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声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年11月3日,上海。
(选自《朱自清抒情散文》,作家出版社1990年版)
分享:
歌声可以用耳朵听到,却摸不着、看不见、闻不到,它是无形无色无味的。它既具体又抽象,普通人很难用语言描写好。朱自清巧妙地运用“通感”手法,用眼、鼻、舌、身、心等来感知歌声:毛雨落在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这是用触觉描写歌声;看到花园中的群花,或红或绿,或紫或白,这是用视觉描写歌声;闻到一缕缕的花香,这是用嗅觉描写歌声。正是“通感”手法对视觉、嗅觉等多方面的调动,使抽象的歌声一下子变得具体可感了,仿佛皮肤能感觉到、眼睛能看到、鼻子能闻到一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段对琵琶声的精彩描写,刘鹗《老残游记》中也有一篇写白妞黑妞歌声的精彩文字,同学们不妨找出来读一读,并且和朱自清的文章做一下对比,看看他们又是怎样描写歌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