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冶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支撑着国家财政实力,同时承担并领导着一国基础经济增长点的生产,具有国有经济的优势,但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份子,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无处不在。文章以中冶集团为例,剖析了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几大财务风险类型,为加强集团公司的综合应对能力提出了由内而外的立体式风险控制建议。
【关键词】 中冶集团; 国有特大型企业; 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8-0043-03
中冶集团的全称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1982年经国务院准许建立的中国冶金建设公司,从属于原冶金工业部,负责海外市场发展业务的窗口公司。到21世纪初,中冶集团完成了集团的改革,进入21世纪中冶集团从以国内单一市场的企业发展为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企业,从以钢铁总承包为单一主业的小企业发展为以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为核心竞争力,以巨大的冶金工程能力为依靠,以工程承包,装备建造,资源开发及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多专业,跨领域,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国家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冶集团有着国有经济的优势,但是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的经济风险不容小觑。
一、中冶集团财务风险剖析
(一)短期资金比例过大,集团筹资风险高
中冶集团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国家的投资和银行的信贷,从而形成中冶集团的资本原始积累。为提供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所需,后期集团逐渐加大筹资速度快的债务融资资金,形成高杠杆的资本结构。以2013年6月底的数据为例,公司合并报表所示资金负债率高达83.68%,且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为77.06%。如此高比例的财务杠杆虽然给集团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财务杠杆收益是建立在良好的国家政策和稳定的资本环境条件下的。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国家正加大力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限制、兼并、重组像中冶一样规模的企业集团。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重创了资本市场,我国银行的信贷业务不断紧缩,2011年9月末,世界银行将中冶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加入黑名单,不容许未来三年参与世行合约竞标。总之,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冶集团投资力度的减弱、银行信贷规模大幅收缩,集团虽然一直保持高比例债务资金,但不难发现其中长期资金比例在萎缩,短期债务比例越来越高。这说明集团较难获得长期资金支持,主要依靠“短频快”的短期债务融资。中冶集团资本结构及短期资金分布如表1、图1。
中冶集团的短期资金主要包含银行借贷、商业信用和公司债券。其中,银行借款和公司债券需要支付利息,且本息偿还时间基本同步,均为一年以内,资金一旦到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偿付压力,尤其是公司债券偿还刚性还非常强,因此给企业经营绩效提出了较高要求。商业信用产生于企业商业往来间的应付预收款,这种资金虽不用支付利息,但延期支付产生的资金机会成本会很大,甚至远高于名义上的利率,中冶应在充分考虑对方企业给出的信用条件基础下权衡利弊。
(二)综合盈利水平低,集团经营风险高
多元化经营往往是一个集团公司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方法,发展多种经营形式,可以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图2是中冶集团2010年至2013年四年的主营业务结构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中冶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存在一定问题。工程承包的收入比例异常突起,几近80%,然而毛利率却低于房地产开发和资源开发。这说明工程承包业务成本比例增速明显高于收入比例增速。为了满足该核心业务的发展,集团必然从其他业务利润中提出部分资金来促进工程承包项目的原有规模,但这会制约其他产业的长足发展。比如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和资源开发已明显出现较强势头,尤其房地产开发项目毛利率达到近20%的比例,可投资比重明显不如核心产业。可见,中冶集团多元化经营中资源分配不合理,企业创造的价值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另外,中冶集团多元化经营中形成的复杂产业链会增加市场管理的难度,管理差错频发,会加大企业经营风险。总之,中冶集团为获取收益而付出的综合代价并不低,而多元化的管理经营又需要投入大量费用,更使经营盈利能力变弱。
(三)企业联营加重集团分配风险
以前中冶集团的收益分配主要存在于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总体规划布局,子公司具体实施,在收益分配时,母公司会按照集团的利益分配理念去要求子公司的贡献,子公司在满足集团利益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发展储备资金,虽然子公司会有自己狭隘的公司观念,但中冶集团的经营收益理念已经贯彻于子公司的运营模式之中,所以中冶集团对收益分配风险有着自己内部的控制。但是随着与联营企业之间的经营合作,收益分配风险中联营企业的利益分配与中冶集团的经营理念产生了矛盾,收益分配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运营模式了,联营企业总会把自已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与中冶集团的矛盾与日俱增,中冶集团与联营企业的经营合作有待完善。
二、中冶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一)调节资本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
中冶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近几年短期负债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而到期真正的现金偿还比率平均仅为23.2%。虽然集团公司信誉良好,与境内外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长期业务关系,融资渠道较为畅通,但以贷还贷的做法并非企业的长久之计,会增加新的借贷资金的成本。而公司本身的营运能力也并不太高,2013年总资产周转率仅0.28,应收账款周转率仅1.70,存货周转率也不过0.70,可见,公司运营能力与高额短债的结构并不相匹配。中冶集团需适度增加长期资金来源,降低短债比例才能进一步减少筹资活动带来的还款压力。
(二)保持主营业务,适度多元化经营
中冶集团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虽然多元化的经营有助于分散财务风险,提高经营的安全性,但是切记不要一味的追求经营的多元化,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财务风险,反而有可能因为分散资源和降低企业的经济实力而增大财务风险。中冶集团应把自己拥有的资源合理分配,适当减少对承包工程的过多投入,应该在承包工程的创新技术上加大力度,这样中冶集团的传统核心竞争力在占有适当资源的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中冶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占有的资源相对较低,但获利能力较强,中冶集团应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可增强其资源潜力,市场占有率,市场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其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冶集团工程承包和房地产开发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和融合度,两项业务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营技术和经营经验等方面可以达到一定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两项产业的整体效应,实现规模经济。
(三)提足准备金,增强自行承担风险的能力
企业将自身可能承担的筹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不可以避免的经营风险经过事前的充分估计后,在会计上采取预先提留风险补偿基金,对于能够出现的风险成本实行分期摊销的方式,以企业的有限财力自行承担风险。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中冶集团的发展深入,计提各种准备金变得越来越重要。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不但要按时估计,还应该准确地反映应收账款发生损失的客观情况,对应收账款的组合或计提比例等作出变更,尤其是2012年中冶集团有关海外业务的坏账计提,为中冶集团敲响了警钟。作为拥有工程承包和房地产开发主业的综合企业集团,其存货项目比重最大(高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2013年达到34.43%。公司应对各类存货加强日常管理,时刻关注当前高通货膨胀经济水平下的市价波动对公司存货价值的影响,提足跌价准备。表2是中冶集团两大项目准备金的计提比例,应收账款最近两年提取比例加大,存货跌价计提反映了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四)加强外部经济合作,转移风险的同时兼顾“利益均沾”
中冶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和工程承包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链的连续性至关重要;另外,近几年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的管控力度加强,中冶集团不得不面对国家出台的财政、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影响。通过加强与外部经济主体联营可以帮助中冶集团应对资金紧张和宏观经济调控带来的问题。2013年中冶集团通过参股或注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建材工程公司、金融投资公司进行联营合作,有的控股权达到几近50%,如对宿州市宿马中冶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牡丹江中冶置业有限公司、马鞍山中冶经济技术开发区置业有限公司、HATCH-CISDI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参股高达49%,足见其影响力之大。但是,利益分配是良好合作的基础,中冶集团在与新的联营体合作前应与对方协商拟定最佳利益分配方案,使双方得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得以长期合作发展;除此以外,还应考虑到各方职工的福利,允许企业年联营利益增加职工的年终绩效奖励。
除以上所分析的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以外,中冶集团将面临新时期的严峻挑战:钢铁产能过剩、重工业环境破坏严重、国家已拟定产业转型政策。如何发挥优势骨干业务,提高产业集中度;如何加快集团产业转型、发展非冶金工程市场;探索产业链上的纵深组合和盈利空间;控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将是中冶集团在未来不断努力需要解决的一个个课题。本文建议中冶集团一定要审时度势,加强改革,调整发展方向,有效清除企业前进中的障碍,加强控制重大项目风险,通过稳抓重点亏损企业,着力消除低效或无效资产等有力措施,成功解压减负;集中中冶集团优势资源,把中冶集团主业作为聚焦点,努力实现集团效率与效益的双赢,从而使其从整体层面规避财务风险,为企业赢得长足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马清洁.企业资本结构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12.
[2] 傅元略,林涛.中级财务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 郭正建.联营企业财务监控与风险防范[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