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味蕾上的童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味蕾上的童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童年时母亲所做的饭菜,天下为最,无与伦比。那时,家景贫寒,天天吃的,基本上是俗食。就是说,都是从黑土地里长出来的养命植物。家乡人,平日吃的都是小米、高粱、苞谷和荞麦。荞麦产量低,因此稀贵。吃荞面和荞面饺子,算是改善了生活。

母亲的荞麦面,是神来之食。左邻右舍无不夸其为一绝。还有杂面,是我母亲的独创品牌。朦胧记得,它的做法是:先是把白高粱米、苞米渣子、小米等杂粮,泡在大土盆里,放在灶台上发酵,待散发出一些酒香酸味时,将其捞出,摊晒在用红柳条编织的大笸箩里。待手感稍有潮湿时,就拿去用碾子碾,用细孔筛子筛。和面时,还放一些什么,就记不大清楚了,反正,压出来的面,筋道又细长,香浓扑鼻,很是诱人。汤,一般是酸菜汤为主。汤里,很少有肉,大都炝一些植物油而已。但吃起来,酸甜可口,让人大发食欲。因为那都是纯天然植物,没有半点污染,味纯而喷发出一屋的自然之香,那是我永远的记忆。假如,让我现在去选择满汉全席或杂面其中的一种,我毫无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胃和心,牢牢记住的,就是那个滋味。更因为它是出自慈母之手。普天下,什么香味能够抵过母爱之香味呢?

譬如,今天的饭铺和超市里,玉米面贴饼和窝窝头,都有外卖,然而我很少去眷顾。原因是没有我母亲做的那种诱人馋虫的口感和香味。母亲的玉米面窝头,光泽若金,香浓酥软,酸里带甜,有着特殊的天然之味。里边包的是,似烂非烂的大颗芸豆。嚼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口感,叫你一辈子也吃不腻。而母亲做的玉米面贴饼,无论包有芸豆或者无,都让人几口便咽尽,因为它太让人开胃了。家里大铁锅,可绕圈贴15个大贴饼在上端,下边是常有变化的炖菜,菜熟饼亦熟,饼子里喷发的,皆是新鲜菜肴的自然香味,微咸而甜。一个大贴饼,一碗炖菜,足以填饱我们的肚子,并口有余香,胃有屯粮。出去干活或在学校操场里奔跑,都有敦实的后劲,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在我几十年的日常生活中,早餐大都是玉米面发糕。是妻子按我的口述,照葫芦画样做出来的。她虽尽心尽意,却有些不解,以为我顽固也有些土。前些日子,妻子买回面包机,变着花样,烤制面包,十分爽口,吃了一段时间,还是想念起我的玉米面发糕来。妻子无奈,只有摇头,恢复了我原来的食谱。奈何?胃里的馋虫,皆来自故乡,是母亲亲手喂养起来的。它们的固执和偏爱,远远超过了我对新生事物的亲和力。譬如对大米饭,无论哪里的上好大米,吃起来总觉得不如母亲的白高粱米和大粒玉米焖饭。那种掺有芸豆香味的气味,我相信,连鬼神都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落叶归根,老迈之人,回到了故乡,第一个捧起的必是黑色泥土;第一口想吃的,必是母亲颤抖着手,做给你的那一碗热汤面。如斯,你重又寻到了根,寻到了生命之源。你,终于寻到了最初那种质朴无华的人味,和最初的天然良知。如斯,打马还乡这个字眼,就让人心热,就让人眼潮,就让人迫不及待。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赏析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童年时母亲所做的饭菜,天下为最,无与伦比”,然后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母亲做的杂面和玉米面窝头,最后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

文章最为引人的地方在于对母亲做杂面和玉米面窝头的过程的详细描述,因为其中融注了母亲浓浓的亲情与爱意,是作者童年时幸福的源泉,因而记忆深刻。文章朴实无华,娓娓而谈,但情意真挚,感人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