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学校做好课改工作的几点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学校做好课改工作的几点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达道湾镇小学中心校位于鞍山经济开发区境内,学校始建于1951年,07年8月与衡业中学迁入同一座教学楼,现下辖2所分校、1个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和21所幼儿园。小学中心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生780人,教职员工65人,学校拥有现代化高标准的电子图书阅览室、多媒体室、微机室、实验室、大中小型会议室等功能教室12个,各项教育设施齐全,软硬件建设重点投入超前发展。

在新世纪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坚持走特色之路,在市区各级领导的指导扶持下,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列为辽宁省教师专业化发展基地学校、鞍山市科研基地校、鞍山市干训基地。下面,就学校在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中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同行共勉。

一、准确定位——走教师发展学校之路

一个学校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作为辽宁省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基地学校,多年来,我校以基地研究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流的教育服务品牌。

1、开展做学习型教师活动

首先,学校建构了“学校、社会、学科、教研组、教师”五级互动式学习网络,学校每学期都要确定学习主题,并提出相关的要求,如:阅读哪些书籍、报刊,撰写几篇随笔等。各学科、各教研组结合各自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其次,培养有读书习惯的教师,采用多种形式为教师学习搭设平台。再次是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制定了学习制度,每周三拿出半天时间专业指导、学习和研讨。

2、开展做科研型教师活动

学校是鞍山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研基地校。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科研课题3个、省级5个、市级1个,我们充分利用课题的专业引领作用,将先进的科研理念贯穿于教学研究中。

二、拓宽渠道——走校本研训兴校之路

2005年开始,学校在总结课改初始阶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总的要求,先后制定了校《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了练就教学基本技能,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1、伙伴互助研究活动

我们一是延用传统的师徒制:确立了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师傅,校内好学肯钻的青年教师为徒弟,师徒向全校开放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接受全校教师的检查与监督。二是分工合作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三次备课,分单元轮流互讲教学设计,全组教师一起研究、修改再讲再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三是案例分析合作研究:学校每周二下午进行集体教研,看专家录像光盘,教研组听课、议课、进行教学研讨、反思等活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在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学校还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利用双周五下午集体教研的时间,先后进行了课改汇报课验收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按照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校本教研。体现了校本培训的全员性,内容针对性,活动的实效性,这样的校本教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引领活动

专业引领是学校校本研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现有省农村中小学拔尖人才(专家型教师)1人、省骨干教师3人、市骨干18人、区专家型教师1人、区教学能手6人、区骨干近10人。学校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专家型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每学期每人至少要进行1次专业引领课及讲座。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我们充分抓住辽宁省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活动契机,发挥“专家引领小组”职能,先后多次请省基础教育教研中心唐莲君、市教研中心贾钢城主任徐丽艳副主任、研训部赵炜主任、科研部张升阳主任及原千山区小教部等各学科专家、专业人员来校进行学术专题报告和课堂教学现场示范辅导,指导学校教学改革的实施。先后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及省实验学校、大连、丹东听课学习,并带动本镇其它学校开展校际之间的联合协作研究。在“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中,学校拓宽视野,积极与外校开展联谊活动,全方位的参观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与学生互动交流,与教师评课并探讨中西方校园文化,我们之间形成了中美校际间的友好交流。专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每一位教师。

3、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及精品课例赏析 “四课”活动

04年11月开始,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 “直面课改创精品”教学开放日活动,每学期展示近十个学科50余节精品课,每次都有近500余人参加,这一活动受到了到场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及关注,相继在鞍山晚报、鞍山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媒体报道。06年3月份开始,又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课堂教学实践再创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学校教师真正进入了新角色。课堂上教师精心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个一个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了,争论的声音大了,表达的欲望强烈了,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优化资源——走特色办学之路

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优势所在,风格所在,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先进教学理念的结晶。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我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别具一格、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好自己的特色,不惜余力的打造自己的名牌。

1、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

学校是市绿色环保特色校,全国美育实验校。学校周边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水稻、蔬菜及工农副业基地,许多家长从事童装、服装加工业,04年9月,利用我校这些办学优势及特色教育,学校组织师生自己动手进行了系列“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校本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我们经过筹备、调研、收集资料、确立主题、编写内容、排版等,历时一年的时间,编写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并应用于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05年,第一套系列校本教材《满族剪纸布贴艺术》,被市教育局评为精品校本教材。《满族布贴布艺》、《剪纸手工》、《儿歌双语》等校本课程,还有蔬菜大棚、花窖、观赏鱼市场、郎家厂烈士陵园等劳技及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还为学生在各项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改革评价方法

学校从03年秋季开始,对成长记录袋加以完善,编制了《学生成长记录册》,并以《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建立了1——6年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记录册体现三性,即:(1)落实全面性。评价包括: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礼仪行为,身心目标等)和学科学习目标;(2)注重过程性。依据成长记录袋优点储蓄,教师观察记录,主题活动记录,小组活动记录及学生平时作业展示等体现学习过程的材料,加强过程性。(3)体现多元性。设计了:“谈谈我自己”、“伙伴心中的你”、“教师对你说”、“家长回音”等栏目,成长记录册含“前言”、“校一日常规七字歌”、“ _ 岁的自我行动计划”、“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叮咛”、“同学的共勉”,07年开始正式使用省教育厅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力争使每个学生在每一岁的成长历程中,都有明确的发展主题及目标,给学生二次或更多次测试的机会。在学期终结时,要求教师用新课程要求来指导考试,根据教法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命题和评卷。1—6年全程进行学业分项评价考核,组织教师每人出10套评价题目,将试卷与制作、表演、竞赛、游戏相结合,学生抽签考核。对评价的试卷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给学生二次或更多次测试的机会。在家长反馈表中,我们采用多元评价办法,既反映了学生的笔试成绩,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成长的情况,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此外,我们也在探索对教师的评价办法,力求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近年来,学校脚踏实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设舞台,师生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

总之,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在课程改革工作中,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充满创新之路,这其中有成功的欣喜、有挫折后的困惑、有峰回路转的激动。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使我们感受到了“双赢”的喜悦。然而,教改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使新课程教学焕发出熠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