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莫“立个菩萨自己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立个菩萨自己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经有人发问:“倘若投资者在股市中的收益是‘一赢二平七亏’的话,那么,负有指导他们操作使命的股评家的测市成绩,是否亦相应地会符合这一比例,即‘一对二凑(合)七错’呢”?对此当然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我相信结果应该是差不多。其依据不是将股评家贬同一般投资者的水平,而是基于股评家作为市场参与者本身实在很难摆脱股价运动规律的桎梏。换言之,股评家作为一个特殊的投资群体,尽管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会高于一般投资者,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他们就能每时每刻把握股价运动的趋势,从而突破上述的定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回顾近几年各大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对年度股市走势预测错误百出得到证明――那些执笔者其实就是股评家,而且是层次颇高的股评家。

就前景而论,股指(价)无非是升或者是跌(盘局只是导向升跌前的过渡状态)。故此,如单纯从概率的角度,掷飞镖的大猩猩是可以赢专家的――有历史为证。故若有某个人在某一时期沾了大概率的光,而他自己又喜欢舞文弄墨,或者善于口若悬河,他是很有机会就此走红成为著名股评家的。特别是在大牛市时期,时势造英雄,会盛产大批“战绩彪炳”的股评家乃至“股神”。可惜的是他们十有八九未能最终修成正果,而是在接下来的大熊市(大牛市过后一定会有大熊市)中销声匿迹了,从而为“股市中比的不是谁在某个时期赚的钱更多,而是比谁生存得更久”的股市谚语提供了新的注脚。

笔者写以上这一段话的意思是想指出,其实给股评家设置的门槛并不高。正因其不高,就难免鱼龙混杂,滥竽充数的事也就时有所闻: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的事,当时股评家还是稀缺资源。笔者曾主持深圳电视台的股市节目。一次在节目结束后和一个已小有名气的股评家交流意见。我说股指若回补缺口就不是突破行情而只是反弹,对方竟然问我缺口是什么。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他本来就疏于技术分析,股评中的技术部分多是参照他人的意见照本宣科。今天由于有证券咨询资格考试,这样的南郭先生是不会再有了。但以为通过了考试就能成为及格的股评家,这个结论未免下得太早。有道是“纸是得来终觉浅”。纸上谈兵和实战完全是两码事,更要命的是严禁证券咨询从业者炒股,等于是堵死了“实践出真知”这一条路。自己不谙水性,却教他们游泳,岂非咄咄怪事?虽然国家队确有不会游泳的教练指导出世界冠军的实例,但前提是运动员已具有很高的训练水平,这和接受证券咨询的投资者普遍水平甚低是完全不同的,故此当年证监会征求意见时,笔者是极力反对严禁炒股的,认为它从根本上脱离现实,更违反认识论的基本规律,如照此执行,势必害己害人。假如要讨论为何缺乏优秀的股评家的话,这应该算作一条。

由上可见,股评及股评家质量的不如人意,自有其制度方面的原因。当然,A股市场创建才不过廿年,缺乏深厚的历史积淀,证券咨询业普遍经验单薄,亦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咨询从业者的理论素养先天不足(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因受小团体或私己利益的驱使而偏离应有的职业操守,也是一大原因。若干年前,笔者曾在一个股评报告会上目睹一位当时火遍全国的分析师,手拿一厚叠约有几十张的听众个股提问,翻阅如飞,在十多分钟的时间内,回答了所有的问题。回答的内容也极为简单,一般不超过三句话:股票代码,名称,买、卖或者持有不动。外行者看了可能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内行则认为是糊弄老百姓。说轻了是哗众取宠,说重了是不负责任、有违职业道德。须知彼时的A股公司总数已达一千几百家,何况每日盘中的走势千变万化,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熟至如此。此公日后发展身败名裂,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诚然,绝大多数的股评人还是敬业的。以上之所以从负面的角度谈得较多,用意不外想提醒大家――尤其是一般投资者、初入市者,要破除对于股评家及分析师的迷信,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消化分析他们的意见,坚持独立思考。

(更正:上期题目“渎”字应为“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