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嬗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学生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嬗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全方位地对外开放,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美术领域,西方美术及其思想也在与中国美术的不断交流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消化吸收西方美术教育的精华,用以改造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使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是当时美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作初步探析。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传统 现代化 留学生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十分注重师承关系,基本是以师徒相授的形式代代相传,这也是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体制与文化教育体制相适应的。然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社会的发展脱离了传统的轨道,在内忧外患的社会形势下,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开始迈出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美术教育也不例外,随着西方美术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人们对其认识逐渐深入。但总的说来,直到19世纪末,西洋画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还不够显著,很多画家对西洋绘画知之甚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输入还未上升到美术教育的层次。20世纪初,在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碰撞的历史背景下,旧式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转型的需要,清政府开始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废科举、兴学堂”,推行新式教育体制成为政府不得不采取的政策。从这时算起,中国的教育体制才开始主动地从西方文化汲取营养。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方开始走出自我,通过吸收西方美术及其教育思想,走上向现代美术教育体制转型的艰难道路。在中国美术(包括美术教育)与西方美术互动的过程中,有两类人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是来华在新式学堂任教的外国美术教习,一是大批赴日本、欧洲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前的中国美术教育观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实际可以看做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与新式教育体制的分水岭。从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在此之前,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观牢牢地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尽管这其中包含许多中西美术的交流与互动的因素,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开始出现西化的萌动。

(一)中国的传统美术教育观

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样,自然观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上。从古代绘画教学的内容来看,无不反映中国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自然的关注。欧洲的传统绘画基础教育以素描写生为基本功入手,而传统中国画的学习基本功则是从古人的书法和绘画运笔法则入手。古代中国以血缘宗法关系的家族制的松散关系,决定了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以血缘、道德的教育来维持家族和社会的关系,在教育形式上是以松散的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为基础。在美术教育上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而是作坊式的师承关系。中国画的教学基本手段是师古人、师造化。师古人是强调对文化传承的间接经验作用;师造化是指向大自然学习,汲取大自然中的精华为绘画所用。但在师造化上往往是在传承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所以不同于西方科学的写生训练。

(二)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明清之际,随着对外交流的开展,传统的绘画审美习惯受到强烈的冲击,西方绘画作品随传教士带入中国,这种外部条件的刺激开阔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的传统美术观开始发生潜在的变化。西画逼真的视觉效果不仅影响了平民百姓,而且受到了清朝皇室的青睐。当时的许多外国西画家,如郎世宁等被请到皇宫中作画并传授技艺。西画画师的传教,注重的是对技法的青睐,故以西画法为皇室服务。他们的存在,对促使西方文化,尤其是西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西画逼真的视觉效果为皇宫、官吏、士大夫及中国画师的喜爱,说明它具有了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基础。这些文化交流,虽然并没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在异域文化的刺激下,传统的审美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异。西方写实绘画与实物的相似性,刺激并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视觉审美习惯。

二、转型期时中国美术留学生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中国美术教育体制真正的现代化转型,应该从20世纪初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算起。这一过程中的中西美术教育思想交流与碰撞,始终伴随着两条主线:一是引进来,即聘请外国美术教习特别是日本教习来华任教;一是走出去,输送相当数量的留学生前往日本、欧洲学习西方的美术及其教育思想。如果说前一种具有一定被动接受的意味的话,后者则带有较多的主动意义。换言之,只有深刻了解自身传统教育优劣的中国留学生,才更擅长于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吸收国外美术教育的精华,嫁接于传统的美术教育,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一)20世纪前期赴日本学习美术的中国留学生和进行交流活动的中国美术家

据不完全统计,这批留学生超过300人。

何香凝1902年至1907年入日本女子大学,1908年至1911年入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学习绘画;李叔同1905年至1911年就读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严智开1912年至1917年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学习油画;朱屺瞻1916年至1917年入川端画学校学习油画;张大千1917年至1919年入日本京都美术工艺学校学习染织艺术;陈之拂1920年至1926年入东京美术学校图案科学习工艺美术;刘海粟分别于1919年和1927年赴日举办个人画展、考察美术教育;丰子恺1921年间曾入川端画校学习;潘天寿1931年赴日考察美术教育;同年林风眠赴日考察美术教育,等等。

(二)20世纪前期赴欧洲学习美术的中国留学生和进行交流活动的中国美术家

通过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西方的美术教育直接传入中国,避免了转道日本学习的弊病,欧洲美术学院的教学体制也逐渐取代日本,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900年,周湘赴欧洲游历,曾在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学习美术;彭沛民1917年至1924年入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学习;徐悲鸿1919年至1927年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林风眠1919年至1925年入法国第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潘玉良1921年至1928年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闻一多1922年至1925年入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刘海粟1929年至1936年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吴作人1929年至1935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秦宣夫1930年至1934年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吴冠中1946年至1950年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