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彩超检查15例绒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彩超检查15例绒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彩超对绒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绒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彩超检查绒癌诊断率86%。结论:彩超是绒癌检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简单易行,无创伤,可重复检查。

关键词 绒癌彩超检查分析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极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20世纪60年代以前,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应用化学治疗,且方法学及药理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使绒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观。绒癌的临床表现如下。

阴道流血:在产后、流产后,特别在葡萄胎清宫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少数原发灶已消失而仅有继发灶者,则无阴道流血,甚至出现闭经。

假孕症状:由于肿瘤分泌的HCG及雌、孕激素的作用,使、外阴色素加深,阴道及宫颈黏膜也有着色,并有闭经、增大、生殖道变软等症状。

腹部包块:因增大的子宫或阔韧带内形成血肿,或增大的黄素脓肿,患者往往主诉为下腹包块。

腹痛:癌组织侵蚀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所致,也可因癌组织穿破子宫或内脏转移所致。

转移灶表现:最常见的部位为肺、阴道、脑、感、消化道等。

资料与方法

2008~2012年收治绒癌患者15例,年龄30~48岁,平均35岁,其中2例发生于葡萄胎清宫术后2年,8例发生于人流后2~10个月,3例发生于引产后1年,2例发生于足月产后1年。

仪器与方法:采用ALOKA4000、ALOKA α10、ALOKA F7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经腹)、7.5MHz(经阴道),二维超声常规显示子宫及附件,并对其进行纵、横、斜等不同断面的扫查,发现病灶即记录其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等表现,开启超声多普勒观察病灶的血流表现,而后用脉冲多普勒检测病灶的血流频谱,进行角度纠正及测量各种血流参数,如最大流速及阻力指数等。

结果

15例患者子宫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绒癌病灶部位以中低实质回声为主,极少数为混合回声,9例位于子宫肌层,6例位于宫腔,大小1.5~3cm,边界大部分欠清晰,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均为花簇状血流显示,频谱多普勒显示其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20~40cm/秒,阻力指数0.50~0.32,2例患者伴有黄素囊肿。上述患者尚处于绒癌早期,未发生转移。

讨论

绒癌二维图像不具备典型特征,但本文作者个人认为,其病灶内部极丰富的血流——花簇状血流特征是其特征,再结合患者病史,尿HCG结果,应当可以作出诊断,绒癌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残留葡萄胎:葡萄胎排出后仍有不规则持续性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可显示子宫增大,宫内可见不均质回声团块,与绒癌病灶不易区别,此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异常血流显示,则有助于残留葡萄胎的诊断。

子宫肌瘤及肌瘤变性:子宫肌瘤尤其肌瘤变性后,由于肌瘤出现坏死、液化、构成多种复杂回声,尤其当地方性肌瘤黏液变性时,易与绒癌混淆,但子宫肌瘤变性,不论内部回声如何变化,其边界清晰,有一完整的假包膜,与子宫肌层分界明确为其共同特点,彩色血流显示呈包绕型血流图像及血流指数>0.5,HCG阴性等可与绒癌相鉴别。

与恶性葡萄胎鉴别:绒毛膜癌与恶性葡萄胎的病理特点均为侵蚀子宫肌层及其他部位,其临床和超声影像学表现十分相似。两者的鉴别主要根据妊娠史分析判断:①患者具有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表现。②上述表现发生于产后、流产后,包块宫外孕、稽留临床和人工流产者,几乎全部为绒毛膜癌。③上述表现发生于葡萄胎发生于排出5个月以内,多为恶性葡萄胎,排出在6个月~1年内者,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可能性各占一半,1年以上多为绒毛膜癌。④混合回声病灶中,绒癌的实质成分较多,彩色多普勒频谱显示有动静脉瘘的表现。

以上说明,彩色多普勒是检查绒癌的首选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无创伤,可重复检查,诊断率较高,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怀美,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吴乃森,主编.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