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业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业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方法:对89例院前心肺脑复苏患者,按专业院前急救和非专业院前急救进行分组,从呼救-到达现场期间(CRI)、院前应用急救技术及复苏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专业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18.4%,非专业院前急救成功率2.5%(P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复苏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b)-052-02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源于循环或呼吸衰竭,它可能是突然地、不可预知地发生,也可能是提前有一些预知的征象,有时可以采取措施预防。它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急救难度大,病死率高。我院急诊科自2004年1月以来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实行急诊医务人员专职化,强化急诊专业技术培训。笔者对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89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9例患者中男58例,女31例,平均年龄57岁(3个月~81岁)。病因:心血管病24例,中毒20例,脑血管病15例,创伤12例,呼吸衰竭10例,溺水5例,过敏性休克3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

心跳呼吸骤停标准: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发绀,心电图表现为室颤,电-机分离,直线。复苏成功判断依据:自主循环恢复,出现自主呼吸维持>30 min,收缩压维持>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或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心率或心室率基本正常的其他心率,能成功转运回急诊科。

1.3 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院前急救实施心肺脑复苏49例患者进行分析(专业组),专业组医护是经过6个月专业急救培训,配备固定的司机和担架员,急救设备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对照组为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间院前实施心肺脑复苏40例患者进行对比(非专业组),非专业组人员未经专业急救培训,且医师等人员不固定,由各住院部轮流派医师值班,无固定司机,无担架员。专业组出诊由本市“120”急救中心电话通知,非专业组则由目击者呼救我院急诊电话或来院通知。两组出诊均到达现场,均实施心肺脑复苏等急救措施(表1)。

表1两组院前医务人员和急救设备情况比较

2 结果

2.1 呼救-到达现场间期(CRI)

专业组院前急救平均CRI为12.3 min,非专业组平均CRI为24.7 min,两组CRI

2.2 院前应用急救技术

专业组医务人员经过6个月以2000年国际心肺脑复苏指南为标准的专业急救培训,以及急救设备的改善和补充使得院前应用急救技术明显高于非专业组,且更规范化(表3)。

2.3 复苏成功率

非专业组40例心肺脑复苏中仅1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2.5%。专业组49例中复苏成功9例,成功率为18.4%。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心脏搏动(心搏)停止4~6 min,大脑就可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心搏停止>10 min,复苏成功率极小[1]。非专业组40例中平均CRI为24.7 min,CRI

规范急救技术和改善急救设备。上海市4 564例心脏停搏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绝对数随着急救技术的提高和急救设备的改善在逐年增加[3]。专业组的急救设备较非专业组得到更新和补充,院前应用急救技术更多,更规范,使患者得到更完善的复苏急救,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提高。标准而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产生峰值至60~80 mmHg(1 mmHg=0.133 kPa)的动脉压力,并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我院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主要由医生和护士完成,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很难连续保持标准有效的胸外按压;院前使用气管插管等技术在现场不能做到完全准确熟练,这就难以保证高质量的心肺脑复苏,从而影响复苏成功率。因而增加专业的院前急救人员和更新、补充急救设备也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普及公众CPR和院外使用自动除颤仪(AED)。心脏骤停最初的心电图绝大多数是心室颤动,实施除颤的速度是抢救室颤性心脏骤停成功的决定因素。除颤每延迟1 min,成功率将下降7%~10%,如能在1 min内除颤,成功率将高达90%[4]。发达国家在公共场所,公众参与除颤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生存率比稍迟的专业人员复苏更高[5]。

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除了缩短CRI,规范急救技术和改善急救设备外,普及公众CPR和院外推广使用AED对提高心跳骤停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教育和经济的限制尚不能在公共场所放置AED,此时应该发挥社区医疗的作用,对社区医生和护士进行专业的CPR培训,再由他们在公众中普及基本心肺脑复苏技术,这对院前医疗质量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孝珙.现代急诊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6-55.

[2]王一镗.努力追赶西雅图的复苏成功率[J].中国急救医学,1998,18(1):1.

[3]徐绍春.4564例心脏停搏院前复苏结果分析[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1,10(2):132.

[4]蒋健.复苏研究若干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4.

[5]Public Access Defibrillnation Trial Investigntors. Public access defibrillnation and survival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J].Neng J Med,2004,351(7):637-646.

(收稿日期:2007-01-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