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栏目剧文学艺术性缺失之原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栏目剧文学艺术性缺失之原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视栏目剧是前些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势。在很短的时间内栏目剧便以其自身优势很快被电视观众所接受,并且收视率也以很高的速度向上攀登。然而这两年栏目剧向上的势头却有所减缓甚至下滑,让栏目剧“引以为豪”的传统优势――接近性、平民化、低成本、时效强也逐渐失去其往日的效果,在这种新型节目形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传统的影视剧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分在剧作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本文从栏目剧在文学艺术上的缺失作为出发点,以期研究栏目剧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栏目剧 影视剧 文学性

电视栏目剧是前些年刚刚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也就是在电视栏目的前提条件下,以“演戏”的方式来表达、说明或是突出其所要反映的主题或事件。其内容或是根据新闻事件改编,或是人物的情感故事的演绎,或是侦探案件的再现。就是以这种简单的故事演绎结构,栏目剧很快便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并在电视收视中占据了不可小视的地位。

首先,栏目剧的取材内容广泛,同时大多数都是来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对于广大受众来说具有天然的接近性,是受众所熟悉的甚至是在自己身上所发生过的,如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其中所讲述的故事大多是观众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故事或这些故事的改编,再加入本地的一些特色,从而得到广大本地观众的喜爱。

同时在选取演员时也多选用地方演员、群众演员。一方面,由于群众演员的地方性和本土化,他们能更多地了解本地的风土民情及文化特色,如很多栏目剧演绎中方言的使用,更容易使本地受众所接受,其中方言所能表现出来的很多含义及幽默也就更能被受众所理解;另一方面,群众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没有专业演员所带的一些表演的艺术成分,因而更加贴近生活;而且邀请群众演员更符合栏目剧低成本的制作要求,也更能吸引广大观众对栏目剧的参与热情,并以此来提高观众对栏目剧的关注。栏目剧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更多地使用真正的生活场景,因而也能从生活的熟悉性上来引起观众对自己身边所发生故事的关注。

其次,栏目剧的制作不同于传统的影视剧制作,栏目剧的拍摄周期比较短,因此也就能很快掌握最近的新闻和故事并将其改编演绎,所以在题材的新鲜性上能有很好的把握,因而也就能不断地带给受众“新”的感受。

栏目剧在文学艺术上的缺失

栏目剧本着其诸多的优点在各个频道快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相当一批受众。但是近年来,栏目剧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剧本选材难、节目粗糙低俗、内容过于重复单调等,因而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受众的流失,有些地方性的栏目剧甚至因为收视率的过于“惨淡”而停播。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剧却一直未曾退出人们的视野,且不断地发展,从其内容及发展上来看就不难看出栏目剧中所缺少的也就是造成其发展困难的一大原因。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文学与非文学、影视与非影视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的语言作品,不仅具有其本身的文字性的符号性的含义,同时人们对这些符号的表现能力进行发展与丰富,从而使得文字这一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从一般的文字形态中脱离出来。作为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其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题材。①而非文学则表现的是文字的符号含义,同时也就更多地体现的是其工具性的作用。

文学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审美艺术形态以外,与非文学相比还具有丰富的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以及其独特的表现能力,同时也体现着其所构成的整体和其中无限的意味。然而文学与非文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从而使非文学体现出一种文学的效果,或是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能力。

而目前的电视媒体中有新闻作品中的新闻事件的视频的记录,也有影视剧这样的创作性艺术,而这两种形式也就像是非文学与文学一样。摄像机就像是书写工具,摄像师或导演则是创作者。一种是利用摄像机本来具有的属性和功能,也就是纯粹地记录图像画面,而另一种则是以自身的想法提前进行构思创作,再以艺术的手段将画面表现出来。

如果说文学是一种审美艺术,那么影视剧则是将这些抽象文字艺术进行具象演绎的一种视觉、听觉上的艺术形态,那么可以认为文学艺术上所具有的某些性质在影视艺术学上也是有一定关联的。虽然文学作品是抽象的文字艺术,而影视作品是具象的图像艺术,但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学加以表现,影视加以反映。

文学风格的缺失

栏目剧有着影视作品的属性,文学性质的剧本创作同样影响着栏目剧的拍摄,而拍摄时对剧本的反映和对影视艺术的运用也深深地影响栏目剧的可看性和思想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栏目剧实际上就相当于叙事作品。在文学叙事作品中,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②从叙事内容上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而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③栏目剧的内容正是对现实世界真实事件的一种再现,而这种再现的同时也加入了导演和编剧对事件的解释,在栏目剧中描写、拍摄所反映的可以说更多是编剧及导演眼中对一件事的叙事展开及其对事件的理解深入,这是描写者及拍摄者本身对事件的解释,而在这种解释之中也加入了描写者、拍摄者自身的审美领悟。而由于拍摄及剧本选材过程中描写者与拍摄者只是一味地强求“再现”艺术,缺少思想性;或者有的描写者、拍摄者缺乏本该有的美学思想及诉求,因而有的栏目剧只是简单形式上的“情景再现”而缺乏故事内容的思考及含义的深刻,甚至现在有的栏目剧在收视率的压力下只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一些“冲击”而缺失了内容。

无论栏目剧的剧本是何种取材或者内容,就单单以剧本而言,它本来就应属于文学,应该有文学审美要求。而剧中所反映的生活是一种影视艺术的再加工,因此也有更多与文学审美相适应的含有艺术形式的影视审美艺术。因而在剧本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文学的审美性,也应同样反映在遵照剧本所创造的影视剧中,使其带有影视审美体验。也就是说是通过影视手段将剧本创作中所体现的文学审美形态转变为影视剧中的影视艺术审美形态。但是无论剧本如何,目前栏目剧在拍摄时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形态是有所缺失的。

叙事上的弱化

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故事。④而叙事内容一般就是由事件、情节、人物、场景这几部分组合而成。事件可以说就是构成整个完整故事中的一个个叙事单位,情节则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⑤人物是事件发生的动因和主体,场景则是人物行动与环境相组合的一个整体。栏目剧在讲述故事的时候也就符合叙事的相应结构,以一个事件作为出发点,通过一些矛盾将一个个事件连接起来构成一定的情节,而人物和人物行动与所处环境所交代的场景不言而喻反映在其中。

但是栏目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就目前很多栏目剧来说,由于本身故事选材、时间、拍摄等诸多原因往往使其中的因果交代不是非常清晰,情节相对弱化,更多的是对事件加以描写,而造成栏目剧在演绎故事时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线索显得行动轨迹十分杂乱,从而造成叙事不清,致使观众很快失去兴趣。同时人物性格与个性也不够突出,因而很难使人物得到本应有的弱化或强化,这也使得观众对人物很难有一个合理的把握。

而与之相对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技术不断突飞猛进,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同时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而那些吸引人的短小视频片段中,除了一些用恶搞来获取人们的猎奇心理、大量传播的短片以外,剩下的大部分则是通过情节取胜。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巧妙的情节联系,既能使人物的性格凸显,同时也使整个影片情节曲折,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最大的悬念,从而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吸引受众。

近年来国内小成本电影的火热票房,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电影往往是通过一个很小的事件,然后将事件进行发散,从而将与事件有关的人物进行联系,如《疯狂的石头》以一个宝石事件进行发散。人物与人物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却又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细节将其加以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巧妙的整体。同时通过事件也将人物性格反映得十分透彻,从一群小人物身上体味人间百态。与此相比,电影所反映的一些细节及人物刻画手法同样值得栏目剧所借鉴。

话语蕴藉与意境

文学作为话语具有蕴藉特点,具体表现为话语蕴藉。蕴藉是特指汉语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⑥同时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涵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从而丰富其内涵增加其可能性。而意境是情与景、是“物境”与“情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态。

在影视剧中话语蕴藉和意境实际上经常被使用,通过一个故事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通过音乐、环境或是人物、环境和人物本身所表现的情感,所表现出的一种意境都是无须描写刻画而能使人所感受到的。然而在栏目剧中所具体表现的,故事讲述太过直白,甚至有的栏目剧在故事演绎时自明其理,从而使故事显得十分单调没有内涵,更不用说引起观众在看过之后的思考。而在意境的处理上,也很难做出影视剧中所能表现出的意境。

张纪中曾经导演过一个十几分钟的短片,名叫《百花深处》,在国际上都享有一定的殊荣,故事以北京城的改建与发展为基点,在很短的影片时间内,以一个很小的事件――搬家作为出发点,一步一步地展现出整个故事发展段落,从搬家到没找到家,再到形式上的搬家,最后主人公“眼中”的“花瓶”打破把整个故事推向高潮,不但其中的结构紧密,同时结尾处电脑动画和音乐效果的配合,虽然简单,但却带给观众一种宏大同时又美轮美奂的感觉。影片的结尾和构成就是一种蕴藉,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深层次的思考。短片中“疯子”拿着铃铛向远处那棵树跑去之时,和搬家公司的人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又构成了一种意境,使人能体会其中深深的情感,但是又说不清道不明――是震撼,是惋惜,或是别的什么。而目前的栏目剧无论是在艺术性上还是在可看性与思想层面上,都没有与其能相比的。

栏目剧的回首一瞥

栏目剧毕竟不是小型的电影或电视剧,它是以生活化的内容和与观众生活的接近性来吸引观众,但是生活化与接近性也不代表栏目剧就不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栏目剧本身就是一种影视的表现方式,而它也和其他影视作品一样逃脱不了文学艺术性对它的影响和体现。

文学与影视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是从剧本创作这一方面还是影视剧本身所带有的文学性上来说,都是一种必然。因此脱离了文学艺术性的电视作品,也就是脱离了其本来的灵魂,变得苍白而无内涵,过分地渲染则会使其过于华丽,而使观众疲劳于其外在形式而对其内容难以理解。栏目剧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只注重了其本身所带有的一些属性,而忘记了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形态而本该具有的属性。

栏目剧在出现之后,便很快被电视观众所接受,但是现在却又以很快的速度在衰落。就栏目剧的发展来说,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仔细审视其内容与发展,为栏目剧今后的发展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注 释:

①~⑥: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文学与法政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