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言语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言语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访谈节目是主持人与一个嘉宾、一些观众围绕某个话题展开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主持人与嘉宾和观众在某种特定情境下进行的一次言语交际活动。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不仅是谈话的实际组织者,也是节目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突况的决断者,谈话能否按照预期效果顺利进行,节目能否满足观众的心理期待,与主持人的言语策略息息相关。

对“言语策略”的解释,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策略应是说话人的一系列决定以及按交际需要对言语行动和语言手段的选择;一种观点则更强调策略与交际目的的一致性,即认为言语策略是为达到交际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共同揭示了自然语言交际的多层面性和多功能性。因此,所谓“言语策略”,可以理解为有效实现交际意图的计划,说话人按照计划选择和使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以保证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访谈节目既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主持人就要使用适当的“言语策略”,通过对话语的“预测”与“控制”,实现节目预期的传播目的。

预测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对具体言语行为的选择取决于交际者对一定情境中言语行为实施方式的认识,为了规划言语行为实施过程,对话的双方都应具有关于交际情境的一般概念以及分析言语行动的基本经验和知识。访谈节目是由主持人组织嘉宾、观众围绕某一话题而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交际的双方都要围绕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意图和观念。主持人作为谈话的主导,要以交际的动机和目的为基础,进行言语行为“预测”。按照言语交际学理论,在话语行为实施前,说话人应拥有三种预测保障信息:(1)关于当前言语事件的信息;(2)关于认知预设的信息;(3)关于情景或上下文的信息。因此,主持人在节目播出前,首先要了解嘉宾的整体情况,特别是对本期节目的话题所能涉及的有关信息进行“预测”,以便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话语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同时,主持人还要考虑到访谈对象的身份、地位、特殊经历,其行为、目的和话语都受到节目特定情境的制约,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般的访谈节目都要进行前采,要求编导、策划与嘉宾面对面的沟通,还要召开观众见面会、策划会,精心设计节目方案。主持人也要尽可能掌握嘉宾的全部资料,不仅要了解其社会阅历、人生感悟,还要了解其个性特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谈话的方式,等等,对自己将要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进行预测,以便达到交际目的。

《半边天・张越访谈》是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张越主持,以访谈为表现形式,以人性为表达目的的电视访谈节目。张越以真诚、伶俐、充满关怀和智慧的访谈打开了每位嘉宾心灵深处的情感空间和矛盾纠葛,勾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真实人生的心灵剪影。张越访谈的主要对象是平民,无论采访对象来自多么偏僻的山村,张越都坚持亲自到他们居住的地方采访,以期在进入嘉宾的内心世界之前,先“滚入他的生活”,这使作为主持人的张越获得了与嘉宾进行言语交际必备的预测保障信息,也使节目整体上显得松弛、自然、真实。《半边天・张越访谈》曾经播出过一期叫做《岁月小阿华》的节目,访谈对象是十年前以打工妹的身份来到上海时曾经接受过《半边天》节目采访的小阿华,如今的她已经是上海滩有名的小阿华母婴服务机构董事长。访谈开始,张越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你接受过《半边天》的采访吧?有了!当时你才刚来上海呢!”无须费力,一句简单的问候性话语就打开了小阿华的话匣子,还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虽然谈话内容比较宽泛,但始终围绕小阿华的情感、事业和生活,张越就像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在小阿华聊到一些有意思的情景时,张越会同她一起笑、一起说;而聊到一些比较深入的思想时,张越就会及时帮她解释,并能理性地分析、归纳,也能够适时而止。如何倾听,怎样引导,张越都做得非常到位,正是由于主持人无论是对当前的言语事件还是关于情景或上下文的信息都进行了充分的“预测”,谈话才能顺利进行,节目才会引人入胜。

控制

控制与预测一样,是言语策略的关键特征之一。在话语完成过程中,言语策略强调的不是合作,而是“制胜”,即通过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作用,将听话人的话语模式转换到说话人所希望的方向上来。访谈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言语交际活动是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实现的,主持人的发问是“代言式”的发问――他们并不是以自己的疑惑来发问的,而是要揣摩当下受众想对眼前的这位嘉宾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换句话说,根据“信息是对不确定性的消除”这一原理,主持人在受众对嘉宾认知的最有兴趣的“不确定性”上不断设问,通过嘉宾不断地回答,完成对受众心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消除。因此,要完成交际目的,主持人首先要采取“合作”原则――根据节目的目的,提出问题。这时的主持人是内在情境的引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其作用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嘉宾说话的欲望,引导话题的推进,控制谈话的节奏。当对方出现较强的心理抵抗时,要适当调整计划,组织下一轮言语行为。其次,在谈话过程中,为实现节目目的,主持人必要时也要采取“不合作”即冲突型策略,向嘉宾提出诘难式的问题,即向嘉宾提出质疑、挑战的问题,增强节目的看点。在访谈中,有时由于主持人引导不力或嘉宾言语失控,而使交谈陷入混乱或无效,强行打断嘉宾的谈话也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方法之一。

《杨澜访谈录》作为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节目,一直以来在精英人群中享有相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主持人杨澜曾经用“绵里藏针”来形容自己的主持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杨澜的言语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大量《杨澜访谈录》中的语料分析可以看出,杨澜对话语的“控制”十分独到。在访谈中,杨澜如果感到嘉宾的某个观点、某句话很重要时,她就会重复嘉宾的话,表示自己的认可、赞同,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态度。比如在《杨澜访谈录・柳云龙》中,杨澜:那个时候,你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理想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柳云龙:没有任何想象。杨澜:没有任何想象?柳云龙:没有任何想象。杨澜:想成为中国的什么……再如在《杨澜访谈录・蒋雯丽》中,蒋雯丽:……其实演员就是这样的,就是互相的。杨澜:给予。杨澜:争取一个角色。蒋雯丽:对。……蒋雯丽:我觉得就是变得主动一些了。杨澜:我也是这么猜想。这里,杨澜通过大量的重复嘉宾的话语实现了对话语的掌控和判断,控制了对话的进程。有时嘉宾的观点与自己相左,杨澜也不急于提出反对意见,而是通过简短的评论作为对嘉宾的理解,实际上仍坚持自己的观点。如在《杨澜访谈录・周国平》中,杨澜:对呀,那你怎么一会儿又要伴侣了,一会儿又要爱情了?周国平:那你说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杨澜:我没有答案。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对于周国平离婚又再婚的行为,杨澜虽不完全认同,但也能够理解,所以杨澜主动接应,用简短的评论既对嘉宾表示理解,又坚持了自己的立场。有时候,嘉宾的谈话会“跑题”,杨澜也会适时打断嘉宾的发言,主动控制话题的走向,如在杨澜对台湾学者李敖的访谈中,李敖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打官司败诉后整理材料准备告法官,杨澜马上礼貌地打断他:“那你不是刁民了吗?”既控制了话语的走向,也使李敖接下来的谈话更具个性。

任何言语策略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调整受话人的话语模式并使其转到说话人所希望的方向上来。交际的双方在谈话中都会引入自己对问题、话题、事件等的理解,并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表达清楚谈话的意思并最终达成交际意图。在现实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的目的往往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言语策略的效果是根据言语行为的目的是否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来判定的。访谈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力图展示丰富、复杂、深刻的世界,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也不会只有一个,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不同的阶段根据交际目的的不同通过“预测”和“控制”,灵活调整自己的言语策略,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交际目的,使节目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增强节目的看点,赢得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刘戈:《言语策略理论和俄语话语分析》,《外语研究》,2005(3)。

(作者为北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