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石油美元助中东“内外兼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油美元助中东“内外兼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东地区石油美元的强大势力,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同时,来自中东国家的财富基金成为次贷风暴中的“拯救天使”,展现该地区正与日俱增的国际经济影响力

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令通货膨胀成为全球普遍问题,甚至拖累多国股市近来出现调整。但也有地区偏能在此轮能源价格升浪中受惠,那就是盛产石油的中东。该地区虽也面临一定程度的通胀问题,但石油美元的大量涌入,刺激区内产油国经济蓬勃增长,并间接惠及邻近的非产油国家,支持中东地区中长期迅猛的发展势头,并成为近期全球股市波动中受海外资金青睐的避风港之一。

所谓石油美元,即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收入。它为中东提供了丰富资金,使区内产油国得以建造大量基础设施,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同时,也令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迅速膨胀,国际收支平衡发生变化。

来自中东国家的财富基金更在近期频频高调亮相国际金融市场,入股遭受次贷风暴打击的欧美老牌金融机构,展现该地区的国际经济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由中东主要产油国家所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rporation Council),其六大成员国卡塔尔、阿联酋、巴林、阿曼、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以及非产油国家如约旦和黎巴嫩,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将持续显著增长(见表1)。在股市方面,中东市场的表现也都相对坚挺。截至今年5月底,摩根士丹利中东净回报指数按月上升1.6%,按年升18.8%。如以三年和五年计,则分别上升99.7%和286.1%。

石油美元唤醒中东经济

在这一轮的油价升浪中,中东地区的经济实现多方位的增长,与过去该区域高度依赖单一能源产业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石油美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几乎体现在区内各个国家和各个行业中。

中东的产油国家,正努力开拓石油以外的行业,力求实现多元化产业发展。一方面,在能源类别中,化工和金属等下游产品的制造业发展强劲,天然气也被大力开发;另一方面,非能源行业成为重点开发的对象。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基础设施,公路、港口、房地产、旅游、商场等大型基建项目比比皆是。

阿联酋的迪拜是其中步伐最快的一个,这儿正建造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超大型项目,包括模仿世界地图的300个人工岛屿,与摩纳哥一样大小的主题公园,使用真雪的室内滑雪场、水下酒店,以及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最大的购物中心、最大的机场等。据统计,海湾合作委员会六个成员国中已经规划和开工的基建项目,总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

国有板块也不再是惟一的受惠者,私营机构也在兴旺的石油经济中表现活跃。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统计,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公共开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正逐步降低,已从2002年的34.4%减少到了2007年的28.9%。

石油美元的不断涌入,令大部分中东国家的财政收支处于健康状况。根据瑞士银行的统计,中东石油输出国家2007年的财政盈余,占到国内生产总值5%-35%的比例。经常账目盈余也随之增长,从2002年至2007年,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累积盈余接近8500亿美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8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的经常账目盈余将增加2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今年预计新增规模的七成。

产油国出口外汇激增,推动经济高速发展,令其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也让非产油邻国间接受惠。

此外,外国直接投资也增长迅猛。在中东和

北非的能源输出国家中,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从2000年的10亿美元,急升到2006年的360亿美元。其中,中东的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是外资最为青睐的国家。非能源输出国家同样录得增长,从2000年的42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222亿美元。两者相加,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从2000年的52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581亿美元(见图1)。

财富基金并购活跃

在流入中东的资金迅猛增长的同时,中东国家流向区外市场的资金更加惊人(见图2),这些资金主要是来自产油国家。电信、酒店、下游能源产品以及金融服务,都是中东资金热衷涉足的板块。在2006年中,中东和北非地区流出的资金总额为135亿美元,其中有高达128亿美元来自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其中又以科威特和阿联酋最为活跃。

另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Lond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的最新统计报告,全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正快速增加,2007年已经达到3.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石油等资源类商品出口积累是重要原因,该部分收入约有2.1万亿美元。该机构称,在全球财富基金中,阿联酋拥有约8750亿美元,位居第一并占总量的27%,沙特和科威特分别约占10%和8%。

从去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向全球范围蔓延,引发全球信贷危机,欧美金融行业中的很多老牌金融机构深受打击。来自中东的财富基金,此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频频入股这些受困机构,俨然成为这场信贷危机中的“拯救天使”。

比如,拥有600亿美元资产的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注资75亿美元,买下花旗集团的证券部门,金额相当于花旗4.9%的股权。

中东基金的一系列入股交易,在国际投资界引发争论。一方面,投资专家们对于交易的时机意见不一,质疑并未是最佳的抄底时机;另一方面,也是争论更多集中的焦点问题,则是被入股方所在的国家监管部门,对财富基金的操作透明度心存戒心,担心这一系列入股交易可能影响到该国的金融安全。

不过,无论这些争论如何发展或者平息,中东巨大财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中东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巨人。

能源优势推动投资

在当今这个能源至上的时代,天然资源丰富的中东自然拥有诱人的投资前景。号称西方文明摇篮和三大宗教发源地的中东,在自然资源方面得天独厚。在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中东占到65%的份额,天然气蕴藏量的份额也高达33%。除了自然资源,中东工资低廉,又拥有相当多的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因此人力资源优势也不容小觑。

有关中东地区所包括的范围,国际投资界中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统一定义。从地理上来讲,狭义的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但广义的中东也可包括非洲与欧亚大陆的部分地区。所以,在很多投资机构的中东组合中,也通常会包括埃及和土耳其等。

事实上,如果使用这个定义,就会发现在过去22年的全球最佳股市所在地中,中东国家多次上榜,其中土耳其独中三元,次数最多(分别为1989年上涨547%、1997年上涨118%和1999年上涨252%)。另外,还有1992年的约旦(增幅40%)、2000年的以色列(增幅47%)以及2005年的埃及(增幅162%)。

在中东各国中,目前只有埃及、摩洛哥、约旦、阿曼、以色列、突尼斯、黎巴嫩、土耳其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外国投资者可以无限制地进出,并且大部分已经被摩根士丹利指数覆盖。巴林、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则为半开放市场,区外投资者可有限制地进出,但可能要征收资本增值税或需本地托管机构。而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则只供海湾合作理事会之成员国投资。

在狭义概念的中东市场中,最为国际投资者关注的主要是四个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和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最大的市场,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约占整个中东和北非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但目前尚未对中东以外的投资者直接开放。该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2%。

科威特拥有区内最高的经常账目和财政盈余,石油储量占全球8.5%,市值为1800亿美元,在区内排名第二。科威特对外国投资者有限制开放,对资本增值部分可能征收最高为55%的税收。

阿联酋正通过较自由的经济改革,崛起为中东地区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国际投资者未来有望通过迪拜进入中东开拓更多投资领域。阿联酋还有大量包括旅游和房地产等在内的基建项目正大兴土木。其石油储量占全球8.1%,拥有两个不同的股票市场,即阿布扎比(市值为1030亿美元)和迪拜(市值为1160亿美元)。

卡塔尔则是中东区域内发展最快速的国家,该国的财富基金近来在国际并购方面相当活跃。虽然卡塔尔的人口增速全球最高,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年至2007年仍实现翻番,目前已经达到7万美元,在中东排名第一。该国政府目前正努力实施改革,要发展成为中东的教育和医疗中心。

另外,卡塔尔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的1.3%;天然气储量更加丰富,占全球的14%,排名为全球第三和中东第一。

国际投资界看好中东

今年以来,由于全球信贷危机始终阴霾未消,而能源价格高涨又令全球通胀问题愈发严峻,造成欧美和亚洲股市持续高度波动。亚洲新兴市场的中长期增长潜力虽仍值得看好,但已有部分国际投资者为避风险,暂时将资金撤离亚太区,寻找表现相对平稳的资金避风港。

中东凭借其强大的能源优势和国内经济的强劲增长,便在此时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成为今年录得资金流入最多的新兴市场。截至6月13日,新兴欧非中东类基金今年已录得约27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除此以外,包括中国香港、日本和英国等在内的不少金融市场,亦积极开拓面向中东的金融业务,希望中东企业能够利用它们的平台进行国际融资。

香港自去年底推出一项零售伊斯兰基金以后,有关伊斯兰金融平台的筹建工作目前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预计会在2008年底发行首批伊斯兰债券。英国也正力图打造伊斯兰金融中心,而日本则已加入伊斯兰金融服务委员会,筹备发行伊斯兰债券和成立伊斯兰保险。

在看好中东增长潜力的同时,投资者也需注意该区域仍属于新兴市场,因此对外国投资者较为封闭,而且存在较大风险。和全球很多地方一样,目前中东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通货膨胀。

除了全球普遍的食物和商品价格高企因素,中东的通胀还来源于以下三个原因:经济高速增长令劳工紧张,人口增长以及大量移民涌入也造成房屋等供应紧缺;本地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贬值令进口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日渐昂贵;境外资金大量流入,中东各国央行为保持汇率稳定,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结果造成国内市场上货币供应激增。

展望未来,如何克服通胀并维持可持续发展,是中东国家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是否需要改变?如何利用石油美元继续多元化发展,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非石油输出国家又应当实行怎样的紧缩措施来缓解通胀?这些问题都需要中东各国政府谨慎把握。■

作者为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投资服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