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青创大赛增“技能测试”赛场需显“真功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青创大赛增“技能测试”赛场需显“真功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能测试”是今年青创大赛新增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考察的是选手的动手能力和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月22日~3月25日,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次响起了战鼓。本次大赛以“体验科学、创新成长”为主题,决赛选择在北京西城区育才学校举行。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目前北京市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

最聪明的头脑汇聚育才

本次大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赛决赛阶段由开幕式、技能测试、封闭答辩与评审、公开展示与交流、中外师生论坛和联欢晚会、市长奖十年回顾和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七个重点环节组成。而“技能测试”环节则是今年新增加的一个比拼环节。

3月22日,是决赛学生展示作品和参加技能测试的日子,记者来到育才学校,全程见证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智力竞赛”。

下午1点到5点,是学生的布展时间。下午1点,穿着不同种类校服的参赛学生们,拖着行李箱、夹着大展板,走进布展场地。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半米长的展位,学生们要把自己的项目展板挂上去,并把模型等道具布置妥当。

当这些孩子亮出他们的参赛作品时,真是让记者大开眼界。一位理工大学附中的同学,制作了一台紫外线探测器,利用它可以在山林火灾刚露出点苗头时,就被发现。而另一位景山学校的学生,在一次参观德国奔驰车博物馆时,发现展车的设计不够完美,为此,他重新设计了一个节能率更高的玻璃钢车壳。

除了工程学方面的展示异彩纷呈,社会学、医学、数学、生物、化学等方面,也有很多奇思妙想。就像达・芬奇画鸡蛋一样,北京大兴区第五中学的一位参赛选手,也对简单的鸡蛋动起了脑筋,最终形成了他的参赛作品――《研究半个鸡蛋壳中的函数问题》。此外,也有很多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如高山运水果的独轮车、膨胀螺钉拔起器、家用报警锁等。

而澳大利亚代表团两位11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的学生,带来的参赛项目是《研究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这项研究在将来可能为脊髓损伤提供治疗方案。研究者之一的雅辛塔(Jacinta)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还不能让桑兰这样的脊髓损伤者完全站起来,但是通过努力或许能改善病情,将来他们或许可以慢慢活动一只手。”

技能测试紧张激烈

记者了解到,很多参赛同学这次拿出来的项目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修改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样,比如,一位育才学校研究四翼飞行器的同学,就花了2年多的时间打磨作品,而大部分学生的作品也花费了1年左右的时间。

而接下来的“技能测试”,是今年青创大赛新增的一个环节。据介绍,这个环节考察选手的动手能力和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测试成绩在奖项综合评定时占10%的权重。

选手们也许可以用几年的时间反复揣摩参赛作品。但是在这个环节中,选手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 。

在“技能测试”环节中,参赛的同学每个人都会拿到一盒相同的材料,利用这些类似于积木的塑料组装件,按照图纸组装成一辆铲车,需要在40分钟内完成。接下来,学生们将领到一个遥控器,一块电池,将组装好的积木铲车和铲车的电路连好后,用遥控器控制铲车,将六枚骰子大小的红色塑料块从起点推到终点。2分钟内,推的骰子数量越多,得分也就越高。这项成绩和组装等环节的成绩相加,才是最终“技能测试”的总成绩。

记者发现,在组装铲车的电路时,才是令学生最头疼的部分。一开始就有同学的电路插错了,导致电路板烧坏,于是整场比赛中,教室中始终弥漫着一股烧焦的塑料味。

但是这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动手能力和互助的环节,一位女生的遥控铲车总是向后行驶,眼看着正式比赛就要开始了,这可把她急坏了。这时她的一位同学过来,将她插错的电线交换了一下位置,这位女生的铲车才终于能正常行驶了。

在这个环节中,选手们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记者看到,当一些选手已经在遥控铲车练习推骰子时,有些同学还拿着图纸不紧不慢地研究电路的接法。但是在预定的20分钟内,记者所在教室的选手,全都完成了铲车的电路安装。

技能测试很必要

田荷珍是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她曾多次担任青创大赛的评委,她告诉记者,这次大赛中新增的“技能测试”环节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动手的能力十分重要。不但理工科的学生需要,社会学科的同学同样不可或缺。在做一些调查实验时,社会类的研究者可能要进行成千上万个样本的采集和研究,这些都离不开动手能力。

陆际联是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同时他也是一位热心支持青少年科技比赛的老评委。他告诉记者,青创大赛自1979年开始已经举办了30多年。和以前的参赛作品比起来,现在的参赛作品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项目更有目的性、质量更高、技术含量也更高了。”

田荷珍说,最初的创新大赛上,多是小发明,小创造,研究报告就是一张纸。而那时的选手凭着一个好点子就能获奖,比如以前的一位选手发现牛奶箱中的奶瓶很容易被偷走,于是他做了一个奶瓶倒扣的装置,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位同学靠这个创新得了奖。

“他的想法虽然很新颖,但是如果放在现在的大赛上,他可能就拿不到奖了。现在的学生作品都很专业,有些研究报告的水平可以和研究生媲美。”陆际联说,现在评委在评价一件作品时,更看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在本次大赛上,一位同学研究的《铰接车防过度转向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后置发动机的铰接车在打滑路面上的侧滑问题。这个连国外都没解决的问题,让陆际联都认为“这个办法是可行的。”

虽然青创大赛的参赛作品一年比一年炫目,但是陆际联认为大赛的初衷却始终未变,“青创大赛并不追求复杂的系统,这项比赛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收获观察、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才是参赛者终身受用的。”

记者全程跟踪了一场学生的“技能测试”。发现不少学生在发现问题时,都会立刻向老师求助。记者耳边不断响起学生叫“老师”的声音。对此,陆际联表示,他参加过香港等地区和国家的类似比赛,学生在发现问题时,都会自己思考,很少会向老师发问,而一旦有学生提问,老师也不会予以答复。他表示“在独立思考等基本训练方面,我们的学生确实应该再提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