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此恨绵绵无绝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此恨绵绵无绝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白居易的《长恨歌》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创造了一个回旋婉转的爱情故事。在诗歌中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故事赋予其中,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关键词: 白居易《长恨歌》感情生活

白居易在自评其《长恨歌》时曾说:“一篇长恨有风情。”风情,即男女私情。《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孟子・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作品的创作是文学活动的起点,“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所以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现实和生活经历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主题时,了解作家的经历、思想、创作意图,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白居易一生感时伤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样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爱情故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白居易的感情生活。

白居易的父亲曾在徐州任职,白居易随父亲在徐州居住过一段时间,并与邻家女孩湘灵产生了恋情。湘灵比他小四岁,活泼可爱,精通音律,两人成为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当时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长恨歌》中的杨贵妃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精通音律的女子,好似白居易心中的湘灵。

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二十七岁,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湘灵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前两首都抒写了自己的思念之苦,以及湘灵对自己的思念,如:“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长恨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马嵬坡一别后,“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都借“泪流”与“孤灯”表达相思之苦。

第三首题为《长相思》,如实地写出了这段恋情的苦衷:“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是说两个人虽然相互爱恋,但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长相厮守。同时,在这首《长相思》中,也能够看出白居易日后所作《长恨歌》的影子:“愿做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做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我们从这三首诗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和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之后双方不但苦苦相思,而且考虑过结为秦晋之好的问题。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高攀不上白居易。因此白居易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做校书郎,他需将家迁至长安。临走前白居易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又不敢大哭。这种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读了依然让人黯然泪下。《长恨歌》中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生死别离时:“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同样让人唏嘘不已。

元和三年(808)末,白居易已做了左拾遗,这时的他已三十七岁了,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虞卿的妹妹结了婚。白居易婚后和夫人关系并不坏,但白居易仍然时时想起初恋情人湘灵姑娘,直到元和七年(812)和八年(813)还写诗思念湘灵。一首题为《夜雨》,另一首题为《感镜》。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谪途中,大概是天意怜人,白居易竟然再次遇到湘灵。经年分隔,年少时九曲柔肠的痴恋和多年的别恨顿时历历在目、涌上心头。白居易禁不住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白居易此时已经四十四岁,湘灵当时也已四十岁了,依然遵诺守身未嫁。在此诗中白居易叙说的口吻已经平和很多,远不如《潜别离》沉重,但不经意间的一个“恨”字,还是把心事毕露无疑。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无法与心爱的人在一起。

《长恨歌》的写作竟然也是源于一次机缘巧合。元和元年(806),三十五岁的白居易正深深陷于对湘灵无比的思念中,来到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长恨歌》。在创作的过程中白居易把自己的情感故事赋予其中,写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间让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所以,这大概也是很多人认为主题是写爱情的原因。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恨歌同时也是白居易和湘灵的长恨歌。恨长相爱,但不能长相厮守。《长恨歌》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全诗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到“不重生男重生女”六句,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以及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既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承欢侍宴无闲暇”、“三千宠爱在一身”的人之常情,又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失度荒唐,还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艺术夸张。第二部分写安禄山起兵后唐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唐玄宗看到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池的柳就想到杨贵妃的容颜,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潸然泪下;“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写夜间唐玄宗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在虚无缥缈的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花冠不整下堂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杨贵妃托物寄词,又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尾“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和湘灵心心相印,忠贞不渝,但是却遭到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抵制,白居易直到三十七岁才娶妻,而湘灵则终身未嫁。悲兮、恨兮。而传唱千古的《长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其中也分明有着白居易自己和湘灵之间的爱情悲剧所在。

参考文献:

[1]白居易.白居易全集[M].广东珠海出版社,1996.

[2]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方范智.大学语文教学指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