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树皮:伫立在时间之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树皮:伫立在时间之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午后伴着湿润清透的空气,沿着哈尼寨子里木屋间的小路走上几步路,我和朋友走到一间装饰有树皮图腾雕刻的小屋前。这是一间与时代无关的房子,没有钢筋水泥,没有红砖瓦墙;以木料为瓦,以树皮为墙,朴质而浑厚。光线投入小窗,安静祥和的气场蔓延整个小寨…

屋内有一对默契的中年夫妇,男子颜色有些沧桑,神色却明澈惬意;女子衣着哈尼服饰,气质内敛,举止间,封存了些岁月的故事,善良美好。沏一壶清淡的大树茶,闲聊。荒蛮的都市氛围,顿时荡然无存。这是属于张树皮夫妇的气场,从容,坦荡,气魄,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迷失方向…

关于“老张”的零碎故事

张树皮的小木屋里似乎封存着上千年的印迹。从原始时代祖先的树皮制衣到具有超越性的工艺品,琳琅的艺术制作,令人生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那些个乖张怪异的形态,狰狞绝望的表情,放纵着荒诞的欲望,隐匿着凶残的罪恶,虚无中好像会顿时伸出无形的力量来窥探来访者脆弱的灵魂一般,令人肃然起敬。

初次谋面之时,我曾企图向他探知关于这些面色雕刻品的寓意,现在想来显然是冒昧与多余的。所有的作品仿佛都是他的孩子,由里及表都透着他的血液,内涵,品性。

张树皮是个梦旅人,一个梦,让他找到属于自己的本真。建筑工人出身的老张因为梦见一个怪异张牙舞爪的树根,使他与树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老张并没有受过体系的绘画雕刻学习,还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粗人”。冥冥之中的天赋与一颗包涵激情的赤子之心,年少的他深入地钻研学习,深沉地刻画出上百件根雕作品。使他逐渐与这门艺术融合为一体。

张树皮是个传统淳朴的哈尼人。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看到自己家摆置的树皮布料,这是哈尼人世世代代留传下来的箭毒木制作工艺,在父亲“所有的人都在进步,你在倒退”话语压力下,他毅然选择了这门手艺,对这门手艺的渴求感动了父亲。他的意愿很简单,“想要把老祖宗的东西流传下来”。

张树皮是个旅者,人在滇之南,作品却遨游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都曾拜访过这间简陋却非凡的小木屋,也曾把他的作品带到世界各地展出。巴黎葡萄牙北美东南亚…老张有些自嘲地说:“他们答应过我要给我出国的机会,可是我的作品去过这么多地方,我却什么国家都没有去过,呵呵,其实,我和大家说我去过这些国家,每个人都会相信的。”这让我的心里多了些清甜之外的味道….

张树皮是我所阅历的最有立场的爱国者。曾经有个外国朋友说要接他去国外,把这个技术带去那里,为他开博物馆。老张有些无奈与不屑,“那我不成汉奸了吗?”,他笑笑说,“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东西,箭毒木是长在我们国家的领土上的,技艺也是我们的”这些话语从他的口中说出质朴、不造作。也让我感到这位平凡艺术家的阔达与气魄。

这是张树皮先生木屋一瞥,以木为瓦,以树皮为墙。木料均源于废墟之中不为人所用的废材,老张将其变废为宝,在这个繁芜的城市中挽留了清醒的一角…

衣着“箭毒木”

箭毒木即见血封喉树,其树汁洁白,却奇毒无比,见血就要命。过去,箭毒木的汁液常常被用于战争或狩猎。人们把这种毒汁搀上其它配料,用文火熬成浓稠的毒液,涂在箭头上,野兽一旦被射中,入肉出血,跳跳脚就立即倒地而死,但兽肉仍可食用,没有毒性。

传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木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这位猎人在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走投无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人急中生智,折断一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从那以后,当地的猎人就学会了把箭毒木的汁液涂于箭头用于狩猎。

尽管说起来是那样的可怕,事实上箭毒木也有很可爱的一面:树皮特别厚,富含细长柔韧的纤维,我省哈尼民族常巧妙地利用它制作褥垫、衣服或筒裙。取长度适宜的一段树干,用小木棒翻来覆去地均匀敲打,当树皮与木质层分离时,就像蛇脱皮一样取下整段树皮,或用刀将其剖开,以整块剥取,然后放入水中浸泡一个月左右,再放到清水中边敲打边冲洗,经这样除去毒液,脱去胶质,再晒干就会得到一块洁白、厚实、柔软的纤维层。用它制作的床上褥垫,既舒适又耐用,睡上几十年也还具有很好的弹性;用它制作的衣服或筒裙,既轻柔又保暧,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张树皮一直把这种赋予生命意志与勇敢的树当做自己的孩子。他介绍了这种工艺的制作,选材,取材都很讲究,用的工具是木棰,把树皮取下后,下一步就是设计、制作。把自己喜爱的树皮雕刻、根雕、树皮衣服以及哈尼族民族文化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用树皮雕成各种各样的脸谱和人的形状,让它们戴上树皮帽、穿上树皮衣裙、背上树皮包,手上戴条哈尼族的手链,胸前配上浓抹重彩的一簇哈尼族刺绣。20多年来,张树皮制作了近千件作品,包括树皮衣、帽、鞋、裙、裤、包,还有树皮板凳、古老的马灯,雕刻在树皮上的脸谱,穿着树皮装的木头模特等。哈尼族人穿树皮衣约有1000年历史,生活在云南南部的哈尼族先民白天穿树皮衣遮身,夜间盖树皮被御寒,劳动中用树皮包盛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至19世纪初,树皮服装逐渐消失。他的树皮衣服是民间绝活,有的已经有上千百年的历史,有的濒临灭绝,他开玩笑的说,“濒临灭绝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他说这种树木成活率很高,扒了树皮也能存活,只是没有人能支持他着手这样的工程,在市场和传承之间,们面临着选择。张树皮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民族艺术博物馆。把毕身制作树皮衣、帽、鞋、裙、裤、包,还有树皮板凳、古老的马灯,雕刻在树皮上的脸谱,穿着树皮装的木头模特等进行展示留给后人。

跃过“时空”界限

XX艺术节,XX艺术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活得仓促的人制造的尴尬的“艺术行为”。 一些不以艺术为纯粹目的的人,为争取这样的名利而面红耳赤。张树皮则非如此,面对这些与艺术本身毫无关系的城市产物,他泰然处之。他跃过了“时空”的界限,真正的把这种艺术做到永恒。

张树皮继承了祖先的手工技艺,没有为所谓的市场效应所诱导,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而理念之中,又有太多超前的思想,许多创意令人敬佩。欣赏他的作品,无形中起到超脱与净化的作用。不是因为他的作品中有某种神明的寓意,而是之中纯粹的艺术概念令人叹喂。落后或者超前于本时代的概念与物象值得人们尊重,对时代起到净化作用。

当我问道关于树皮工艺的起源说之时,张树皮的回答客观大器,“树皮工艺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不分民族与界限,我所知道会这种工艺的民族就有很多种,巴西的民族也有会这种工艺的,可是每个人对这种工艺的认识和技艺程度不同,但是只要有人传承,就是值得尊重的”。

谈到这里,来访小屋的旅客增多了…为了保持这样绝对的气场,我告别了张树皮夫妇,向其他村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