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人之美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二十刚出头的湘西凤凰苗族青年沈从文,决定“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于是,只身来到北京大学报考国文班,结果未被录取。但他并不气馁,在几乎没有经济支援的情况下,这个倔强的湘西青年忍着饥饿,冒着严寒,开始向文坛进发。但只有小学程度的他,想靠文学来养活自己,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奢望。于是,濒临绝望的他,开始向京城的几位知名作家求救,其中就包括郁达夫。
当时的郁达夫也正处于人生的苦闷中。在文坛已颇有名气的他,却在大学教着自己不愿教的课程;一手创办的杂志被迫停刊;时常忍受同道人的攻击;还忍受着一份无爱的婚姻。面对人生的诸多困惑,他只能借烟酒浇愁甚至自残自虐。坎坷不平的文学路、迷茫的前途,使他对正在艰难挣扎中的同道人充满了理解和同情。接到沈从文的来信,他很快抽出时间专程去看望他。看到沈从文只穿着两件夹衣坐在凉炕上,正用冻得红肿的手执笔写字,并已连续3天没吃东西,郁达夫的眼圈红了。他马上解下自己的羊毛围巾给沈从文围上,并带着他去饭馆吃了一顿。回去后,郁达夫写下了著名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信》,以充沛的激情,表达了对一位有志青年在这个社会的遭际的极度愤懑。他还把沈从文介绍给当时著名的《晨报副刊》主编,发表了沈从文的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后来,他又介绍他与徐志摩相识,进而得到徐的赏识和推举。沈从文从此步入文坛且一发不可收,几年工夫,便享誉文坛。
而郁达夫在帮助沈从文的同时,也被他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理想的精神所感染,于是很快又振作了精神,既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又迎来了事业上第二个春天。
没有郁达夫,沈从文也许会客死他乡;少了沈从文,郁达夫也可能会沉沦一生。因此,他们两人是相互成全了彼此。
人际关系中,相互成全无疑是最美的。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相互诚信。有言道,人心是一粒种子,在欲望的土壤里会长出杂草;在思想的土壤里会生出智慧;在真诚的土壤里会结出友情;在爱心的土壤里会长出快乐。 摘自《牛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