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衔接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衔接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使“教学”升华为“教育”,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在中学诗歌教学中尤为突出,诗歌的美学教育、审美情趣、个性化的解读都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大有裨益,有力促使他们成长为具有高品位、有情趣的本土文化传人。

但是自从实施初高中分离制度后,大多数地区的初中和高中几乎各自成为两个独立而封闭的系统,又因高考、中考要求的不一致,导致初高中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加上近年来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目前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诗歌学的脱节与衔接的分析研究,是有效地实施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高中诗歌教学脱节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归究起来有如下几点:

新课标在初高中阶段对诗歌教学的要求不一。新课标在7-9年级的初中阶段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在高中阶段则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o予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初高中的教学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初中更重视多诵读,中考是考默写诗句,而高中更重视的是会鉴赏,高考是考诗歌鉴赏,二者差距之大,导致许多高中阶段学生这个台阶无法跨越,诗歌赏析题学生怕做、得分极低。

诗歌教学中关于艺术手法方面的问题存在盲区。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念有哪些,它以初中哪些知识为基础,师生们也觉得最为模糊。其实它的下级指标还可以分解为象征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结合以及一些修辞手法等等。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系统,所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诗歌欣赏活动时就无法调动旧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加上初中诗歌课堂教学本来就不重视艺术手法的探讨分析,学生对此就更加茫然混乱。

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中生的感知能力明显发展,想像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占优势,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不强,这就决定了中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而诗歌鉴赏就是能力型的题目。就是那些学生可能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尚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缺乏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自然这类学生就缺乏诗歌鉴赏能力。

初高中教师在认识上存有两个问题。首先在对待诗歌教学的认识上、教法上存有问题。许多老师对是诗歌的认识陈旧,了解不足,特别是对当代诗诗坛、诗人、诗风不熟,甚至无知。诗歌教法的单一性令人厌烦。读背法是最常用于诗歌教学的,特别是不知该如何教一首诗时。串讲法使得诗歌教学程式化,貌似鉴赏的精讲法,常把一首诗意盎然、意境优美的佳作给分析得索然无味、面目可憎。诗歌教学中,接受主体严重缺失。其次在对待初高中衔接上存有问题。有的教师对于高初中诗歌教学衔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通过上几节课诗歌鉴赏课就可以把这项工作完成,存在“速成”的想法;个别教师在进行初高中衔接时存在对初中课改认识不正确,总是抱怨“初中老师这也没教、那也没教”;还有的教师存在重诗歌知识衔接、轻赏析方法衔接的现象。这给本身就难教的诗歌教学带来更多的障碍。

针对上述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脱节的问题,采取具体可行的衔接措施是当务之急。

一、打破各自的封闭系统,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

初高中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多相互交流,在教学实践上应多互动合作。通过座谈,在明确学情的基础上,明确初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的任务是什么,强调初中课堂教学要注重与高中诗歌教学相关的知识能力的养成,通过课外练笔,如模仿学过的课本里的现代短诗,引导学生的诗性、诗情。

通过相互听课、评课来加强初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互动合作。初中教师开设诗歌教学公开课,高中教师开设诗歌鉴赏示范课,高中教师开设诗歌鉴赏专题讲座,从中找出初高中诗歌教学的断层,找到初高中诗歌教学的衔接点。初中课堂教学应初步建立起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网络系统,特别是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诗歌鉴赏题的答题程序,以便进入高中阶段的诗歌欣赏活动时能够调动旧有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高中教师要研究初中教材、中考要求,力争从教学上以旧带新

高一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了解中考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背默。然后在诗歌教学中通过用初中学过的诗歌导入新课,用学过的诗歌与新教的诗歌作比较阅读,从引导初中生用曾学过的较为熟悉的常用修辞手法进行浅层次的赏析,慢慢引导他们用更多的其他艺术手法进入更深层次的鉴赏。如,高一的第一单元诗歌阅读鉴赏,可用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引入新课《沁园春・长沙》,从学过的诗词引入,不失为很好的过渡与衔接方法。

三、要研究初中的学情、学法,找出高中相应的教法、学法

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不强,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重知识记背,轻能力迁移。进入高中,要及时让学生明白初高中有别,高中不仅要求学生读背一定量的诗歌,掌握相关的诗歌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此应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目,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高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如何学习一首诗,如何举一反三。如课前预习应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际、写作背景,课堂上教师补充后,学生课后要有意识地整理归纳,从而拓展学生在诗歌鉴赏上的期待视野,为以后在课外做题再碰到同作者、同题材、同手法的题目时会进行知识能力迁移。诗歌课堂教学要多用比较欣赏教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思维碰撞中“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解诗的基本方法,如四看一审(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夹注,审清题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

四、充分尊重个体体验,提高诗歌阅读质量

因为中考不考诗歌鉴赏题目,所以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作为阅读的接受主体的初中生常常被忽略,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诗歌的“确切”意思是什么,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个字有多么精妙…花一定的时间就能把相当数量的诗歌教授完毕,腾出更多的时间为中考服务。但是,从初高中诗歌教学的衔接上,我们要提倡尊重接受主体。课堂上,要确立学生接受主体的地位,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接受,多给学生“指点”诗词,激扬文字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为确保学生在诗歌课堂教学中的接受主体地位,教师应留下教学空白。为学生留出几段相对可以独立使用的“空白”时间,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时间上的落到实处,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诗歌教学中来,确保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空白”的设计,着力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而教师应是教材(诗歌本文)与学生(读者)的中介,教师要成为学生体悟鉴赏文本的桥梁。当然教师适度的点拨和引导是必要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标为指导,以合作互动为实践方法,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通联:福建三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