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后危机时代,海西企业突围融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海西中小企业挺过难关,寻求再发展。后危机时代,企业如何转型升级,谋求更快速更稳健的发展呢?2010海西投融资论坛上,200多家海西企业怀揣着一个上市梦,来到现场等待创投递来橄榄枝。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也正在面临出口减速、物价上涨的多重压力。在这种形势下,能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成为胜负关键。对于中国的各行各业来说,充分了解目前经济形势,寻求及拓宽融资渠道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海西企业面临什么样的融资困境?亟待解决的问题仅仅是融资吗?创投又是如何看待海西和福建企业?中小企业要想博得创投青睐,还有哪些内功要练?
本刊记者深入现场采访了多位创投和企业家,解读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大部分企业差的不是钱
周秀芳女士是一家专业生产职能仪器公司的老总,公司旗下拥有合资公司一家,子公司三家,营业额一年也有几千万元。不过,以创业18年的历史来看,她对公司现有规模并不满意,对手头上的项目预期也不是很乐观。所以,她来论坛的目的,并不是奔着钱来的。“看有没有更好的项目可以参与,还有就是寻求国外资金合作,为我们把把脉,看是否有可能开拓国际市场。”她对记者说。
福帅庆一同益电气有限公司也创办17年了,以高低压电器成套设备、元件为主导,去年销售额已有―个亿,没有―分钱银行贷款。公司几位高层都到了论坛现场,分头找了几家创司了解情况,目的十分直接――要找―个投资方将公司包装上市。
从湖北回乡的福清企业家郑瑞贞女士,本来在宜昌做矿山开发,还有3万亩的魔芋基地以及1万亩的林业园。平台大,资源多。她此行的目的并非想上市圈钱,而是觉得手头的资源非常好,如果有更大的资金进入,她就可以做做深加工,将品牌做大做强。
当然,亦有差钱的企业。来自平潭岛的杨光平先生做的是农业,固定投资一个亿,利润1000万。占地1500亩,拥有60年使用权,主要用来养猪,同时也有果园和蔬菜。没有铡亍贷款。不过,没有贷款并不是老杨自愿,而是因为已经没有抵押物,银行不肯贷款。这种情况下,老杨被逼无奈才想着找找基金。“如果能给500万、1000万,周转起来就轻松多了。”老杨的愿望很朴实。
投资专家给老杨建议,投资一个亿,利润1000万,属于偏低的。可以考虑做些减法,不要什么都做。减法之后,可以做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管理,财务,团队,比资金更重要
采访中,记者观察了解到,中小企业融资欲望很强,但是大多仍比较迷茫,对创投基金了解也不够。企业如何与基金对接,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凯雷投资集团副总裁王铮告诉记者,无论是几百万美元还是几千万美元,每一个有志于上市的企业,都要拓宽思路,多和资本市场对接。她建议企业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做做准备:
首先,每个投资公司都有自己的投资喜好,投资方向和投资行业都有差别,所以企业一定要先看看投资公司的成功案例,看自己的企业和行业是否适合。
其次,企业对资本市场也要有所了解。如果想在海外上市,就要做海外结构;如果是上创业板,就要有政府资源;如果是上主板,就要做好等待三年的准备;如果登录香港,前期的财务花销就会高一些。
第三,请一个出色的财务顾问非常重要。好的财务顾问会帮忙梳理财务系统,使上市里路更加清晰,会为上市节省很多时间。
招商和腾创投合伙人刘宏彬认为,最好的上市状态是企业本身已经处于行业领先优势。“如果没有,那么企业在技术、管理、财务方面有明显优势,也可以通过资金的投入、先进管理经验的导入,加速企业上市的步伐。”他说。
铷鑫投资董事总经理崔益冬也建议企业先好好练足内功,再谋取上市。譬如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大考。这个过程中,如何与时俱进,把握先机是企业要做好的功课。
崔益冬提了三点很实用的建议:首先,企业可以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变成品牌+销售渠道的建设。比如说有的纺织企业,―年可以做到四五千万元,但只是做原材料,没有品牌,没有销售渠道,也没办法上市。其次,抓研发。品牌的建设也可以通过研发走。许多企业只求利润,不做品牌,不是长久之计。最后,出来融资或者寻求上市,也需要把握―个合适的时间点。成熟型企业,上市的机会更大。如果企业刚起步,或者太小,就开始想上市,多数是浪费时间。
浙商创投北京基金合伙人杨志龙建议企业在上市前要“自我掂量”―番:产业是否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杨心价值在哪里;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团队,是可以看得见的。VC更喜欢经历过磕磕碰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的企业。
“投资人都是看长期,企业能不能成为行业领导者,也是VC考量的。”杨志龙说。
VC眼中的价值洼地
刘宏彬告诉记者,节能环保、新能源这种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以及社会转型期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关的电子娱乐业、绿色农业、电子商务等,是他看好的朝阳行业。
崔益冬则喜欢投资成长型企业,他眼中的价值洼地在于消费品、清洁能源、医疗、农业、渔业等。
杨志龙认为,在未来,生物制药、文化创意、LED发展。他尤其看好文化创意,称这是中国最后一块金矿,只是还没有开放。“看看美国富人排行榜,前一百名里面,做文化创意相关的很多。而中国,前几名都是做房地产的。”杨志龙说,“只是现在我们国家把文化创意还紧紧控制在手中,将来一旦放开,这个行业产生的价值无异于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