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操千曲而后晓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也就是开辟阅读阵地,拓展“读”的空间。学习语文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新课标一再强调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要求“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不仅规定了“初中毕业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6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背诵诗文不少于80篇”,还推荐了古今中外名篇书目,此外还有网络化阅读中的收集、整理、筛选、组合等能力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注重拓展迁移,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实践“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语文教学观,以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才能。

一、在书籍的选择上把好关。

现代书籍多如牛毛。据报载:世界每天所出的书,一个人整天在家里读,一辈子也难以读尽。如何让中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呢?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把好这道关。教师和家长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的报纸杂志书籍,提升学生的的思想境界,培养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丰富人生底蕴。

1.读一些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简·爱》、《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有人或许会认为文学名著的主题太沉重,其中不少名著学生看了也理解不了,但中学生看名著可以“不求甚解”,随着年龄和知识阅历的增长,到了合适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这些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作在引导学生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非一般作品所能比及,它会像良师益友一样陪伴学生终生。

2.读一些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视野》《中国青年》这些都是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性较强、知名度高和发行量较大的杂志。特别是《读者》被喻为“温暖灵魂的阳光”。余秋雨评价《读者》:“它的大多数篇目,只是挖掘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的不羼杂质,因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精神天地;执掌这个天地的主角不是英雄,凌世超人或深思智者,而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不再是者、诉苦者或抗击者,而是心灵光亮的点燃者。”

3.读能找到的书。阅读面广,阅读视野就开阔。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也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读,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不要漫无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应该订个读书计划,规定一星期或一个月之内,把哪本书读完,在阅读时,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重点,或者学习书本某些写作方法,或者分析好词佳句,还可以朗读甚至背诵某些精彩的段落,等等。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良好的阅读方法,西谚云: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阅读方法。中学生首先可以尝试精读与略读结合。著名作家秦牧认为:“在出版物越来越丰富,需要知道和学习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情形下,如果不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就可能对于须精心研习的东西,囫囵吞枣,读后只能有浮光掠影的印象,对于可能泛读的东西,却只能吸纳进很可怜的一点。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结合得好,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其次是快读。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我认为快速高效阅读更有利于早获知识,快获知识,多获知识。一个人的时间价值就在于他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多少有效的工作。那么,快速高效阅读的价值就在于同等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信息社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知识的竞争,知识的竞争又表现为获得知识的速度之争,而快速阅读正是获得知识的加速器。从这个角度看,快速高效阅读有利于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三、读书要勤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读书要勤于思考,因为书中有些知识是直观可见的,也有知识是隐藏在书的背后的。“学而不思则罔”,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隐藏在字词句段背后的东西。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一部分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偶然地才逾越出作者的意图,而是永远处在这种越出意图的情形之中。”读者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挖掘出隐藏在文字下的知识,这样,不但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

“学贵有疑”,读书还要敢于提出疑问。顾颉刚先生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提出:“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亚里士多德也曾说:“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要以求师的态度阅读领会,即“书为我师”;其次要以平等的态度钻研分析,即“书为我友”;最后要以主人的态度运用创新,即“书为我用”。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莘莘学子都成为高明的阅读者,就会迸发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知识的海洋的遨游中,要善于驾驭课外阅读,有机渗透人文教育,拓宽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莫画地为牢,切断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的通道,压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