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是穿越,不是跨越\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的话
想和选手比拼作文?想对作品评头论足?想和大家聊语文、侃作文?加入到“中学生与社会”专栏来吧,来稿如被刊载将会得到一本精美的大赛作文集!
【高中组作文题】1. 代价;2. 穿越;3. 心中的桃花源。
【参与办法】将你的同题作文、评论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发给我们。(通讯方式请见目录页)
开放与限制同在,是各种按要求作文的共性,而纯命题作文,其限制又总是大于开放,这就给“明确题意、确立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作文大赛中,以“穿越”为题的作文,水平的高下也多与此相关。作文,切题要准,立意要高,关键是思路和步骤要得法。一是分析命题的“所指”与“能指”(是什么、指什么);二是选定叙议的“对象”与“目的”(对什么、为什么);三是思考材料的“选取”与“编排”(会怎么、该怎么)。
首先,要仔细推敲纯命题作文的“题”的指向,也就是题目用语所指及能指的对象、范围、情状、特点等,以保证作文的立意、选材、表达等都不至于错位或跑偏。以“穿越”为题作文,就是要先搞清楚“穿越”是怎么回事。不能不辨方向、轻重、效果地把从一处到另一处一概当作是穿越,也不可随随便便地将“穿越”混同于“跨越”“超越”一类说法,因为“穿越”的重心在穿的过程,“跨越”的中心是要越过去,“超越”的核心则是有所升华。
可以由词义本身得知“穿越”的行为一定蕴含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再借助联想分析,明确“穿越”通常是指某人为某原因,经某过程(也会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穿越并不仅限于回到过去,也可穿越到未来,或穿越到平行空间、平行世界、平行宇宙,或是同一时空同一时代,A穿越到B身上,也有可能空穿到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时代或时空。实际上,只要能悟出题语的核心意义即可,无需这么繁复。
简言之,穿越,强调的是通过和穿过。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称之为“穿越”,不在乎是实有还是虚拟。2011年央视春晚上,魔术师直接从大玻璃镜子里走过来,就是一种具象的“穿越”;而电视剧《宫》中,那名现代女子跑到清代所演绎出来的故事,就是一种虚像的“穿越”了。那些以“穿越冬天”“穿越失败”“穿越情感”为表达主体的作文,叙、议都难免偏离题意。
不管是写实实在在的穿越,还是表虚拟梦幻般的穿越,构思或选材,作文都必须有作者的目的意图,也就是要渗透着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在确保作文所写一定是属于“穿越”之说的同时,要有“我为什么要写如此穿越”的思考或追问。不在乎意义的大小,要讲求立意与文体的匹配。
以叙述的方式写“穿越”,就要详细描写“穿越”的前前后后,并且把其中的过程作为行文的主体。这就需要用心“放大”“穿越”各个时段或阶段的细节,不能一穿而过或一越即过,因为一旦篇幅不足,往往就会以对如此之“穿越”的评价来代替叙述,结果导致文体变形。
写议论文,不要只是泛泛地议“穿越”这一说法或概念。论述之前,要将“穿越”落实到具体的时空、人事、境况之上,而后再对此种或某次“穿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要防止对“穿越”只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或意义取舍。如表述为:穿越体现了一种追求;穿越实现了一种理想;穿越带来了一种成果等等。宽泛地套贴,题旨似有似无似是而非,使议论变得无厘头、缺联系。假如能将“穿越”点化为“何时何地何人为何穿越什么”,再对此展开议论,其价值意义就比较熨帖合拍了。
在大致确定作文表达目的以及所用的文体之后,就要思量“穿越”的题意与作文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配置。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要保证详尽描绘“穿越”的篇幅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二;写议论文,阐发自我对相关的“穿越”的见解和观点的文字至少要占全篇的二分之一以上。在明确全文表达“总量”配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再将行文的内容具体分解到前后各段落层次之中。这样,无论叙或议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以保证行文自始至终贴近“穿越”的题旨。
更为重要的是,对作文布局的思考和安排,能够“强制”自己对命题做更为深切的审读。譬如以“穿越”为题写记叙文,考虑到记叙文的层次结构特点,就会围绕“穿越”的行为来调度相关的记叙要素充实相应的叙写内容。要是写议论文,也会注意到论述的角度以及角度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规定以“穿越”为题作文,叙的主体或议的对象是否确为“穿越”之人之事之情之理,可谓作文的底线。事不在乎大小,理不在乎深浅,不符合题意题旨,怎么写都是白搭。所以,不管是笼统的议论,抑或是细致的描绘,都必须给人那种确实是在写“穿越”谈“穿越”的感觉。像写穿越到古代去会陶渊明见李白一类的作文,假如全文的主体不是穿越,而是穿越之后与古人的对话交流或自我的感触感想,应该说,重心及中心都没能准确定位。
虚实并举且有几分空灵意味的“穿越”,给作文的虚构留出了相当大的空间。一方面,借助虚构这一想象的高级形式,可以更为典型和形象地显现“穿越”的情境,更有针对和独到地论说“穿越”的价值;另一方面,过度虚拟或虚构“穿越”,也会使作文辞藻华美、行文飘逸,却与文题若即若离,结果是有佳句而不能成佳章。
(作者系语文特级教师,本届作文大赛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