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遇见你内心的小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遇见你内心的小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专家说,每个成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或好几个小孩,这个小孩影响并决定着你的幸福。你认识你心里那个小孩吗?你有细心呵护过他吗?跟着心理专家的引导去发现你的内在小孩,倾听他的声音,你将更了解如何与自己相处,更懂怎样爱自己!

为什么我们心里会有个内在的小孩?

Bloom:什么是内在的小孩?

叶前:内在的小孩与我们的童年经历相关。很多来找我做心理咨询的人,他们给自己童年的打分都不高,觉得童年的不快乐要远远多过快乐,他们儿时的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包括被关爱、被关注、被保护等自在表达的需求,有的甚至有被老师、同学欺负的经历,这导致他们即便在成人之后,内心也有一个带着很多负面情绪的小孩,这就是内在的小孩。

Bloom:内在的小孩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叶前:研究心理学的人常说,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变好了,他才能与周围的人和事和谐共处。那个内在的小孩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与自己,与别人相处。

我有一个朋友,她外形气质都不错,家庭、事业也好,女儿今年两岁,前段时间她决定将女儿送到寄宿幼儿园,周围人很不解,因为她完全有精力亲自照顾女儿。深聊才知道,在她两岁时,她见证了父母离婚,她的母亲离开了她,所以她的心里一直有一个“被抛弃的小孩”,这种潜在的被抛弃的痛苦,让她做出将两岁女儿“抛弃”到寄宿幼儿园的决定而不自知,她在不自觉地向女儿投射自己被抛弃的痛苦。“内在的小孩”会潜在地影响我们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以我们察觉不到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常向内看,去认识自己内在的小孩,这样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谐相处。

Bloom:向内看去认识内在的小孩?具体怎样做呢?

叶前:认识内在的小孩,最好的方法就是关照你的内心,洞察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内在心理游戏的变化过程。不过,纯粹通过自省、自我觉察认识自己,净化心灵是件很难的事情,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的内心本就是一片模糊的存在,就算自省也看不清什么,还弄得自己非常焦虑。我们总是通过投射,将内心的小孩投射到外在的事物和人身上才能看清自己,这似乎是心灵成长的必然经历。

Bloom:按这个道理,我们只有吃了“内在小孩”的亏,才能认识他,然后成长了?

叶前:吃一堑长一智才能成长,不然只会陷在一个个重复童年伤痛的轮回中。很多人在30岁后会相信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宿命论”,因为从他们过往的经历中,他们感觉到了似乎命运中有一种“轮回”存在,他们会被同样的石头绊倒,遇到同样的问题解决不了……其实所谓的命运,按照心理学的经典解释,是将我们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结果命运就形成了一个个无聊的轮回。

可这些轮回,其实是在不断制造同样的机会,让你在同样的人际关系模式中,修炼自己的心性。关键是,你要明白,你自己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内在对外投射的结果,要有这样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你才不会轻易地去埋怨别人,抱怨自己为什么总是遇不到贵人,总是很倒霉,一味地将倒霉归咎到其他人和事上。你会首先看到自己,你的内在,看是不是自己内心有一个“抱怨的小孩”、“抑郁的小孩”,才会形成目前的关系模式。

Bloom:听起来好难。

叶前:生活就是个道场,我们工作、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每一种角色,每一件事都是一种修行,你都可以从中觉察自己,认识自己。所谓的修心修性不一定非跑到深山老林子里,在红尘里修行最难得。只要你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觉知,活在当下,就能遇见并认识你心里那个内在的小孩,学会拥抱他,满足他的要求,让他阳光起来。

专家介绍:叶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育婴师、儿童健康指导师三重身份。

觉察你的行为方式,它会暴露你内心的小孩

隔一段时间就和他闹下别扭,心里住着一个“自卑”的小孩

小羽几乎每隔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会和丈夫大伟闹别扭,将大伟做错的一件小事无限放大指责他。而大伟则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几个小时前还好好的,甚至很亲密,怎么小羽突然就不高兴了。大伟发现,他和小羽的关系似乎在经历一种奇怪的轮回:只要经历一段时间美好,小羽总要挑出些小事来和他大吵一架,直到他苦苦求她原谅才收场。事后大伟问她究竟是为何生气,小羽又总用“没什么”来打发。

心理分析:深入了解小羽的童年经历,知道她是在一个缺爱的环境下长大,从小母亲就对她不满意,总说她不如别家的孩子优秀,并且从她记事起母亲就没有拥抱过她,甚至牵手也没有,小羽内心一直有个“自卑的内在小孩”,母亲觉得她是个不好的孩子,不对她有太多爱的表达,她潜意识里不自觉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不配拥有爱的孩子。

当小羽进入到恋爱关系中,她会需要大伟对他们的爱情给予反复确认,才能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一段真实、美好的感情。所以,她才会隔一段时间就不自觉无理取闹一下,其实她是希望大伟能安抚她的无理取闹,以此证明他确实是爱她的,以此来安慰内心那个“自卑的小孩”。

如何面对自卑的内在小孩:

让对方知道你的心理游戏。小羽耍小性子,制造些意外,目的是要让大伟反复向她确认、保证,他给她的爱是真实的。可是女人的这些小心思,正常人都会猜不到,在大伟不了解小羽意图的前提下,很有可能会觉得小羽真的是无理取闹,可能不会配合她。所以,心里想要什么,要明确地告诉对方。

自己看清内心的游戏,慢慢不再“试探”对方。试探的游戏玩得太多,对对方的耐心是一种损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小羽要明白,她在感情中树起了一道道试探的关卡,不是大伟需要去冲破这些关卡,而是小羽自己要学会主动将这些关卡撤除。

“完美太太”的背后,躲藏着一个“有负罪感的内在小孩”

39岁的静怡事业有成,且非常顾家,是众人眼里公认的好妻子。就连她的丈夫张涛都会说,静怡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太太,但张涛却越来越想逃避静怡,这种感受从哪里来张涛自己也说不清,但他确实觉得很有压力也很难受,内心一直被一种很强的负罪感压着,无法放松。最终张涛向静怡提出了离婚,顶着被所有人指责“抛弃一个那么好的太太”的压力……

心理分析:我问过静怡一个问题,是张涛朋友多,还是她自己朋友多?静怡听到这个问题后有些吃惊,细想后告诉我,她没有太多亲近的朋友,张涛反而很多。我接着问她:“你对人那么好,不是应该更受朋友欢迎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朋友关系和夫妻关系一样,是平等的关系,而亲子关系则是不平等的关系。夫妻间付出和接受要相对平衡,静怡一味做“付出者”,只要付出不要回报,看似伟大,实际是一种自恋。她过分地追求“问心无愧”,迷恋一种清白感,静怡的内心住着一个“有负罪感的小孩”,这种负罪感的根源需要去追溯她的童年经历。她几乎从不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不给别人平衡“付出与接受”的机会,没有人愿意一直背负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负罪感生活,这也是为什么静怡的朋友和丈夫想要远离她。

如何面对有负罪感的内在小孩

接纳你的负罪感。“我们为你付出了一切,你一定不能令我们失望”的成长环境,让静怡从小就成为一个听话、对父母极好的孩子。稍微令父母不满意静怡心里就会有很强的负罪感。当知道内心负罪感的来源后,她开始接受这种感受,告诉内在的小孩,你本来就不该背负那么多人的期待,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允许别人对你付出。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过这种交换,双方的接受和付出达成了一种平衡。在关系中扮演一个单纯的付出者,其实是拒绝对方的补偿,从而破坏了对方化解自己内心负罪感的努力。结果,负罪感不断在对方心中郁积,最终成为一种愤怒,让他产生了想逃离这个关系的冲动。

测一测:你是否需要呵护你的内在小孩?

以下每一句,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判断,自己是认同还是不认同,每一句请凭直觉在3秒钟内做出判断。测试开始:

1.我很容易去讨好别人。

2.当我为自己争取权益时,会感到不安,常委屈自己。

3.我做事严谨,凡事要求完美。

4.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5.我有饮食困扰的问题,如暴食或厌食。

6.我有睡眠失常的问题。

7.我很怕单独一个人。

8.我发现自己常在做别人期待我去做的事。

9.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来得容易些。

10.我很好强,讨厌输的感觉。

11.我常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平对待。

12.我从来不对别人显露出我真正的情绪。

13.在与人交涉时,我常常不是完全放弃,就是坚持己见。

14.我常有莫名的负向情绪突然出现,如恐惧、愤怒、忧郁等。

15.我的情绪起伏很大,有时像飞入天堂,有时又像掉入地狱。

16.我会用酒、性或不断工作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些。

17.在亲密关系中,即使知道对方不适合我,我也离不开他/她。

18.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活得不快乐。

如果这些问题你有超过一半以上是“认同”的,表示你内在的小孩严重被忽视,你需要给予他关爱、帮他成长。

你可以这样照顾你的内在小孩:

每个周末腾出哪怕1-2个小时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约闺蜜聊天,安静地听歌,都可以。

当你需要安慰时,可以给自己鼓励、打气。

感觉累时一定要让自己充分休息,请保洁阿姨帮忙做家务,将小孩交给丈夫带一带。

工作中感觉到被压迫时,要勇敢争取你的权益。试着对别人的过分要求、无理请求说不,不勉强自己。

同意有些规则是你可以改变的,不必完全照规矩做。同时允许自己犯错,尽力就好,你不需要十全十美。

自在地接受称赞,你本来就很好,有人夸你是件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