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考试评价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考试评价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唯分数评价制度必须改革

如果不讲教育形势大好之类的套话,我认为,尽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今天的基础教育在许多地方仍然是“应试”的天下。这明摆着的证明,就是中小学生年胜一年的课业负担过重;激烈的竞争由高分率、升学率升级为名校率、北大清华录取率;青少年厌学、轻生案例继续增加。由此带来的教育负面影响既深且远,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近些年来,尽管“育人为本”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在教育管理制度、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定乃至方式方法方面仍没有大的改变。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于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没有大的改变。这正是数十年来“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现实教育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的真正原因。

综观我国的教育,在许多地方:育人基本上是以考试为本;看人基本是以分数为本;用人基本上是以文凭为本。这三者都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去甚远。试想,“让分数和文凭,而不是让道德、能力和贡献去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体制难道是合理的吗?是有生命力的吗?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吗?

高度集中统一的招生制度,先验的、僵死的标准答案,事实上的唯分数评价制度,其负面影响的巨大和深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定得失,定优劣,定取舍,定质量高低,定政绩大小,定教育成败,导致了教育评价的高度行政化和极大功利化倾向。其后果是社会责任感培养、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培养、文化多样化、人才多样化、个性发展多样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时代性诉求都被无声地消解在超强的分数评价及由此导引出来的功利大潮之中了。

对于这种“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的办法只有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是从体制上进行改革。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指出的:“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

在这里,突出重点,我看是要突出“高考入学制度”和“中小学教育评价制度”这两个重点。只有抓住这两个重点深化改革,才能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二、对于改革实验探索要容许失败

高考入学制度,一要完善,二要创新。

其一,完善。就是在保持原体制优点的同时去除其负面影响:在把知识分数作为大学入学条件的同时,把品格、情操、学习力、社会责任感等作为要素纳入考察范围;打破一考定终生的格局,实现高考多样化、多层次化,创造条件实施因校制宜的考试;转变命题思想,少一些几乎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难题,多一点应知、应会、应当面对、应当思考的现实问题,由注重考察解题能力转换为注重考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其二,创新。对于创新者、改革者来说,就是要勇敢地探索新的路径,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国家、政府和社会来说,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及社会环境,对改革者、创新者针对现存制度缺陷所做的挑战,不但要容许,而且要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按一定程序坚持改革实验。对这种改革实验要容许失败。如:高校入学制度,既要容许对高考体制内入学这种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也要容许对高考体制外入学的多种模式进行探索(包括承认其学历学位)。

目前,高考考生人数逐年下降。考生录取率已达70%以上,一些省市甚至高达80%~90%,探索高校多种模式入学已具备较好基础。择优保送、校长推荐等高考体制外入学模式正在试验。不少家长不惜重金、甘冒背井离乡的风险,让还在中学的子女绕开国内高考,直接申请到国外留学,人数逐年增多。2008年出国留学人数为18万,2009年23万,2010年28万,2011年已达30多万,其中中学生占的比例逐年增加。

考虑到这种趋势,遵循《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的要求,在国内开展一些高考体制外入学的试验,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可喜的是,江苏、上海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进行这种免试注册入学的实验探索。尊重这种探索应当视为是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表现。

三、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虽然至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我们也要看到素质教育在步履艰难中毕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前面的一缕希望之光。

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我的愿望或者呼吁是:第一,国家应当在加快走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同时,加速缩小城乡、工农、体脑、贫富差别的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因过度激烈的就业竞争而带来的升学压力,使教育不要过多承担这种社会压力。第二,要重新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革教和学的模式,改变育人模式。应当而且必须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第三,把学生、教师、校长从升学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第四,教育厅局长们、校长们要和师生们一起投入到教改实践的大潮中去。

要把学生解放出来,必须把教师解放出来;要把教师解放出来,必须把校长解放出来。没有校长和教师的解放,学生也就很难解放。现在我们是用一个统一高考的制度把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捆绑在一辆战车上,如何化解这个矛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第一,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应当放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这九年时间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就能够为我国国民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第二,制订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法规。制定这个评估法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明确规定不许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等指标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只对每个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情操、素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负责,只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负责。

第三,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精简各种名目的考试,加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的锻炼,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十提出要做到“学有所教”。这就要求我们把“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模式逐步转化为“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模式,由“以教为本”逐步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为本”。为此,应当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开发。我们不是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吗?如果总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那样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件”,杰出人才从哪里产生?教育的个性化、因材施教刻不容缓。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与考试制度有巨大的相关性。考试是指挥棒,应试倾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制度性问题。把解决教育质量问题和解决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宝”过久地、过分地、过度地押在统考统测和单一的分数评价上,不但是不科学的,而且是隐藏着危机的。

(摘自柳斌在首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上的报告,标题为编者所加)

柳斌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原国家教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