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深阅读”成就高分考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深阅读”成就高分考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三的学生,一年备考下来要做五六十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题,可是高考得分仍然很低。其中的原因或许较多,据我们“临床”研究,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即考生对选项句的浅理解是导致论述类文本阅读低分的主因。

很多考生相对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却忽视对选项句的理解。其实选项句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选项句的深理解有利于我们提高答案的准确率。

(一)发现选项句不合常情常理之处,通过再读文本相关表述,以做出正确判断。

(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1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2012年高考·辽宁卷)1C. 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解析】

这是两个答案选项,令我们大开眼界的是这两个选项都有不合常情常理之处。如全国卷1C项中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是一个疑点,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是外在于科学知识的元素,怎么可以对科学知识进行修正呢?查看原文(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可见选项错用“修正”代替“选择”,属于偷换概念。辽宁卷1C项中的疑点是在人与自然对立的情形中,“手段”何以能扮演那么重要的角色呢?阅读原文(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发现手段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当然,能如此判断,只有在深阅读情形下才能进行。而深阅读则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来支撑。如,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是外在机会。由此我们见到如下选项就很容易会意其是谬误的。

(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2B.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

【解析】

“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是社会环境,对“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来说,是外因,按理说称其为“根本原因”,属于常识性错误。考查文本(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可见“机会”说是文本之意,而将“机会”说改成“根本”说确实是常识性错误。有些老师非议论述类文本命题,也大致中了这方面的要害。

(二)澄清选项所表述的话题和原文是否有变,以便快速对选项正误做出正确判断。

看句子,看其陈述的话题,有利于我们快速理解句子,不仅如此,还有利于我们发现选项句的破绽。

(2011年高考·辽宁卷)1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3D.由于科技黑箱使用简单方便,于是就可能发生滥用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解析】

选项A表述的话题是“天文学”,说天文学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这里有疑点,我们再读原文(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发现该项偷换了概念。“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的是“天文学的渊源”,而且发现的“痕迹”,也不是天文学,而是“天文学的渊源”。

D项对应的文本句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简单对比,我们能发现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即混淆“科技黑箱”和“科技黑箱的滥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选项句中的“其”指代的是“科技黑箱的滥用”。文本句是说“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这是一个比喻说法,话题是“科学黑箱”,其意思是说“科学黑箱”能使科学技术更加有害于人类(这是在滥用的情形下),也可能让科技更加惠及人类(这是在谨慎运用的情形下)。换句话说科技黑箱的滥用只会使更加有害这一刃变得更为锋利。选项句则变成了“科技黑箱的滥用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其意思是说“科学黑箱的滥用”能使科学技术更加有害于人类,也可能让科技更加惠及人类。两者意思相去甚远。

(三)分析选项句句间逻辑关系,看是否存在“乱点鸳鸯谱”的现象,从而准确判断。

【文本句】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2012年高考·山东卷)7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围棋就成为儒士必备的艺技。

【解析】

从文本句可见“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和“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是并列关系,其间有连词“并”。而到了选项里却被表述为条件关系,其间连词为“就”。显然此项表述不正确。

【文本句】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2012年高考·山东卷)8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形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负面作用也与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解析】

这里的C项是多重因果关系。“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是“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暴露)” 的原因,而“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是由“围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直接导致的。这后一种因果关系得不到文本的支持。这里对选项的理解关键点有二,即“造成”和“与……有直接关系”。

【文本句】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

【选项句】

(2010年高考·辽宁卷)2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解析】

这里的选项句,有三个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一是“深远影响”,就是其影响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二是“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是“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的原因。三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是“(论语有)深远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了这样的深入理解,我们就很容易发现第二点的表述,相对于“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无疑是错误的。

【文本句】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选项句】

(2009年高考·全国课标卷)1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解析】

这里的选项句,抽象而为“A,B,于此可见一斑”。其中A是具体,是原因,而B是抽象,是结果。“A,B,于此可见一斑”,可以转化为“之所以说B,是因为A”。照此例句就可转化为“之所以说唐朝诗人之多,是因为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类似的例子再如:

而这些温和派也因其调停之举受到了来自东林党内部的攻击,甚至对他们的人品也提出了质疑,那些东林党人持论之苛激,于此可见一斑。(《阮大铖入“钦定逆案”诸事考辨》)

这个句子,我们缩略可为“A,B,于此可见一斑”。其中A是具体,是原因,而B是抽象,是结果。“A,B,于此可见一斑”,可以转化为“之所以说B,是因为A”。照此例句就可转化为“之所以说那些东林党人持论之苛激,是因为这些温和派也因其调停之举受到了来自东林党内部的攻击,甚至对他们的人品也提出了质疑”。

当然,语言表达有其一定的灵活性,有时A所在的部分要用好几句话来表达,而B所在的部分则又说得简单。如: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仁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星斗其人蔡元培》)

“蔡元培……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是A,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而“蔡的性格和涵养”是B,则又说得简单,其中大概省略了“(蔡的性格)宽厚(和涵养)高深”等词语。“蔡元培……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是“蔡的性格宽厚和涵养高深”能立得起来的论据。

再回到对选项句正误的判断上来,我们很难说“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和“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孰因孰果。而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疑点再读文本时,我们发现文本句实质是说“唐朝诗人之多”,因而每个诗人的流行都有时限性,即使李白也不例外。可见选项句理解偏差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