“龟蛇锁江”图,是道家修炼的绝佳之境。张三丰选择在此修炼,让整个福泉的山山水水都带上了仙气,真是应验了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福泉,因历史而深邃,因文化而浓郁,因故事而动人。(责任编辑/付 松)

福泉文化词典

阳戏:傩戏有阴戏和阳戏之分,在祭祀活动中,以酬神和驱邪为主的称之为阴戏,以娱人、自娱和纳吉为主的称之为阳戏。阳戏,是福泉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联系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纽带。福泉阳戏的主要标志是面具。阳戏的绝技有十来种,主要有:抱坛墩、上刀梯(上刀山)、下火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