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衙铁金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衙铁金矿区地质特征简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分析,从区域上到具体的矿体,总结出了该矿区的地质规律,为今后开展地质找矿和矿区地质找矿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字]地质特征 构造破碎带 找矿依据 矿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P5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00-2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大地构造位置

北衙矿区属"三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环球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东段弧形转弯处,濒临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交接部位。

1.2 地层

区内发育有元古界-新生界地层。元古界变质岩,集中出露于大理洱海西侧,构成苍山山脉主体,呈断块出露。

古生界地层分布于洱海附近。下古生代见中奥陶统、志留系的一套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上古生界发育齐全,主要为碳酸盐沉积,次为碎屑岩及硅质沉积。二叠系玄武岩广泛分布于程海、金沙江-红河断裂两侧,为峨眉山玄武岩的一部分。

中生界三叠系为碳酸盐建造及含煤建造,分布于丽江-北衙一带。侏罗系、白垩系为红色碎屑岩沉积建造,主要分布于红河断裂以西和程海断裂以东。在北衙地区,上三叠统部分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全部缺失。

1.3 构造

北衙铁金矿区位于德格-中甸陆块、扬子陆块与兰坪-思茅陆块三个Ⅰ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东侧,地处扬子陆块西缘的丽江-盐源中生代地块边缘拗陷带的南西缘,被夹持在金沙江-红河断裂、宾川-程海断裂和丽江-木里断裂之间。

1.4 岩浆岩

本区为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的一部份,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基性、中性、酸性及碱性岩类均有。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华力西期以基性辉长岩、二叠纪玄武岩为主,与区内零星铜矿化有关;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主要为富碱的石英斑岩、辉石正长岩、花岗斑岩及石英闪长岩,并有较多的后期正长斑岩、煌斑岩脉在区内成群成带展布,它们与金、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喜马拉雅期主要为中酸性富碱斑岩的侵入及苦橄玄武岩、橄斑玄武岩、碱性岩的喷溢,分布于金沙江-红河超壳断裂带附近。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北自锅厂河,南至金沟坝-鸡鸣寺大沟,西起红泥塘,东到笔架山-黄坪坝子西侧边缘。由六个矿(化)段构成,大致以北衙坝子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带:东带包括桅杆坡、笔架山、锅盖山矿(化)段,西带包括万硐山、红泥塘、金沟坝(化)矿段。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见表1-1,其中第四系更新统蛇山组(Q1s)和北衙组(T2b)厚311-599m,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地层。

2.2 构造

矿区位于近南北向鹤庆-松桂复式向斜南段,矿区构造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均呈近南北向展布。

2.2.1 褶皱

北衙向斜是矿区的主要褶皱,位于松桂复式向斜的南部翘起端,属鹤庆-松桂复式向斜的次级构造。北起水井,南至鸡鸣寺、观音箐一带封闭,轴长近12km,两翼宽1.2-1.8km,轴向北北东,为一宽缓短轴向斜,西翼出露地层T2b3-T2b5,总体倾向东,倾角30°-60°;东翼出露地层T2b1-T2b5、T1及P2β,倾向西,倾角10°-40°。两翼的六个矿局部地段受断层和岩浆侵入作用影响,次级褶皱、断层以及节理、裂隙发育。受多次岩浆-热流体作用产生挤压揉皱,在早期形成的矽卡岩、磁铁矿体顶部出现强烈微型揉皱、鞘褶皱及石香肠构造。

2.2.2 断裂

松桂-邓川大断裂(马鞍山断裂)在矿区西部杨家院、焦石硐一带通过,北衙矿区的万硐山、红泥塘的岩脉带及矿脉群均受此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控制。矿区主要发育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组,近南北向断裂组为矿区内控矿断层,主要有东翼的F1、F2、F3、F4,西翼的F5。其中,F5为浅部产状平缓深部变陡的逆掩-推覆断层: F2、F3、F4等是F1上盘的陡倾斜张性断裂,其上、下盘岩石具不同程度的破碎及蚀变,而平行产出的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矿体,就赋存于上、下盘的破碎裂隙带中。

2.2.3 接触挤压揉皱破碎带

由于岩体侵入的影响,在岩体围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受构造挤压作用下,形成含多种角砾成分的厚大破碎带。控制长大于1800m、垂厚7-163m。总体南北走向弧形分布,倾向西-南西。岩体上部(西侧)主要接触地层为T2b4-T2b3。

2.2.4 层间构造破碎带

受地质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在断裂构造及岩浆岩体两侧地层中,以及在岩性转换面、层理面、岩石脆韧性差异部位和褶皱薄弱部位形成系列层间破碎带,破碎带多数与断层、地层产状一致,是成矿的有利地带。

2.2.5 节理、裂隙带

矿区内主要围岩属碳酸盐类岩石,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及断裂附近,岩石较破碎,呈碎裂状、破碎状,其中节理、裂隙发育,形成破碎带或节理裂隙带;在斑岩体内形成原生或次生裂隙带。这些构造组合均为矿液流动、交代、沉淀的场所。此外尚有由断裂构造派生的剪切裂隙、羽状裂隙,与向斜构造相伴生成的"X"共轭剪切裂隙等。

2.3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岩浆岩以喜马拉雅山期形成的浅成侵入斑岩为主,边部及大面积出露华力西期峨眉山玄武岩(P2β)。主要侵入岩有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黑云正长斑岩及煌斑岩脉等。

2.3.1 喷出岩(P2β)

主要分布于笔架山一桅杆坡-锅厂河电站以东的黄坪一带;万硐山西北部芹菜场的大-丽公路一带也有分布,均在矿区范围以外,矿区内隐覆在深部。为华力西期沿红河-金沙江断裂或程海-宾川断裂喷发的灰绿色玄武岩,夹黄绿色、紫红色凝灰岩。

2.3.2 正长斑岩类

矿区地表斑岩体出露规模较小,岩体分布于北衙向斜两翼,其展布主要受向斜两翼断层控制。斑岩体绝大部分呈近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21°-85°不等。平面上呈脉状,剖面上呈钟状、脉状,局部透镜状,向深部有膨大相连趋势。

岩石类型有三种,即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黑云正长斑岩。岩体分异、分带不明显。岩体与围岩呈不规则状侵入接触及断层接触,与第四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2.3.3 煌斑岩

于正长斑岩期后形成。主要为辉石云煌岩,呈脉状、透镜状穿插于北衙组地层、正长斑岩类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层间虚脱带及断层破碎带中,与断层及裂隙产状基本一致,成群成带分布。

3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围岩蚀变主要是斑岩体及其围岩,在岩浆晚期及期后和地下热流体、水的作用下,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为适应新的物理、化学环境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矿区围岩蚀变强烈,类型多,蚀变与矿化总是密切相关。特别是铁矿化,铁矿化广泛分布于岩体、围岩、接触带及破碎带中,目前认为其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

(1)磁铁矿化:主要沿石英正长斑岩与碳酸盐岩、含钙质砂岩接触带附近分布与金的成矿关系密切,磁铁矿多呈团包状、细脉状、小透镜状、侵染状、放射状产出。

(2)黄铁矿化:矿区内普遍发育,斑岩体内和碳酸盐内均有分布,与金、铜、铅、锌(银)成矿关系密切。黄铁矿多呈星点状、团包状、细脉状、侵染状分布于石英正长斑岩、灰岩中,沿黄铁矿边缘常见黄铜矿呈不规则状、星点状产出。

(3)其它铁矿化:形成于矿段T2b3-T2b5地层内,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接触带伴随硅化,由Fe2+交代灰岩中的Ca2+(Mg2+),形成菱铁矿或铁白云石,氧化成为赤铁矿。岩石变为红褐色,致密坚硬,全铁含量可高达25×10-2;另一种为含铁较高的灰岩(T2b5)受热流体影响;析出铁质聚集形成磁铁矿、赤铁矿团块、透镜体或成不规则状分布在岩石中,经地表氧化淋滤作用成褐铁矿。

4 结论

该矿区经过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区内找矿前景十分优异,预测评价区内金规模已达到特大型。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金、银、褐(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可通过堆浸、金泥氧化-磁选、混合浮选三条选矿生产线,分选得到合格的产品,伴生组分随精矿产品可得到有效回收,矿石可选性好、可利用程度较高。现已是云南黄金矿业集团的主要生产矿山,每年生产黄金可达5吨以上。

参考文献

[1]《云南省鹤庆县北衙铁金矿区万硐山矿段详查报告》苏纲生等.

[2]《云南省鹤庆县北衙小米地金多金属矿普查报告》符德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