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七必访”访出干群“零距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必访”访出干群“零距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3月起,雷山县整合县、乡、村三级纪检监察监督资源,组建8个民生特派组,通过开展走访农村小姓户、贫困户、产业户、返乡户、民生项目资金受益户、教师、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七必访”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干部作风深刻转变,赢得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访出群众真心话

“七必访”工作之初,雷山县56名特派员扎根在163个行政村,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成为百姓家中经常来往的“亲戚”。心里有了底,群众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都说救济是给贫困户,为啥还要平均分配?派出所干警是人民的警察,怎么总是找不到人办事?国家实施农合医疗政策,为啥生病住院享受不了……”

启动“七必访”以来,全县共发放《惠民政策明白卡》3万份、《作风监督联系卡》1万张、《民生特监督宣传水杯》10万个、《民生监督手提袋》3万个,走访农户1150户,接受群众咨询1100余人次。群众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实,从2013年收集社情民意81件增加到2014年的378件,同比增加360%,办结365件,办结率96.7%,接到口头和书面感谢98人次,群众满意度由2013年的90%上升到2014年的96%。

访出干部责任心

交通不便,农户居住分散,每周至少用2天时间上门走访群众,农忙季节为不影响群众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只能利用晚上或下雨天时间入户走访,有时直到村民入睡无法找人时才离开。虽然是一名女同志,但雷山县下郎德村特派员石明华干起工作来一点儿也不示弱。她介绍说,走访群众,包里除了携带手电筒外,全是惠民政策宣传资料,群众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当面解决,不能解决的,详细记录在《民生特派监督工作台账》,回来后分类整理,及时向特派组组长请示汇报,确保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人管、有结果。

“老百姓说的都是实话。我们也一直很重视工作纪律,但想不到还有这样的问题存在。”雷山县郎德镇派出所副所长杨思宇感触道,“作风问题是我们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激励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一方平安。”

如今,“七必访”活动成为雷山县党员干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征求意见环节中最有效的载体。

访出整改建机制

提起郎德镇林业站案件,驻郎德镇民生监督特派组组长唐家英清晰记得每个细节。2008年,郎德镇林业站站长余某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打白条从林业局借款57万元用于发放退耕还林补助,但仅发放了23万元,剩下的34万元全部被以造假发放清册的方式侵占。如此简单的作案手段为何长期未被发现?在调查研判案件时,发现财务管理混乱、干部职工纪律松弛、权力运行不受监管等制度不健全是造成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随后,雷山县第二纪工委立即组成专案组,对8个乡镇林业站开展调查,发现6名乡镇林业站站长涉嫌挪用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给予党纪处分1名、政纪处分3名,移送司法机关1名,收缴违规资金13.2万元。

“平时对干部监督管理不严格,制度建立不全面,长期留有干部违规违纪的空间”。县林业局局长李炳时说,目前,县林业局在堵塞漏洞、规范管理的同时,通过以查带案、以案促查、以查促改、以改促建的“一带三促”工作方式,建立完善财务等管理制度7个,成为约束党员干部的硬标准。

“七必访”,“访”是过程,“改”才是关键。雷山县坚持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问题,对全县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新建制度47个,完善制度15个,继续执行制度11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更加具体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