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拿什么来拯救中年健康危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拿什么来拯救中年健康危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过劳死”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字眼,但我们却不得不认真审视和面对!即使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即使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也要有一个“度”。

这些年我陆续出过几本有关心理健康的书,谈怎样走出焦虑症,也谈怎样有效地在职场减压。不少朋友来信,大多是告诉我读了这些书有怎样的感想,也有些朋友说他们按照我书中的方法去做,使生活工作的状态得以改善,这是令人欣慰的。

但是也有一些朋友提出相反的看法。

“柯先生:你好!

对于你的减压提议,不会有多少人接受的。因为时下人们对成功的理解就是能挣很多钱。而中国有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要想赚钱,就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拼尽体力。这能不损害健康吗?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还有央视十套节目中介绍过的许多“大家”,他们就不会英年早逝,不会过劳死。因为他们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不图任何利益回报,他们全神贯注搞科研,一门心思做学问,乐此不疲,乐而忘忧,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得到了乐趣,获得了身心的享受。他们都是高寿的。所以说‘英年早逝’、‘过劳死’等说法并不科学。

心情舒畅地劳动,心甘情愿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干也不会累死人。干完事情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解除疲劳了。可怕的是为了钱或者权去拼命,不累死才怪呢。因为人的欲望很难满足,要不然怎么会有欲壑难填的说法呢!

以有限的生命去填无底的私欲,到头来只能自取灭亡……”

首先我想说,这位朋友提到的“大家”并非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相信也不是“不图任何回报”,他们事业的成功,就是最大的功利,而社会对他们的承认,亦是对这些“大家”最大的回报。

当然,这位朋友的观点有一些道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确有“乐此不疲”的一面。但这只是一面,任何真理超过限度都可能成为谬误。几年前,我在博客上写了篇文章,谈著名画家陈逸飞过早离世,题目是“焦虑过多的时代我们怎么办?”

天才夭折,社会自然一片叹惜。但陈逸飞是累死在自己投资的片场上,没有人强迫他做这个项目。我想,他也不仅仅是出于挣钱的目的才来拍片,他有自己的追求,他希望在电影领域也能实现自我。实在说,对于画家陈逸飞来说,后人对他成就的评价不会因为多了一部《理发师》而提高多少,也不会因为这部片子中途遭遇挫折而降低一些。在他去世不久的几次拍卖活动中,陈逸飞的生前画作一一拍出了高价。只可惜,他再不能享受自己才华的成果。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心理健康,且认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甚至认为,由于相应的知识在大众中普及率相当低,许多人对心理疾病没有认识,其结果是它对现代人的伤害更大,许多悲剧由此产生。前两天我还遇到一位朋友,说起抑郁症,他很天真地说,不就是小心眼遇事想不开吗?

所以,即使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即使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也要有一个“度”。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加强对这一领域社会文明的建设。未来在表彰成功者和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时,希望不再用“积劳成疾”这样的词汇,不再是“带病工作”,不再是“废寝忘食”,不再是“英年早逝”,而是“会工作又会休息”,是“成功而健康”,“成功而快乐”。

生命对于任何人都只有一次。这位朋友说,“因为人的欲望很难满足,要不然怎么会有欲壑难填的说法呢!”我对欲望历来并不否定。人活在世上都会有欲望,都会有追求。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活得智慧就是随时能清醒地把握自己力量的限度,在“力不从心”的时候清醒,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古代有一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现代有一名句“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一个人,如果目的正确,方法明确,那么,活40岁与活80岁能做的事显然大有不同。对于一个拼命劳作的人来说,当他以自己身家性命的拼博倒下时,可能比同龄人多一点成就。但如果换一种活法,善于减压地工作,善于量力而行地工作,那多出去的40年,不知能干多少事呢!

作者简介

柯云路,著名作家,人生最大爱好有三:哲学,科学,文学。1980年开始写作,处女作《三千万》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其长篇小说有《新星》、《夜与昼》、《衰与荣》、《龙年档案》、《超级圈套》、《东方的故事》、《成功者》等。其中《新星》、《夜与昼》获人民文学奖。《龙年档案》被评为2002年《当代》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