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星 “微”时代创业新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星 “微”时代创业新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蔡星,和几个同学一起成立了“白菜帮工作室”。他当时不会想到,5年后自己会作为“全球杰出青年代表”参加2011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参加G20青年企业家峰会。如今,他创立的“青元素电影发展计划”已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20多位青年电影导演建立合作关系,签约的四十余部作品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日本横滨电影节等获奖,网络上、穿行在北京的cctv移动传媒20000多块屏幕上都在播放他们的“微电影”。

梦想,从“白菜帮”开始

成立“白菜帮工作室”的初衷很简单,源自于偶然看到的一则消息:一个月后,学校将举行一场视频创意大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蔡星摩拳擦掌。虽然是新生,一个月的时间也很紧张,但“白菜帮”还是很快组建起来了。他们写了一个关于四个男孩的校园故事。从编写剧本、拍摄到后期制作,一阵紧锣密鼓的忙碌后,这部短片顺利“杀青”参加了校园大赛。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赛的“白菜帮”竟然一举夺魁,获得了第一名。

这次意外的得奖让蔡星和伙伴们倍受鼓舞,团队没有在比赛后解散,而是一直延续了下来。他们一起创意想点子,一起编写剧本,找同学当演员,一起通宵达旦地后期制作……在一部部作品中传递着他们的思考和声音。

他们的努力也收获了更多肯定。2007年11月,由电影协会举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市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白菜帮的参赛作品获得全国29个优秀作品之一。2008年初,参加首届“动感地带杯”校园创意大赛,获得了动画组的二等奖。

最让蔡星难忘的是,他们制作的一部反映希望小学孩子们的故事在教育部举办的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一次,蔡星生平第一次去了人民大会堂,捧回一座沉甸甸的奖杯。“我们拍摄的是大兴区狼垡的一所希望小学学生们的真实生活,还记得在拍摄过程中为了找一条小河取景,我们找遍了整个大兴区。后来得了奖,我们把奖金全部买了书,捐给了那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直到现在,蔡星仍然十分怀念在学校大家一起为了梦想燃烧青春的日子。虽然十个人挤在一间只有几平米的工作室里,日夜忙碌却没有物质上的回报,但是那段时间却是蔡星和他的伙伴们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在“白菜帮”,让蔡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们制作的视频短片,成为了后来青元素“微电影”的雏形。

微电影,意外的发现

对很多人来说,“微电影”还是个新鲜词。蔡星为记者播放了一条他很喜欢的微电影作品,它讲述了一位台湾老妇人不寻常的一段旅程:她不会说英文,没出过国,却独自飞行三天,历经三个国家辗转去委内瑞拉。累了睡在候机大厅,渴了就在机场喝口凉水,她随身携带的一包物品在机场被扣留,警察怀疑那是违禁物品,等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中文翻译,他们才明白,她带的是一包中药材,是为了去看望刚生产完的女儿,给她炖鸡汤……

这支名为《母亲的勇气》的短片其实是一则广告,是台湾大众银行“不平凡的平凡大众”系列广告片中的一部。

“在微博上看到这个视频,我想每个人都会再转发一下。所以微电影还有个名字,叫做病毒视频。”

最初,蔡星并没有想过要做微电影,当时的创业计划是个“很传统的模式”。在学校制作视频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他和很多青年导演有过接触。他了解到很多年轻的导演没有机会拍摄电影,大制作的电影也不可能一开始就交给没有经验的导演。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将很多低成本、好创意又有教育意义的剧本由年轻的导演来拍,再送到学校去展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导演、电影和观众对接的链子,这是一个惠及青年电影人和大学生观众的项目。

蔡星想要搭建这个平台。

2009年5月,蔡星正式发起青元素影投计划(现在的青元素电影发展计划),并成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支持的全国五个扶持金奖项目之一。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五万到二十万的预算,难以支撑一部电影的制作。于是,蔡星想到了自己之前做的视频片,机灵一动,何不改电影为“微电影”?

这次意外的转型却带给蔡星更多收获。同样是用电影语言来讲故事,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形式短小,更适合在手机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商业模式也更灵活。

目前,青元素的主打业务正是制作一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微电影作品,特别是为企业传播企业文化以及社会责任的微电影作品。

蔡星告诉记者,他们刚刚与一家叫“吃亏是福”的传统文化培训机构完成了一部微电影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走遍全国各地,历时七年,虽然最终未能寻找到自己的孩子,却帮助更多的家庭团圆。整个故事虽然只有不到十分钟,但在网络上却引起巨大反响,很多网友看完后纷纷转载分享。“其实,这就是传统文化,不需要多么宏大、或者多么复杂,它就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和故事。”

2011年11月,“青元素微电影”作为大兴区政府优秀青年创意文化产业项目参加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我们的展示厅前,很多领导都会走过来看一眼说,你们用微电影的方式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挺好,很有意思。”

“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碰撞,文化创意发展需要很多跨界的文化,需要将新媒体结合起来,我们要用一种80后、90后看得懂的方式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过程是最大的财富

大二暑假的时候,蔡星走进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的北京办公室,为他当时的创业构想――一本叫做fun90的电子杂志争取支持。

没想到刚一进门就被泼了冷水。

“他们知道我才刚刚要上大三,考虑到创业的风险,希望我先完成学业后再开始创业。”

蔡星没有就此罢休。一出门,他就拨通了YBC的客服电话问:“你们的章程上有没有明文规定大三的学生不支持呢?”

答案是没有。

于是蔡星又转身回去了,这一次,他软磨硬泡,索性坐在人家的办公室不走了。老师对这个倔强的孩子很无奈,于是打电话给全国办的老师,想让更“权威”的人物来说服他。

不想电话一接通,蔡星就抢过话筒,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做自我介绍、项目介绍,阐明自己的优势……在蔡星的强烈要求下,全国办的老师答应和他见一面。

“去了之后,我见到了YBC全国办的邹叔君老师、崔志如老师等等,虽然到最后他们还是没有在电子杂志这个项目上支持我,但是他们却在我后来创业的道路上一直给我精神上的指导。YBC给予我最大的帮助不是后续的资金支持,也不是给我分配的一对一导师的经验和资源,而是YBC这个大家庭背后导师们的那种创业精神,是这种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在创业路上无论是顺利、跌倒都会积极的看着前方,享受着创业的乐趣,只寂寞不孤单。”

没有得到资金支持的蔡星向父母要了五万块钱,还是把fun90做了起来。

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当办公室,平时要上课,晚上六点到十点和周末是上班时间,寒暑假别的同学都回家了,他们还留在“公司”忙碌,“老板”给大家发工资,从每个月五块钱、慢慢涨到两百块钱。有了之前做视频的经验,电子杂志也做得风生水起,他们还携手北京市文化局共同发起了“首届北京大学生FUN达人选拔大赛”,很快fun90的读者就覆盖了北京的28所高校,下载量也相当可观。

但是由于没有商业运营方面的经验,fun90终于没有支持多久,不过七八个月的时间,5万块钱就快花光了。那时马上到大四,同学们也都开始考研的考研,找工作的找工作,整个公司就剩下了蔡星一个人。“那时候觉得特别对不起爸妈,剩下的钱把他们接到北京玩了一圈,让他们住五星级饭店,吃各种好吃的。”

之后的日子里,蔡星一头扎进图书馆去,每天看十二个小时的书。晚上,他一个人住在一个租来的小隔间里。“里面除了一张床就是个大大的暖气片,晚上倒一盆水,早上就蒸发得不见踪影。”高温烘烤加上内心的压力,蔡星得了带状疱疹。“那段时间真的压力很大,每天晚上要喝半瓶二锅头才能睡着觉。”

回想起那段很低谷的日子,蔡星很感谢学校、老师们给自己的鼓励。“我们的院长、系里的老师们都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莽撞地“冲”进校长办公室,找校领导谈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可万万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见到蔡星的李杰院长一口答应支持蔡星创业再起航,并鼓励他向学校申请创业资金支持。

“当时我也蒙了,只是觉得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得到学校的支持,还拿到了两万块钱……”蔡星回忆说。

这些亲人般的支持和鼓励,让蔡星有勇气收拾行囊,重新开始。

2009年,蔡星发起的青元素影投计划正式立项,成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全国金奖扶持项目。2010年10月,青元素获得YBC支持,成为YBC大兴办扶持的第一个文化创意项目。

现在,青元素已经签约20多位青年电影导演,四十余部作品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日本横滨电影节等获奖或提名,2011年6月,青元素与CCTV移动传媒合作,在北京241条公交线路,20000多块移动电视荧幕上线中国第一档微电影电视栏目《移动光影》。蔡星也作为中国首批全球杰出青年社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五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并作为中国青年企业家代表之一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G20青年企业家峰会。

“能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非常荣幸,也很有收获。以前,别人都觉得我很年轻,但是,在G20峰会上,我看到一个韩国的女孩只有19岁,已经开始创业了,先不说她能做得多么成功,但是能有这样的尝试,是多么好。”

对话蔡星:没有失败的创业不是成功的创业

《中华儿女》:微电影目前还是个新事物,你如何看微电影的发展前景?

蔡星:随着3G手机、视频网站的普及和人们版权意识的增强,这块市场是逐渐打开的。今年1月份我在百度上搜索“微电影”还只有三个词条,现在有6000000个词条,可见它发展的速度。现在盛大开设了微电影平台,新浪也有微视频大赛,征集原创作品。据我了解现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建立了视讯基地,搭建起了平台,那么对内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我们的规划是从做“内容”到做“品牌”到做“平台”,这可能需要几年,我们更看好未来移动互联网微电影的市场。

《中华儿女》:那么青元素如何靠微电影来盈利?

蔡星:微电影综合了电影、广告、互联网、新媒体,这是它的特点。它的电影语言让它更适合做企业的定制广告,形式短小,适合新媒体的传播,因此微电影有很广阔的前景。

现阶段靠广告收入,短期内,用户付费、版权等其他收入来源暂不确定,但我们看好它的未来。而微电影跟企业合作有两种方式,一是传播产品和服务,二是传播企业文化,我们更偏向于传播企业文化。

《中华儿女》:一部微电影的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蔡星:我们有编剧、制片,有合作的导演,有来自电影学院、北京大学的教授做我们的顾问。首先是根据企业的需求确定方向,编剧团队写出一些剧本给客户挑选,确定剧本后,做制片预算、匹配导演、拍摄、后期制作。如果拍摄完成后需要推广,我们也有一些平台来做推广。而对于微电影来说,无外乎三个环节“创意”“制作”“推广”,我们更想能做好第一个环节――创意剧本市场的管理,我认为对微电影来说,好的创意在高校,而不只是广告公司的创意团队,学生的思路是非常活跃的,如果征集活动落地到高校,可能还会衍生出另一个附带价值。比如“爱国者”想要做个微电影,它的产品受众就是高校学生,那么到全国高校去做创意征集,这个环节本身就是对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征集出的创意我们来拍摄,推广,这对企业是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这条路很新,还是要慢慢走。

《中华儿女》:对于一些想要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经验传授?

蔡星:没有什么经验传授,只是有一些感悟吧。第一,TRY IT!我不认为每个年轻人都适合创业,但我鼓励每个年轻人都有这样的尝试,你会收获很多,成长很多。第二,年轻人创业不要太看重结果,特别是太向“钱”看,过程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衡量创业的成败,不能太物质的去看,去看赚了多少,车有多好等等,心理的收获与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正视自己,放低身段,学会感恩。佛说要学会“戒、定、慧”,这个社会真的或者自认为“慧”的太多太多,可是“定”才能生“慧”,而真正厉害的人是学会“戒”。特别是创业的年轻人,更要学会感恩。在我这一路,要感恩的人就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