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新 用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心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对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教学形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电子白板、E课堂、网站教学、互动反馈技术等新兴的技术正逐渐代替原始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笔者认为,运用新信息技术应该首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其次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和指导新信息技术,然后将其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使之常开常新。
1 “新”之有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上网搜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声像并茂,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乐于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当然会学、愿学和乐学。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语文。
2 “新”之所长
2.1 学习语文真有趣
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例如,在讲《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蝴蝶谷的美丽,笔者制作了一幅隐藏了许多蝴蝶的山谷的课件,让学生直观地去看,去感受蝴蝶谷的静态美。与此同时,配上悦耳的音乐,屏幕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蝴蝶在飞舞,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充分感受到蝴蝶的动态美。这样一来,课件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人人都迷上了蝴蝶谷,爱上了这群美丽的小精灵。
2.2 让语文活起来
“文字有生命。”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地识字,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送字回家”“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字卡”“找朋友”“选难认字”等方法进行教学,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让这些字“活起来”、动起来,更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直观演示看画面,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能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诗歌有感情。”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笔者根据诗意制作了一段动画,画面上: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嘻嘻地捋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加之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的运动,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使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着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拨掌前行,欢快地引颈高歌,这不仅为学生对“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句的理解搭建了桥梁,同时也让他们陶醉在了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这美好的意境中。整个教学过程,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我会学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低年级学生可塑性强,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在多年教学中,笔者运用“自主—探究”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自读识字,理解词、句。在预习环节,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自读要求:一画段儿,二画圈儿,三画需认字儿,四画翘舌音儿,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儿。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在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词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逐渐掌握了一套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
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学生提出:“唯恐”和“生怕”是一对近义词,这两个词是否可对调?学生讨论后,答案很丰富。有的说既然是近义词,当然可以调换;有的说因为课文就是这么编写的,自然有它的道理,不能调换;有的说这两个词害怕的程度不同,不能调换……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论不下。此时,放制作好的课件,让学生从动画情境中体会这些词的用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七个“让”: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些千奇百怪、荒诞离奇的问题,这些正说明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只要悉心引导,这些思维的火花也许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3 “新”之有法
新技术的优势让师生尝到了甜头,但过多的新技术却变成了表演性质的演出,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技术也有其原则和要求。
语文学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要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及充分运用成功教师的丰富经验。软件教学内容的编写不仅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更要有各方面全面丰富的信息,以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为核心,使软件在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学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正确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形成具有语文科特色的知识体系。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解决“教什么”及“如何教”和“学什么”及“如何学”的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性和人机交互的优势,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功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4 “新”在用心
当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视为一个极富有情感魅力和生命力的舞台时,那么就会发现在这个舞台上经常发生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那最激情的片段就出自课堂。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下几点,相信会收获更多:1)工作有恒心;2)教学具匠心;3)引导有巧心;4)答疑有耐心。
作为优化学科教学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课文学习的一种手段,绝不能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教师应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要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李克东等.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3]张诗亚,周谊.震荡与变革:20世纪的教育技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