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偃师葡萄,“结出”长长产业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偃师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伊洛河冲积平原,气候温和、水量适中,特别是该市缑氏镇的土壤中,钾、锌、锶的含量比一般地区要高出几倍,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都特别适宜葡萄的生长种植。
该市的葡萄以鲜食葡萄为主,有早、中、晚熟品种10多个,早熟品种有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夏黑、京亚、早红提等;中熟品种以巨峰为主,晚熟品种以晚红提为主。为保证葡萄品质,平均亩产控制在6000斤,全年可产9万吨葡萄,产值3.6亿元,亩均销售收入1.2万元左右,每亩年均投入成本4000元,亩均利润8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上。
种植葡萄的巨大效益吸引了许多农民加入种植队伍,同时,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动、标准化生产等多项措施,偃师市逐步形成了以缑氏镇为中心,沿207国道,辐射高龙、府店等几个乡镇的葡萄种植长廊,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鲜食葡萄种植基地。
5月24日,本刊采访组来到玄奘故里,在这片充满了美丽传说的大地上,见证了当地农民通过发展葡萄产业发家致富的现代传奇。
天时合地利 葡萄美名传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清代诗人萧雄的一首《葡萄》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但真正的美,语言是表达不出来的。
刚到偃师市缑氏镇的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座欧式庄园,周围是大片的葡萄产业园基地,初夏的葡萄藤蔓上都是绿油油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如同一波波绿浪向远方涌去,更让人震撼与沉醉。
缑氏镇农经站站长黄东海告诉记者,缑氏镇种植葡萄除了地形、气候和土壤方面的特点,还有一个其他地方种植葡萄所没有的优势。他介绍说,偃师地处中原,当南方的葡萄采摘过后,河北等北方地区的葡萄还没有成熟,而偃师的葡萄正好是在南北方葡萄成熟期的空当之间采摘。这个时候的葡萄价格受供需影响,可以卖出比较好的价格,再加上葡萄品质好,更让偃师葡萄成为各大水果商和超市追捧的对象。
黄东海笑着说:“这天时和地利都让我们占完了,再加上我们果农齐心种植,攻坚克难,我们的葡萄想不出名都难。”
产品深加工 葡萄酿“商机”
唐僧寺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育如介绍,偃师的葡萄品种以巨峰为主,兼有早熟、极早熟品种。当地产的鲜食葡萄粒大、色艳、串形好、含糖量高,被誉为“冰糖葡萄”。但每年8月份前后,这个地方的葡萄都集中成熟,品质好的葡萄都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剩下的一般都是品相不好、果粒大小不一的葡萄,且不容易保存,只能任其烂在地里,往往造成很大浪费。
“总结起来,葡萄种植三年,可能是一年天灾、一年果子‘大小粒’、一年丰收。大体来说,如果不想办法延长葡萄种植的产业链,三年下来,种植葡萄并不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挣钱,所以我们一直在琢磨如何延长产业链,无疑,酿成葡萄酒是最佳选择。”说起酿葡萄酒的原因,李育如颇多感慨。
李育如的葡萄酒产业已经走上正轨,但其中的艰辛和坎坷,却是外人不能体会的。原来,当地种植的葡萄以鲜食葡萄为主,这种葡萄好吃,却不能酿酒,因为酿酒需要种植适合酿酒的葡萄品种。尤其是对干红等葡萄酒来说,它们对于原料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果用鲜食葡萄酿酒,酿出来的酒品质不高,也卖不上价格,更谈不上树立自己的葡萄酒品牌。
李育如说:“如果要酿好的葡萄酒,就需要去种植其他品种,这和当地种植鲜食葡萄的传统不符合。如果单独种植酿酒葡萄,就违背了酿造葡萄酒的初衷,一方面,鲜食葡萄采摘过后的残次品依然摆脱不了烂在地里的结局,提高不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提高不了果农的收入;另一方面,酿出的葡萄酒需要重新开拓市场,同时,新的品牌也没有市场影响力,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反而更有风险。”
经过市场考察、咨询专家,公司摸着石头过河,决定用鲜食葡萄生产白兰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酿酒之路。李育如介绍:“白兰地是国外普遍生产的一种酒,这种酒对原料的要求低,同时鲜食葡萄也可以酿出高品质的白兰地,如果大规模生产这种酒,基地采摘的一些品相不好的、大小粒不一的葡萄就都可以酿造,不但让残次葡萄得到有效利用,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提高果农收入。
同时,李育如表示,葡萄酒并不是他们唯一的目标,以后还会发展果汁、葡萄精油、休闲观光等产业,一定把葡萄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把小葡萄做成大产业。
龙头带散户 共奔富裕路
近年来,偃师葡萄产业被当地许多果农看好,从事葡萄种植的果农越来越多。规模大了,效益当然提升上去了,但当地葡萄产业扩大的规模并不一定和其效益增长成正比。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较弱等,成为该市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从向扩大规模要效益到向整合要效益,这是葡萄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对于政府来说,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一个产业,就要想办法带动一方百姓,力求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此,偃师市政府根据年初河南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结合该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2012―2020年),特别制订了偃师市汉红葡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要求,该市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集中连片发展葡萄种植,提升葡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规模种植、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建设”,实现葡萄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转变。
截至2012年年底,该集群投资总额达5000万元。新发展葡萄5000亩,种植总面积达3.5万亩;新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6家、合作社总数达24家;葡萄专业批发市场6个,大小冷库38个、总容量达1000吨;新建葡萄深加工企业1家,总数达到3家(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唐僧寺葡萄发展有限公司、偃师市开心葡萄酒厂),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35%,葡萄酒加工能力达3000多吨,带动农户1.2万户,集群年营业收入达13亿元,从事葡萄种植的农户比一般农户增收30%以上。
多方齐协力 磨砺出“珍珠”
虽然汉红葡萄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化集群内的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较低,目前只有35%左右,大部分鲜食葡萄还是销售到外地,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缺乏品牌效应。目前,该市两家葡萄深加工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较弱,局限于偃师市、洛阳市范围内,销售量不大,往往是以销定产,达不到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三是缺乏资金扶持。集群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目前上级部门还未出台具体的集群扶持政策,仅靠偃师市的财政扶持,对集群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黄东海告诉记者,偃师市高度重视汉红葡萄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从政策、金融、培训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比如,该市建立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中介机构的功能,支持金融、法律、物流、信息服务、技术辅导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向集群拓展,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李育如不无感慨地说:“没有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也不可能成功。希望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我们也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让偃师葡萄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带动乡亲们过上富裕生活。”
通过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偃师的果农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们的创业经历犹如蚌中经过磨砺的“沙子”,最终得到了一颗颗珍贵的“紫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