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悟·积累·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悟·积累·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中学生写作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写作训练,十余年的创作经验,使他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作文方法:逢抒情必排比,每结尾必升华。这样的作文,看似文笔优美,结构完整,实际是以表面的热闹去掩饰内容与情感的贫乏,经不起认真推敲。如何使学生作文摆脱这一困境?关键是让文章融入真情实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动于中,方能下笔成文。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假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激发学生对情感的敏感程度,从而让学生怀着感情去作文。

作文不仅仅是一门技能,它是一个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学生平日生活积累的展示。所以,不能把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割裂开来。要写好作文,仅仅注重技巧是不够的。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实现感性写作。

一、生命的体悟

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为什么学生的作文干涩无味?笔者认为,现在学生的经历普遍单纯,基本都是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所以他们接触到的社会层面较窄,单调的生活造成了学生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的缺失。写作文时,无经历可写,无情可抒,文章自然是满篇的“虚情假意”。

实际上学生对生活并不麻木,看看他们的周记就知道了,情绪之多变、心思之细腻令人感叹。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引导学生抬起头来,将这种“感性”的目光延伸到远处,由顾影自怜式的关注“小我”变为眼界开阔的关注生活,再把这种“感性”的、原汁原味的情感体验运用到作文中去。

总结一下,可把学生的圈子分为三大块: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中有幸与不幸,有盆盆罐罐,有磕磕碰碰;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有人热情如火,有人冷漠似冰,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喜静独处;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小到花草虫鱼、邻里锁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多彩多姿。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观察得多了,学生对生活必然会更加敏感。突破了自身局限,把目光放到周围,那么学生所经历的情感也会更加丰富。

二、阅读的积累

总体来说,学生生活圈子还是较为狭小,许多经验的获得只有依靠书本的间接传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与写的辩证关系。但是如果盲目阅读,开卷未必有益。学生看什么书,对于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写作风格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研究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评析学生阅读的刊物,干预、引导学生的阅读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心理期待,等等,都应纳入课堂改革中。

除了读什么书要慎重选择,怎样读书也要认真考虑。中国古诗词鉴赏讲求“以意逆志”“缘景明情”,西方文学则重视“共鸣”。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唤起联想,融入自我,变阅读为重温生活体验的过程,达到与文本共鸣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而积累这种情感经历,正是为写作积累情感素材。深入了解作品的精髓,沉浸于阅读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从而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体会作者的情绪波动,把握文本所建构的情感框架。而了解作者的创作体验和作品的情感线索后,学生在写作时更容易调动这种情感积累,使自己沉浸在笔下作品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用真实情感引导自己写作。

面对模式化日益严重的写作现状,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提倡个性写作,还应提出情感要求。诚然,学生作文写作有着很强的功利性目的,这对学生作文的情感抒发有一定限制。而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的关键,是学生有跳舞的激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体悟与阅读积累,在有限制的作文中表现出情感取向。

真情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作文教学要倡导放飞想象,走“面向生活,自由表达之路”。作文要展示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才能,更要展示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本真,回归自我,用真情实感,去创作打动人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