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6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6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四缝配合足三里捏脊治疗小儿疳积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年龄在1.5―4.5岁的小儿疳积患者进行毫针点刺四缝穴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治疗,每人隔日1次,每次20分钟,3次为1疗程。轻者1―2个疗程,重者3―4个疗程。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满意,治愈22例,好转4例,无效0例,有效率达100%。结论:针刺四缝穴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是治疗小儿疳积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四缝穴 足三里 捏脊 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症,一般多见于1―5岁的小儿,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如暴饮暴食、偏食或病后失调等引起。临床上,以小儿消瘦,面色萎黄,头发稀疏,不思饮食,神情不振为常见症状。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并且随着病程延长,小儿的病情也随之加重,严重者容易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笔者从2008年3月~2010年3月期间,用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2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1岁,年龄最大5岁,平均年龄2岁,平均病程3个月。

1.2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1]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疳积的诊断标准拟定。(1)患儿饮食异常,大便或溏或秘,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明显的脾胃功能失调症状;(2)形体消瘦,体重下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无华,毛发稀疏,严重者骨瘦如柴,头大颈细,腹部凹陷如舟;(3)兼有症状: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4)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见蛔虫卵;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血清总蛋白低于45g/L,血清白蛋白低于20g/L。

1.3治疗方法

1.3.1点刺四缝: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位于手第二至第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左右双手共八个穴位。嘱患儿父母取坐位将患儿抱住,面向医者。以患儿左手为例,四缝穴常规消毒,医者用左手握住患儿的手指远端,手心朝上,家长配合固定患儿的手腕部,防止小儿哭闹,右手持1.0寸的毫针快速点刺0.1寸,随即用力挤出血或黄色液体少许,并擦拭消毒。右手四缝穴操作相同。每周2-3次,3次1疗程。

1.3.2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脊1横指处。毫针点刺操作完成以后,让患儿休息片刻,以缓解疼痛。然后医者用拇指或中指以轻柔手法按揉患儿双侧足三里3-5分钟,每日1次。

1.3.3捏脊: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腰背部,当第1胸椎到第5腰椎棘突两侧,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患儿取俯卧位,腰背部,医者双手拇指在下、食指及中指在上,相对用力捏起患儿脊柱两侧的皮肤,自下而上从骶部开始至大椎,捏夹脊穴6遍,当捏至3遍以后,为增强刺激每捏3下,将皮肤向上提拿1下。最后用掌心从命门向肾俞左右分推数次。每日1次。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依据《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1]中疳积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体重增加,接近正常,伴随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2.2疗效结果 经1~4个疗程治疗后,26例患儿,痊愈22例,占84%,好转 4例,占16%,无效0例,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患儿 男 ,两岁,食欲不振伴大便或溏或秘3个月,近1周来,症状加重,患儿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精神不振,易怒易哭,舌苔薄白,手指浅静脉显露。中医诊断:小儿疳积。治疗:针刺四缝配合揉足三里捏脊。毫针点刺四缝穴,隔日1次,3次1疗程,按揉足三里、捏脊每人1次,可示范后由家长自行操作。1周后,患儿复诊,可见患儿精神好转,家长告知,患儿食欲增加,情绪平稳,大便正常。继续治疗1周后,患儿面色红润,活泼体壮,体重增加,饮食正常,嘱家长在家中按揉足三里和捏脊,以巩固疗效,6个月以后随访无复发。

4 预防与调护

(1)合理喂养,“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小儿喂养应做到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确保小儿充足的睡眠,经常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3)调理饮食,补充营养。应根据患儿病情,适当给予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品。要求先少后多,先稀后干,先精后粗。

5 讨论

小人疳积在临床上为小儿常见病证,在古代被列为小儿痧、痘、惊、疳四大要症之一。疳有“干”和“甘”两层含义【5】:其一,“疳者干也”,是指小儿形体消瘦,面色干枯的典型临床表现。其二,“疳者甘也”,是指恣食肥甘,过食滋腻的主要病因。积有积滞、郁滞之意,是由于喂养不当,杂食乱投,饥饱失常,损伤脾胃,导致中焦雍滞,积滞日久,郁而生热,耗伤津液,脏腑肌肉失养。临床上疳多由积发展而来,故有“无积不成疳”,“疳为积之母”之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运输消化水谷,由于小儿时期“脾常不足”的生理特性,加上后天喂养不当,如乳食无度,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油腻之品,病后失于调养,导致日久脾胃受损,运化无权,气血生化不足。四缝穴为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循行所过之处,也为手三阳与三阴经交接之处【6】。毫针点刺四缝穴有活血通络,消食导滞的作用,临床上为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要穴。足三里为胃腑的下合穴,“合治内腑”,按揉足三里有调理脾胃、益气养血的功效。据现代医学研究【3】,按揉足三里能改善胃肠功能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夹脊穴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关系密切,能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升降气机的作用,捏脊可使脾胃功能在气机运动中恢复和加强【4】。综合应用,既有毫针点刺四缝穴的泻法,又有按揉足三里的补法,还有捏脊的协调功法,三者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脏腑,功效加倍,立竿见影。临床上治疗疳积的方法很多,西医有补钙、消食、驱虫等,中医有汤剂、丸剂、散剂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服药疗程长,口感差,有一定的副作用,小儿不易耐受等缺点,本法操作简便,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琚玮,葛湄菲.现代中医儿科诊疗全书【M】.上海:第二军医出版社,2005:184-19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0

[3] 袁宜勤.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0-91

[4] 涂桂芳. 三棱针点刺配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积57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70-1471

[5] 衷诚伟.中医儿科学【M】.1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141-145

[6] 刘芳.针刺四缝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疳积22例【J】.广西中医药,2002,2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