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秋燥分温凉对证能祛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秋燥分温凉对证能祛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认为,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人体极易感受燥邪。具体来说,秋天天气的主要表现是干燥,亦称为“秋燥”。秋燥易耗伤津液,使人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皮肤粗糙,甚至出现频繁的咽痒及干咳,还有人会出现便秘,甚则痔疮出血、皮肤皲裂等。所以,秋季的保养应以养肺润燥为根本。

但随着气温的变化,秋季的燥也有温燥和凉燥之分。立秋至处暑,气温较高,时有阴雨,此时多为温燥;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此时多为凉燥。因其燥邪的不同,两种燥证保养方法和用药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温燥

温燥是指初秋人体感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也就是秋燥偏于热者。临床上初起表现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或痰多质黏、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红少津,治疗原则为清燥润肺。

【常用方剂】

桑杏汤 是治疗温燥的轻剂,由杏仁、梨皮各6克,桑叶、沙参、浙贝、香豉、栀皮各10克组成。咽喉干痛甚者,可加马勃10克,板蓝根15克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大便秘结者,可加用大黄6克泻热通便;心烦口渴者,可加用天花粉、生石膏各30克清热生津止渴。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清燥救肺汤 是治疗温燥的重剂,由霜桑叶、麦门冬各10克,石膏12克,人参2克,甘草3克,胡麻仁、阿胶、杏仁、枇杷叶各9克组成。若痰多质黏,加浙贝母10克、瓜蒌30克清热化痰;高热者加羚羊角粉0.6克清肺解热。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燥润肺。

如果不方便吃汤药,也可选用秋梨膏治疗。秋梨膏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具有养阴生津、清热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每次服15克,每日2次, 温开水送服。

凉燥

凉燥指晚秋人体感受凉燥之邪,肺津受损而出现的症状,也就是秋燥偏于寒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干鼻塞、干咳连声、舌苔薄白而少津等,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常用方剂】

杏苏散 由杏仁、桔梗、黄芩、川贝母、紫苏、枳壳、陈皮、前胡、桑白皮、麦门冬各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组成。如果恶寒重,可加荆芥10克,以辛温解表;倘若头痛重,可加白芷、藁本各10克,以祛寒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发散风寒,润肺化痰。

鸡苏丸 由百合、天冬、麦冬、苦杏仁、瓜蒌皮、石膏、桑白皮、沙参、桔梗、橘红、苏子、半夏、知母、葛花等20余味中药制成,药店有成品供应。

方法: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总之,对于秋燥,一定要分辨清楚是“凉燥”还是“温燥”,对证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祛燥效果。